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面临俄罗斯无人机产量迅速增长的压力

基辅——由于财力资源更为充足,生产线远离前线,尤其是得到了中国的帮助,俄罗斯在无人机生产方面正在追赶乌克兰,乌克兰一位高级官员在接受POLITICO采访时表示。

“中国制造商向他们提供硬件、电子设备、导航、光学和测量系统、发动机、微电路、处理器模块、天线场系统和控制板等组件。

他们利用所谓的壳公司,改变名称,采取一切手段以避免出口管制,躲避对其活动的制裁,”乌克兰对外情报局发言人奥列赫·亚历山德罗夫表示。

“然而,中国在官方上遵守所有规则,但这仅限于官方。”

北京曾多次否认向俄罗斯提供任何无人机或武器组件,称乌克兰的抗议是“毫无根据的指控和政治操弄”。

但亚历山德罗夫表示,俄罗斯对中国替换零件的依赖是其作战能力的关键,这些零件被广泛用于战术和长程无人机。

这使得俄罗斯在无人机技术和生产上逐渐侵蚀乌克兰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乌克兰在弹药短缺和盟友武器交付缓慢的情况下,该技术帮助其持续作战。

阿尔卡阿斯(Pavlo Palisa)是一位前高层军事指挥官,目前担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办公室副主任,他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今年迄今为止,80%的俄罗斯设备和人员损失是通过无人机造成的。

仅在5月份,乌克兰无人机就摧毁了89,000个俄罗斯目标。

在战争的早期,乌克兰在无人机战争中取得了领导地位,预计到2024年将生产多达100万架战术无人机,并计划在2025年生产250万架战术无人机和30,000架长程打击无人机。

然而,俄罗斯正在迎头赶上。

泽连斯基上周在基辅告诉记者,乌克兰每天生产约100架长程无人机,而俄罗斯的生产量已提高到每日300架,并计划在未来达到500架。

俄罗斯无人机生产商成功将长程无人机的生产量从2024年的15,000架提高到今年的30,000架,同时还生产多达200万架小型战术无人机,亚历山德罗夫表示。

“敌人正在复制乌克兰国防军的经验,并积极扩展其无人作战单位。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发展步伐,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的能力,确保处于领先位置,”乌克兰军队最高指挥官奥列克桑德·西尔斯基上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泽连斯基还表示,俄罗斯拥有更充足的财政资源,并且能够获得诸如原本为民用市场开发的中国大疆(Mavic)无人机等技术。

“这些无人机既便宜又有效,天天被用作炮弹,”泽连斯基提到,同时他补充说,乌克兰的多家生产商正在研发大疆无人机的升级版本。

然而,基辅方面表示,因中国对乌克兰的新无人机供应施加了限制,而北京对俄罗斯则没有此类限制。

“中国的大疆无人机对俄罗斯是开放的,但对乌克兰却关闭。

他们已经限制了对欧洲和乌克兰的销售,包括对欧盟的销售,而俄罗斯仍然可以在中国市场上购买无人机,”泽连斯基说。

在技术竞赛中,乌克兰正通过扩大最新开发的拦截无人机的生产来进行回应,这些无人机用于击落俄罗斯的无人机。

“我们花了很多钱,今天的支出比计划中更多。

因为大家都在发展,俄罗斯在发展,而我们也在不断涌现新技术。

但如果我们能够寻找到更多的融资,我们就有机会在这场竞赛中取得积极的结果,”泽连斯基表示,呼吁基辅的盟友更多地投资乌克兰的国防工业。

乌克兰还在转向一些非常规手段,例如通过一项惊人的行动,将无人机发射装置走私进入俄罗斯,以攻击驻有战术轰炸机的空军基地。

但俄罗斯正在保持步伐。

莫斯科开始使用光纤电缆操作的无人机,而不是通过无线电信号操作的无人机,这使得它们能够抵御电子干扰。

通过使用这些无人机,克里姆林宫能够有效地摧毁乌克兰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后勤线路,并成功驱赶了大部分乌克兰军队出去年初突袭所占领的领土。

乌克兰部队过去可以在俄罗斯常规无人机一出现在天空时就发现它们,但使用光纤电缆控制的无人机则要困难得多。

“因此,我们必须使用不同的声学和其他手段来追踪这些无人机,”军队指挥官安德烈说。

俄罗斯在干扰乌克兰无人机方面做得更好。

“俄罗斯不仅在扩大无人机的生产,还在增强电子干扰手段,”安德烈表示,并补充道:”在我们这一侧的前线,无线电频率每两周会变化一次。

因此,当国家向我们提供无人机时,只有大约20%的无人机是可用的。

我们不断需要花费额外的资金和时间来重新配置这些无人机。”

俄罗斯在其自称为“硅谷”的阿拉布加特区经济特区生产其长程无人机,收集了伊朗的Shahed无人机生产线。

位于伊热夫斯克的库波尔工厂每年生产长程的Garpiya无人机,此外在莫斯科地区、叶卡捷琳堡、圣彼得堡等地也设有大型无人机生产线。

“他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生产约30000架这种类型的长程无人机以及30000架假目标无人机,以耗尽乌克兰的空防能力,”亚历山德罗夫说。

“至于FPV无人机,俄罗斯计划到2025年生产多达200万架。

这使得乌克兰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以应对俄罗斯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不断增加的无人机威胁。

“在这场无人机之战中,只有动态最强的一方能够获胜,”安德烈说,作为无人机指挥官,他表示。

图片源于: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china-russia-lethal-drone-war-race-ukraine-war-invasion-manufacture-putin-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