华裔语言学校校友重聚,共同回忆温馨时光

图片源于:https://www.hereisoregon.com/places/2024/07/chinese-language-school-students-reunite-honoring-the-legacy-of-portlands-chinatown.html

7月13日,数十名华裔语言学校的校友在华人公所的建筑内召开聚会,回顾旧教室和博物馆。

来自上世纪30年代及以后的华裔语言学校校友于周六聚集在华人公所的建筑内,共同庆祝他们的社区并怀念曾经的语言课程,激起了旧照片和熟悉面孔的回忆。

在一楼的大会议厅内,校友们浏览了临时展览,回忆起数十年前的活动和同学。不同年龄段的与会者愉快地交谈,享受着这个空间带来的怀旧氛围。

这座位于华埠西北达维斯街的四层建筑,自1911年由当地华商和社区成员建成以来,经过多次翻新。周六,举行聚会的二楼和三楼,曾是上课的地方,四楼的博物馆也对校友开放。

赛琳娜·陈在华人公所的博物馆内与家人的照片合影:一张1951年为她举行的宴会照片(右上),还有她父亲陈弘伟手握龙头的照片(右下)。

此聚会是在华埠博物馆对面的“陈弘伟:重构传统”展览后的接待会后举行的。展览汇聚了陈的四个幸存子女,以此纪念他作为传统华人书法艺术家及华裔语言学校首任正式校长的遗产。

“我们举办这次重聚的原因是——无论你是上过一个学期还是像我这样上过很多年的课——我们都是社区的老前辈,”华人公所董事会成员张莎莉·黎韵说。“我们需要分享我们的故事并重新连接……这就是博物馆的目标:试图铭记这些故事,尊重过去并庆祝现在。”

华人公所是一个为波特兰及俄勒冈地区华人社区服务的非营利组织。除了管理华裔语言学校外,该组织还经常举办教育和文化推广活动,其建筑也作为华裔美国人的共享资源。

萨布丽娜·洛扎诺在临时展览中浏览,展览展示了数年来华裔语言学校学生和事件的历史照片。

格洛丽亚·黄在上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就读于学校,和她的女儿黄凯美一起参加了聚会,黄凯美在70年代和80年代在校就读。二人均居住在波特兰,黄凯美在这里抚养了她的女儿,后者也曾在语言学校就读。

“我们在美国小学上了一整天的课,”黄说,形容中文课后的活动是多么有趣和无忧。“我们不需要担心。”

黄凯美将她在学校的时光描述得非常特别,她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中的一些人一生都保持着友谊,而这些友谊来自于中文学校。”黄凯美说道。“在这里,知道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我们彼此依赖。”

她描述了她学习书法、阅读、写作、词汇和会话的教室。

“我依然记得那种气味,非常古老的气味,”黄凯美回忆起未翻新之前的学校。“教室里有老式的先锋风格的座椅……并不是最舒服的。”

每个星期六,在课间,学生们都会跑到街上的杂货店买汽水或糖果,分享他们买的东西,黄凯美说。

“我记得当我的祖父母来接我放学后,会带我到对面吃一些云吞汤。”黄凯美回忆道。

在黄的学生时期,学校每周五天在正常上课时间之后开课,教学生粤语。后来,学校过渡到教授普通话,但黄认为希望恢复粤语课程的愿望依然存在,李先生,华人公所的会长也表示支持。

“重新教粤语会很不错,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成为过去遗物的方言。”张说。

这种转变是为了满足来自中国的移民家庭的新需求,他们讲普通话,这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李说。

该校目前有约160名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课程在波特兰社区学院东南校区的山谷大厅进行。

位于玉区的新址为“旧移民”华人社区提供服务,李说,他们从市中心迁出,随着李所称的旧城华埠经济的恶化,迁移有助于维持语言学校的入学率。

“我们都希望能继续改善学校课程并提高容纳能力,”李说。“但这需要人手,我们只需要寻找更多的人才来教学。”

在学校的教师均为来自中国、香港和台湾的普通话讲者。资源也对继续提供语言课程至关重要,李补充说。学校正在寻找资助,以维持学校的课程,目前仅靠学生的学费来支持。

“我希望有一天学校能够返回旧城。”张说。“这是一个奢望。”

访问华人公所的网站,了解有关华裔语言学校、年度社区活动和如何参与的更多信息。

——基亚拉·普芬纳专注于宗教、信仰与文化连接的报道。可以通过503-221-4327、cprofenna@oregonian.com或@chiara_profenna与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