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联合国展出月球样品 展现和平探索太空的愿景

在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中,嫦娥飞往月球的故事传承已久,而今天,这一古老的神话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6月25日,在第68届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会议期间,中国组织了一场展览,展示了来自月球近端和远端的样品,以庆祝其二十年的探月探索成就。

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更为世界提供了一扇窥视中国愿景的窗口,即包容、和平、合作的太空探索。

展品包括由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分别采集的月球样品,代表了太空科学的里程碑。嫦娥五号在2020年成功完成任务,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从月球获取物质的国家。而嫦娥六号则更进一步,在2024年带回了月球远端的首批样本,标志着中国又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中国的太空项目并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国家的自豪感或技术的胜利。展览传达的信息非常清晰: 中国的空间探索是向世界开放的。

嫦娥探月工程的旅程不再是孤独的飞跃,而是共享的道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通过双边协议、联合任务、数据共享或人才交流,中国将合作视为太空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嫦娥六号的任务带上了来自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和欧洲航天局的科学载荷。

中国同意与其他国家分享样品,因为这些样品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代表着全人类共同的珍宝。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在太空领域强调以平等和互利为基础的国际合作原则,促进和平利用和包容性发展。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有时延伸至太空领域的当今世界,中国强调多边主义和和平合作,传递了及时且建设性的信号。

中国的空间探索成就还远不止于探月任务。2020年7月,中国发射了首个独立的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载着人类的梦想与希望。此项开创性使命首次在一次发射中成功部署了轨道器、着陆器和探测车,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此外,中国还在轨道上运行着两颗尖端的太阳观测卫星,这些先进的航天器为科学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关于太阳行为和特征的见解。

实际上,中国提出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深空探测平台,邀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即将进行的任务。例如,中国已经与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建设国际月球研究站的合作协议,提供各个层次和形式的合作机会。与联合国外空事务办公室合作选出的首批实验项目也在中国空间站进行。

就像嫦娥的传说一样,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神话,正在逐渐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故事。

图片源于:china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