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对中国及其领导人习近平的看法略有改善,美国及特朗普受欢迎程度下降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提供的调查结果,过去一年间,全球许多人对中国及其领导人习近平的看法略有改善,而对美国及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看法却有所下降。

尽管对中国的看法有所提升,但在25个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受访者对中国的总体看法仍然是负面的。

大多数国家的人们对习近平在国际事务中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的信心不足。

皮尤研究中心指出,许多国家的人们越来越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这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报告遍及包括法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肯尼亚、尼日利亚、土耳其、以色列、印度和日本在内的25个国家,涉及超过30,000名受访者。

这项调查反映出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特别是在他实施“美国优先”政策并加征关税后,全球对这两个最大经济体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虽然中国依然决心追求其安全和经济利益,但它在政策上强调所谓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互利合作”的原则。

对这两大经济体的看法变化可能在外交、经济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皮尤研究中心表示,在25个国家中,有15个国家的人对中国保持正面看法的比例有所上升。

同时,许多受访者对习近平在“国际事务中做出正确决策”的信心也有所增加。

但尽管这些变化,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中国及习近平的看法依然普遍负面。

在所有受访者中,有36%的成人对中国持积极看法,而54%则持负面看法;有25%的人对习近平持信心,而66%的人对他表示缺乏信心。

“虽然更多的人对美国的看法仍比对中国的看法积极,但是这一差距正在缩小,因为对美国的看法变得更加负面,而对中国的看法则变得更加正面。”皮尤说道。

在调查的9个中等收入国家中,人们对中国及其领导人的看法普遍较为积极;但在16个高收入国家中,接受调查的人对中国的评价仍显负面。

亚太地区对中国的看法最为消极。在日本,仅有13%的人对中国持积极看法,而在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也仅约四分之一或更少。

不过,在印尼,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成为例外。

而在欧洲,整体对中国的看法则同样偏负面,只有希腊的多数人持有积极意见。

在接受调查的三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南非——中,多数人对中国持积极看法。在三个位于拉丁美洲的国家(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中,持有对中国的正面看法的人数也超过了负面看法的人。

在关于盟友和威胁的问题上,中国在任何中等收入国家中都未被视为主要威胁,而美国则是在阿根廷、巴西、印尼、墨西哥和南非最常被提及的威胁。

南非和印尼的人们认为中国是他们的主要盟友,而在拉丁美洲,美国则是最常被提到的盟友。

研究中心还指出,其调查发现,许多人开始将中国视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与202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在受访者中,41%的人认为中国是顶尖经济体,而认为美国是顶尖经济体的比例则为39%。

中国在包括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内的12个国家被视为最大的经济体,而美国则在包含美国本身在内的9个国家中被视为最大的经济体。

“尽管人们对中国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的认知在增长,但几乎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人仍然优先考虑与美国而非中国建立强大的经济联系。”皮尤总结道。

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在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谈后表示:“我们的两国都是强大国家,永远会存在我们之间的分歧。”

展望未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可能是其他国家看待美国形象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对一些美国最亲密的盟友来说。

图片源于:news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