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theconversation.com/chinas-government-is-about-to-spend-big-on-stimulus-can-it-turn-around-the-countrys-sluggish-economy-241260
中国的经济增长曾是世界的奇迹,然而这样的记忆似乎已成往事。
近几年来,中国面临经济放缓,各种危机交织,许多问题在国际上都是独特的。销售价格接近通缩,住房供应过剩,以及青少年失业率飙升。
这些压力迫使中国政府出手干预。过去一个月,北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经济刺激措施,旨在振兴中国疲软的经济。
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这项刺激措施在名义上可能成为“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但目前我们仍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那么,这个刺激计划具体包括哪些措施?中国以前是否经历过类似情况?
在最新的方案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于9月24日公布了自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货币干预措施。
这些举措包括降低现有住房的抵押贷款利率,降低商业银行所需的准备金率,预计此举将通过让银行能贷出更多资金,向金融市场注入约1万亿元人民币(2100亿澳元)。
在此基础上,已宣布8000亿元人民币(1680亿澳元)用于加强中国的资本市场。
这其中包括一个新的5000亿元人民币(1050亿澳元)货币政策工具,以帮助机构更便捷地获得资金购买股票,以及一个3000亿元人民币(630亿澳元)再贷款工具,以帮助加速未售住房的销售。
在宣布这些措施后两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了经济复苏的紧迫性。习近平甚至鼓励官员“大胆帮助经济”,而不必担心后果。
同一天,七个政府部门发布了一项联合政策包,旨在稳定遭受2023年乳制品和牛肉价格下跌严重影响的5000亿元人民币(1050亿澳元)乳制品产业。
市场的反应最初是压倒性积极的,也许是过于乐观。在9月底的最后一周,上海、深圳和香港的股市经历了16年来最大的周涨幅。
10月8日,中国国庆假期后,上海和深圳股市的成交额创下了34300亿元人民币(7180亿澳元)的前所未有的新高。
然而,针对进一步刺激措施的期望却遭遇失望。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前拨付了来自2025年预算中的1000亿元人民币(210亿澳元)支出。
这并不足以维持市场的乐观情绪。10月9日,中国股市遭遇27年来最大的下跌。
这种下跌在几天后进一步恶化,中国财政部暗示“有充足的空间”增加债务,但没有具体说明任何新的刺激措施。
目前关于刺激计划的细节仍未明朗。
市场对中国经济政策未来方向的深刻不确定性以及这些政策对世界的影响仍在持续。早在7月,中国当局在第三届全体会议公报中重申,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今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
相比于改革时代的经济表现,可以说这个目标相对温和。
但面对持续低迷的经济前景,习近平似乎在9月微妙地改变了语调,由“坚定不移”转为“努力完成”。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常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以恢复经济。在经济下行期间,这些政策曾显著地重振经济,尽管有时伴随一些令人担忧的副作用。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一个4万亿元人民币(8370亿澳元)的刺激计划。这项刺激措施成功帮助中国渡过了危机,被视为全球经济的关键稳定器。
但这也导致地方政府融资中积累了数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并加速了“影子银行”的崛起——非监管的金融活动。
2015年,在股市动荡后,中国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同样在疫情之后又推出了刺激政策。
这一次我们应该期待什么呢?未来的增长将如何平衡或可持续?
我们仍在等待有关该刺激计划的规模和范围的诸多细节,但任何中国经济需求的大幅增加都可能产生“溢出”效应。
如前所述,迄今为止宣布的许多措施将最直接影响中国股市的借贷、放贷和流动性。
这意味着我们应关注经济学中所谓的“财富效应”——即资产价格的上升,比如住房或股票,令人们感到财富增加,从而导致更多消费。
如果中国的大规模刺激措施导致资产价值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催生经济乐观情绪。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可能会变得不那么焦虑。
从澳大利亚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意味着在我们经济相互关联的领域,如铁矿石、旅游、教育和食品制造出口等方面,需求的增加。
更广泛地说,中国的需求可能会推动其他全球经济体的增长,并产生自我强化的效果。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依赖于资本市场上不稳定的资产价格升高来维持增长可能产生不稳定影响。
如果资产价格的上涨主要使“一部分人受益”,就可能会导致自身的不平等和不平衡。
2015年中国“黑色星期一”的股灾引发了北京的警觉。反映出对过度金融化的警惕,习近平当时警告说“住房是用来居住的,不是用来投机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仍在为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努力,力求在维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国内市场与政治形势之间取得平衡。
至于结果,依然充满深刻的不确定性,也许连中国自身也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