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已授权其军事对进入国家领空的无人飞行器使用武力,这一政策变化将影响自卫队对中国无人机活动上升的响应。
根据日本《产经新闻》,首相岸田文雄内阁于六月底批准了这一击落政策,甚至在没有直接生命威胁的情况下也允许采取行动。
这一政策的重要性在于,日本作为美国的重要条约盟友,正在调整其安全政策以应对现代战争日益变化的局面,尤其是邻国中国所开发的愈加复杂的无人平台。
尽管这一措施可能不会直接影响日本本土的防卫,但它仍然为在东海争议的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岛”)周围可能发生武装冲突留下了可能性。
在此前的法律框架下,日本空军飞行员可以针对进入日本领空的无人飞行器采取“必要措施”,但不允许对不构成直接生命威胁的无人机开火。
对该政策的扩展解读最早在2023年2月提出,但直到上月才由岸田文雄的内阁正式采纳。
东京地区独立议员松原仁在向政府提出书面询问时证实了政策变化的信息。
根据日本防卫省的报告,在2024财年,因应中国和俄罗斯飞机接近日本领空,日本空军战机被紧急起飞达704次。
去年,有数据显示,30架中国无人飞行器在日本的防空识别区内被监测到。防空识别区(ADIZ)是一种扩展至主权空域的缓冲区,用于识别附近的民用和军事航空器。
在2025财年开始至今,日本空军已拦截了11架中国无人机,相关活动均在日本西南岛屿附近被发现,并与台湾国防部报告的活动移动相匹配。
日本防卫省的联合参谋本部发布的照片显示,至少有三种中国无人机型号,包括BZK-005、TB-001和翼龙2侦察平台。
去年八月,日本曾表示一架有人驾驶的中国情报收集飞机在其最南端的九州附近小岛上空侵犯了其领空。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事件是无意的,但并未公开道歉。
在东海的其他地方,双方均指责对方侵犯各自声称的主权空域,尤其是在钓鱼岛群岛上,该地区被涵盖在美日安全条约之下。此外,东京与北京最近还就中国在双方共享水域进行的天然气勘探活动发生争执。
对此,松原仁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在军事事务快速变化的安全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我们的努力。”
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国佳俊在6月25日表示:“中国坚持并致力于全面有效实施东海问题的原则共识。我们希望日本能与中国在同一方向上共同努力,尽早恢复两国间的政府间谈判。”
接下来,日本军方正在开发包括激光等直接能量武器在内的地面反无人机技术。而在空中,其空军战机则依靠导弹和机枪来应对侵犯领空的无人机。
迄今为止,尚无任何被监测到的中国无人机被指控侵入日本领空。然而,此政策变化可能会加剧两国政府之间现有的摩擦。
图片源于:news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