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纪录片导演马塞尔·奥菲尔斯于周六在法国去世,享年97岁。这位导演与他的家族在童年时期逃离了纳粹德国,随后在洛杉矶度过了他的成长岁月,并凭借出色的电影事业赢得了奥斯卡奖。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作品也遭到了某些团体的谴责。
奥菲尔斯的死讯最早由新闻机构报道,并得到了家属的确认。他的妻子瑞吉娜、三个女儿和三个孙子孙女都幸存于他身边。
1969年,他的杰作《悲伤与怜悯》奠定了他的声誉。这部时长四小时的纪录片最初是为法国一家国有广播网络制作的项目。但由于对法国在战争中英雄主义参与的神话的尖锐控诉,最终被禁播,多年后才得以在电视上播出。
该片揭示了法国维希政府与德国占领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挑战了一个虽然流行却虚假的事件版本。
马塞尔·奥菲尔斯于1927年出生在法兰克福,是电影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和戏剧演员希尔德加德·瓦尔的儿子。1933年,纳粹执政后,奥菲尔斯一家离开德国前往巴黎。然后,在法国沦陷之后,他们于1941年11月定居在洛杉矶。
马克斯·奥菲尔斯在好莱坞的电影生涯逐渐成功,尤其是《来自不知名的女人》等作品。对于年轻的马塞尔——作为一名德国犹太人,他拥有法国和美国的国籍,并且能说三种语言——南加州的文化和环境带来了截然不同且有时令人疏离的体验。
他在好莱坞高中毕业后被征入美国陆军,随后进入了位于鹰岩的奥克西登塔尔学院,但他仍发现融入文化十分困难。他在1981年接受作家史塔德斯·特克尔的采访时透露,作为一名难民,他对珍珠港后洛杉矶社区内部对有色人种的偏见感到震惊。
“当我拍电影的时候,”他说,“避免过于自以为是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对我班里那些日本孩子的记忆,一天在,一天就没了。”
虽然父亲马克斯起初在好莱坞找工作困难重重,但马塞尔始终觉自己注定要在电影业有所成就。正如他在2013年的纪录片自传《不违人意》中所言,他的事业起步于演戏,讽刺的是,他在弗兰克·卡普拉拍摄的1942年战争部电影《战争前奏》中扮演了一个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
最终,他在1950年追随父亲重返法国,转向为法国电视制作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尽管他曾尝试过叙事电影。
“我的第二部电影惨遭滑铁卢,但那是一部糟糕的电影,确实值得 flop”,他在2004年的一次采访中坦率地评论他的职业生涯。
他那种自嘲式的幽默常常反映在他为许多影片进行的采访中,面对曾经的纳粹和合作者,尽管他有时带着一种蔑视、讽刺或对受害者的真正同情。
他于1989年凭借《酒店终点:克劳斯·巴比的生活与时代》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该片展现了位于里昂的盖世太保头目克劳斯·巴比的罪行。
巴比在战后逃避了法国检察官的追缉,在美国军事情报的帮助下,直到1983年才从玻利维亚被引渡至法国,在那里他于1991年去世。
奥菲尔斯还以其他纪录片而闻名,包括1976年的《正义的记忆》,讲述纽伦堡审判的遗产,以及1972年的《失落的感觉》,探讨北爱尔兰的困境。
在与那些令人畏惧的受访者进行面对面采访时,奥菲尔斯展现出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信心。他曾与希特勒的首席建筑师、军备部长阿尔贝特·斯佩尔进行采访。
对于与斯佩尔的采访,奥菲尔斯坦率地表示:“他非常配合,他甚至提出要给我看他的家庭录像。这对我来说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
图片源于:https://www.latimes.com/entertainment-arts/movies/story/2025-05-29/marcel-ophuls-l-a-raised-documentarian-and-oscar-winner-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