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 关税效应显现 导致通胀加速

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较5月份的2.4%有所加快,表现出美国通胀率连续第二个月上升,且高于经济学家此前预期的2.6%。

月环比数据显示,CPI较5月上涨0.3%,是五个月来最大月度增长,这表明价格上涨动力增强。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9%,较5月份的2.8%有所提升,但略低于市场预期的3%。

月环比核心CPI增长0.2%,增幅小于预期的0.3%。

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居住成本,居住(Shelter)指数环比上涨0.2%,同时汽油价格上涨1%。

多家分析机构指出,6月份的通胀数据体现了特朗普总统推行的关税政策的初步影响。

长期以来,美国企业通过消耗此前库存的方式抵消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延缓了价格上涨的传导。

随着库存消耗殆尽,企业开始将关税成本部分转嫁给消费者,加速物价上涨。

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首席经济策略师Ellen Zentner指出,6月关税相关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反映关税效应开始渗透,预计未来几个月物价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特别是在耐用消费品领域,如家居用品、家具、玩具及服装等类别,价格上涨趋势明显。

6月份家具和家居用品价格环比上涨1%,服装上涨0.4%,玩具价格也有显著提升。

这些领域商品大多依赖进口,受关税影响度较大。

Goldman Sachs分析称,关税可能推动核心CPI环比增长0.3%-0.4%,尤其影响家居用品、娱乐和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价格。

除核心水平较小的汽车价格外,部分耐用品价格出现反弹走势。

能源价格方面,6月整体能源价格环比上涨0.9%,止步于5月份的连续下跌。

其中,汽油价格环比上升1%,但同比仍较去年同期下降8.3%。

电力价格涨幅达到5.8%,而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14.2%。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其中家用食品涨幅为2.4%,外出就餐价格上涨3.8%。

鸡蛋价格较5月环比下降7.4%,但仍较去年同期增长27.3%,因去年禽流感导致供给紧张致价格高企。

交通运输相关服务价格整体上涨0.2%,尽管机票价格小幅下降0.1%,汽车保险费用同比上升6.1%。

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6%,其中医院服务价格上涨4.2%,养老院费用上涨5.1%。

医疗处方药价格涨幅缓慢,环比上涨0.4%,非处方药价格同比出现1.7%的下降。

此次CPI数据发布后,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在7月底的货币政策会议将维持现有利率水平不变,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目前为4.25%至4.5%。

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投资者对美联储7月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的预期概率已升至97%,而9月降息的可能性则有所下降,从近60%下跌至接近50%。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表示,贸易关税的不确定性使其倾向于观望,预计关税将在今年后半年推动价格上升,但具体影响程度难以准确预测。

特朗普总统继续施压美联储要求降息,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称当前通胀“非常低”,主张美联储大幅下调利率。

他还批评鲍威尔“拒绝”降息,并称自己能胜任这一职位。

美联储法定是一个独立机构,总统无权任命自己为主席。

针对通胀数据,白宫新闻秘书Karoline Leavitt称,数据显示特朗普总统稳定通胀取得成效,反驳外界对关税推高物价的“恐慌”预测。

业内人士同时指出,通胀虽有加速迹象,但仍远低于疫情高峰期曾达到的9%的水平。

核心通胀率处于较温和区间,且存在部分品类价格下跌和服务类通胀趋缓迹象。

住房价格上涨依然是通胀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但近期涨幅稍有放缓,受多户住宅建设增加和租金市场趋稳影响。

汽车新旧车价格出现回落,航空旅行费用亦略有下降,减轻部分物价上涨压力。

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发酵,特朗普政府宣布将于8月1日起对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墨西哥和加拿大,实施更高的关税税率,幅度达30%至50%。

此举或令未来数月物价承压加大,给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部分主要零售商如沃尔玛和百思买已警告将因关税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仍处于关税成本转嫁的早期阶段,未来随着企业库存消化结束和税率进一步上调,加之供应链调整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叠加效应,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显现并延续。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国消费者承担的平均关税税率达18.7%,为1933年以来最高水平。

尽管短期内价格上涨可能会对居民生活成本造成压力,但分析师预计通胀不会重返疫情高峰趋于持续跑输目标利率的水平。

长期通胀预期仍较为稳定,且美联储关注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预测通胀将在2025年余下时间内逐步加速至3%左右。

政策制定者将密切关注未来几个月的通胀数据走向,以决定是否调整利率政策轨迹。

总结来看,6月份的CPI数据标志着关税带来的通胀效应初显,支撑了美联储维持谨慎立场,推迟降息的政策路径,同时也表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对物价产生了实质影响。

企业和消费者面临的价格压力将持续存在,市场和政策层面将继续评估关税和其他经济因素对美国通胀形势的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