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孟巴三国合作新机制的战略意图及其对南亚稳定的挑战

近日,中国、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了一次三方会议,这标志着一种新兴的战略机制的形成,该机制可能会对南亚的脆弱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于2025年6月19日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孟加拉国临时外交秘书鲁哈尔·阿拉姆·西迪克,以及巴基斯坦额外外交秘书伊姆兰·阿赫迈德·西迪基。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外交秘书阿姆娜·巴洛克也是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会议的。

这一三方机制紧随中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相似举措之后。然而,昆明对话的时机和背景恰好是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和中国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此举显然传达了深刻的战略意图。

尽管联合声明中强调该倡议“并不是针对任何第三方”且以“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为基础,但政治潜台词和区域对齐的现实却揭示了不同的真相。

在这一情况下,孟加拉国最初对于公开昆明会议的谨慎态度,要求中国提前共享新闻声明,也反映出了其谨慎乃至对会议潜在争议的意识。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巴基斯坦独立发布的声明版本则暗示了这一新兴三方框架内潜在的紧张关系,孟加拉国一些官员私下表示这被视为一种“背叛”。

著名孟加拉国经济学家、达卡大学教授及南亚经济建模网络(SANEM)执行主任塞利姆·雷汉质疑了达卡未经过选举产生的临时政府参与如此高风险的地缘战略对话的合法性。

他强调:“重要决策应该交给一个选举产生的政府来决定。”这一观点反映了孟加拉国民间社会对缺乏民主监督、影响长期外交政策的日益担忧。

在这种背景下,孟加拉国在穆罕默德·尤努斯担任临时政府首席顾问的情况下,已进行了重要的外交活动,包括深化与中国的关系和重建与巴基斯坦的海上联系,而这些行动在缺乏议会审议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这些决定的持久性和合法性的质疑。

昆明会议聚焦于包括贸易、工业合资、数字互联、海洋物流、农业合作、气候行动、健康、教育、青年交流以及人文交流在内的多个合作领域。

会议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以实施各个领域的试点项目,显示出将三方合作机制制度化并创造具体发展成果的意图。

与此同时,会议还探讨了将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向东延伸,尽管在联合声明中没有明确提及,但根据报告,北京希望将CPEC与孟加拉国的基础设施网络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可能通过加强公路、铁路和海洋运输的互联互通。

这一提案在印度看来颇为敏感,印度明确反对CPEC,因为其经过巴基斯坦占领的查谟和克什米尔(PoJK)地区,印度宣称这是其主权领域的重要部分。

任何试图将CPEC向东延伸至孟加拉国的行为,都不仅会加深中国在印度周边的战略存在,还将直接挑战印度的核心战略和领土利益,使本已紧张的区域环境更加复杂。

这一新兴的三国合作机制也为印度在区域机制如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孟加拉湾区域合作联盟(BIMSTEC)和印度洋沿岸合作组织(IORA)中所扮演的角色带来了潜在的战略挑战。

如果这一机制得以制度化,将可能稀释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区域的战略影响,通过引入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平行框架,打破传统集团的结构。

通过这一倡议,中国将获得双重战略接入:通过孟加拉国在孟加拉湾的海上平台向东行进,通过巴基斯坦的港口和基础设施向西通达,可能在战略上包围印度,侵蚀其战略深度。

北京的战略显然是通过经济政策、国防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互联互通来重塑区域秩序,挑战印度的领导地位。

对于新德里而言,面临的战略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加强现有区域平台如BIMSTEC(历史上达卡一直与印度保持一致)以及坚决对抗中国在孟加拉国不断扩大的影响。

印度必须在海洋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融资和区域安全合作等领域改善表现,同时也应调整在多边论坛的参与,反制任何新兴的中国主导替代框架。

历史上,孟加拉国与印度之间的人民、文化、文明和经济联系非常紧密。

谢赫·哈西娜总理领导下的连续政府一直维持着基于相互尊重和战略合作的政策,小心翼翼地避免可能挑战印度利益的步骤,包括可能会动摇印度东北部的行动,或威胁到敏感的西里古里走廊(“鸡脖”)的举措。

而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三方合作则显然给印度构成了直接的战略威胁。这种接触风险可能会破坏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善意和战略信任。

新德里对此已然升高警惕,尤其是在首席顾问穆罕默德·尤努斯访华期间发表的反印言论引发关注,他将孟加拉国形容为“本地区所有人海洋的唯一守护者”。

这些言论被广泛解读为突显印度在中国面前的战略脆弱,暗示更大的中方地缘战略存在可能侵入孟加拉湾,并试图将印度边缘化,成为通往自身东北的天然门户。

新德里也因此对孟加拉国在中国协助下考虑重启位于北孟加拉国的拉尔莫尼尔哈特空军基地的消息表示关注,该空军基地距离印度边境仅12到20公里,且足以对西里古里走廊形成威胁。

战略分析师布拉赫马·切拉尼警告称,空军基地的复兴将可能使中国在印度东北部及关键战略走廊上进行空中监视。

阿萨姆邦首席部长希曼塔·比斯瓦·萨尔马警告称,任何威胁西里古里走廊或印度的“鸡脖”都会引发强有力的反应。这个警示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专家们已警告说,这一新兴的三方框架可能演变成一个针对印度进行军事和经济包围的战略三角。

现役将军苏达卡尔·吉描述这一安排为潜在的“魔鬼三角”,可能会窒息西里古里走廊,切割印度与其东北的联系,并造成一个永久的两线威胁,通过“一带一路”获取通往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途径。

独立智库创始人苏巴希什·班纳吉将这一倡议解读为中国在合作幌子下寻求主导亚洲经济走廊的战略,警告它掩盖了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雄心。

孟加拉国事务资深分析师高塔姆·拉希里也对此表示担忧,强调CPEC非正式纳入此类对话是印度国家安全的警示信号,标志着从经济合作向战略遏制的转变。

这些发展与更广泛的中国战略包围模式相吻合,通过其东、西两侧的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针对印度的狭窄脆弱点进行打击,这一切都以民生互联互通为幌子,可能因而转变为军事杠杆。

这一三国倡议不仅影响到印度,还对更广泛的印太架构产生重要影响。

若中国成功制度化此合作,将挑战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后者意在维持权力平衡,确保地区自由与开放。一个以中国主导的南亚结构无疑会减少美国的战略空间,削弱华盛顿的影响力。

中国的长期目标愈发明确:通过建立连接、经济依赖和军事伙伴关系的网络,削弱印度及美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因此,美国和印度必须更加紧密地对接,加强双方在区域和平、稳定与经济增长方面的共同愿景。

总之,中国、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三方框架不仅仅是一个区域对话,它代表了一种重新绘制南亚战略轮廓的蓄意地缘政治行动。

尽管外交上保证这一倡议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然而其组成、背景和内容毫无疑问地暗示着相反的意图。新德里并不希望使任何邻国不安,其愿景根植于和平共处和区域发展。

然而,当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正遭到侵害时,印度绝不能充当旁观者。

孟加拉国在长久以来获得印度的历史支持下,必须重新考虑与那些削弱区域信任与稳定的倡议对齐的长期影响。

最后,尽管外交措辞可能掩盖意图,但印度及其他地区的战略界不会被误导。在当前情况下,印度与美国协调并反制正在演变的区域对齐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愈发紧迫。

这些事态发展将对该地区的安全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图片源于:eurasian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