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尚未准备好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

在6月份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中,一个事实变得非常明显:

中国还未准备好承担世界超级大国的角色。

本应是德黑兰最重要的外交和经济伙伴的国家,竟在以色列和伊朗爆发冲突时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中国积极寻求与中东众多国家建立更紧密关系——不仅是伊朗,还有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尽管中国显然有利益在这一地区促进稳定,

因为该地区供应了其超过一半的石油进口。

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主动出击?

中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尝试主张其影响力。

在6月中旬,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了一个四点计划,呼吁停火并通过谈判解决伊朗的核问题,并表示愿意在恢复和平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然而,习近平的提议最终无果而终。

虽然中国尝试鼓励以色列和伊朗进行对话,但实际上并未能让双方坐到谈判桌上。

以色列与中国的关系历来并不亲密,

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平民发动的恐怖袭击后,中国因采取亲哈马斯立场而深深得罪了以色列领导层。

面对以色列近期的军事成功,中国试图软化立场,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以色列外交官开启了对话,并在10月的一次电话中表示中国“准备尽快恢复各方面的交流”,

据官方评论的摘要中指出。

不过,以色列领导人可能仍会保持谨慎,

因为中国与德黑兰的关系让他们感到不安。

近年来,北京帮助伊朗规避美国主导的制裁和外交压力。

与俄罗斯和印度一道,中国将伊朗纳入了两个重要的论坛:新兴经济体的金砖集团以及与中亚国家相关的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几乎购买了伊朗所有的石油出口,为其萎缩的经济提供至关重要的资源。

从这些联系来看,中国本应能够对德黑兰施加影响。

事实上,他们过去确实也这样做过:在2015年,中国鼓励伊朗领导层加入奥巴马政府的核协议。

2023年,中国还促成了德黑兰与其地区竞争对手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和解。

但如果说中国与伊朗的关系令以色列不安,那它们的关系又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密切。

伊朗对中国是否真的承诺这段关系有所疑虑。

2021年,中国承诺在未来25年投资4000亿美元于伊朗,以促进进一步的战略伙伴关系。

然而,朝向这一目标的进展缓慢,

到2023年底,中国对伊朗的直接投资总额仅为39亿美元。

由于美国制裁的风险,中国企业一直对与伊朗的合作持谨慎态度。

这一风险在2018年加拿大应美国要求逮捕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一事上得到了明确体现。

中国还利用伊朗的脆弱地位以大幅折扣购买其石油,

因此德黑兰试图通过与印度保持密切关系来平衡中国的影响。

伊朗人无疑也明白,中国最终无法保护他们免受美国和以色列的威胁。

与中国的贸易无法完全替代从西方制裁中获得的实质性减免。

而且,北京不太可能施压华盛顿解除制裁。

尽管中国一直在逐步提升其军事力量,

它仍然无法将军事力量投射到中东。

北京也很可能不想这么做:

它倾向于避开与其他国家建立紧密的联盟和互防协议。

“对于中东事务,中国并不试图成为安全提供者,事实上没人要求中国如此。”专门研究中国外交政策的斯廷森中心高级研究员云山表示。

北京对于以色列与伊朗冲突的回应反映了这些局限性。

外交部长王毅除了提供外交支持外,几乎没有给伊朗的同事提供其他帮助。

“作为安全伙伴,中国并没有这样作用,”迪拜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总干事穆罕默德·巴哈鲁恩告诉我。

在安全局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更为紧密,

超出了中国的影响力。

对于许多中东国家而言,中国的态度似乎并不是坏事:

北京没有加剧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

然而,中国在该地区也没有能力挑战或提供对抗美国的力量。

海湾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日益增加,

但他们依然渴望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外交和经济关系。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五月的访问期间,海湾国王对其热情款待,

“证明了美国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亚特兰大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乔纳森·富尔顿在阿布扎比监测中国在中东的政策时表示。

在这个地区,中国并未在“政治、战略、外交和经济事务上扮演领导角色。

目前,唯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仍然是美国。”

在全球舞台上情况也差不多。

习近平试图在2022年俄罗斯侵乌期间调解俄乌冲突,

推广自己的和平提议。

但他对俄罗斯的明显偏向削弱了其作为调解者的可信度。

在2023年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加沙的冲突中,他的介入同样因对巴勒斯坦的偏向而毫无成效。

王毅多次呼吁停火,然而美国的持续外交才最终促成了成果。

在这两个案例中,习近平都利用危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利益——加深与孤立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关系,

并通过抨击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来获取全球南方的宣传点。

中国在这些危机中的表现表明了其在全球事务中的真实角色。

所谓的威权主义轴心——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并非一个紧密协调的集团。

而且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快速转化为政治和军事力量。

中国领导人尚未能够调动足够的外交和军事力量,甚至政治意愿,

以取代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领导人不仅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经验,

还需要对自己在世界中的角色形成新的愿景。

图片源于:theatla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