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blogs/new-atlanticist/bangladesh-may-have-ended-its-india-china-tightrope-game-but-it-must-continue-to-tread-carefully/
当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穆罕默德·尤努斯在三月踏下北京的红地毯时,他不仅打破了传统,更点燃了南亚的火药桶。
通常,新上任的孟加拉国领导人首访的都是印度,但尤努斯却选择前往中国。
北京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中国驻达卡大使称此次访问是过去五十年任何孟加拉国领导人的“最重要访问”。
尤努斯本人则宣称孟加拉国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
这种象征意义不言而喻:达卡正在放弃其数十年来在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平衡策略,开始更加明确地依赖北京。
孟加拉国与印度共享最长的国际边界,对印度的安全至关重要。
对中国而言,孟加拉国是其“一带一路”倡议和“珍珠链”构想中的重要伙伴,提供了在印度后院的战略立足点。
尽管欢迎中国影响可能会使孟加拉国经济蒸蒸日上,但这也带来了将该国变成中印对抗战场的风险。
在这场急功近利的地缘政治赌博中,孟加拉国可能刚刚把自己脆弱的平衡换来了危险的困境。
中国的获利与印度的损失
中国在尤努斯访问期间并没有保留。
孟加拉国达成了21亿美元的投资、贷款和赠款协议。
然而,北京真正的胜利则是战略性的:为孟加拉国第二大海港蒙戈拉港提供4亿美元的现代化改造协议,并加强对提斯塔江综合管理和恢复项目的参与。
提斯塔项目尤其触及地区紧张关系的核心。
十多年来,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关于分享提斯塔河水的谈判陷入僵局,孟加拉国希望获得更多水量以应对北部的水短缺。
提斯塔大坝建在距离印度“鸡脖”——连接印度大陆和其多事的东北地区的狭窄走廊——非常近,该走廊距离中国军事存在日益扩张的地区仅几百英里。
印度将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视为生存威胁,因为中国在此地区的军队迅速可能将印度一分为二。
多年来,中国对提斯塔江管理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原因在于该河流的战略重要性。
就在去年,时任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曾表示将把该项目交给印度,因为两国对河水的共同利益,或者可能是为了平衡新德里的安全担忧而做出的计算。
尤努斯决定批准中国的参与,标志着重大转变,代表着对中国的外交通胜,并直接挑战印度。
加剧这一紧张关系的,还有一些媒体报道中国可能在孟加拉国的拉尔莫尼赫特地区建设一个机场的提议,这也靠近印度的“鸡脖”地区。
不久之后,媒体还报道印度在该地区增强了军事部署。
孟加拉国向中国的外交举动并没有止步于此。
达卡首次明确反对台湾独立。
此外,双方达成了一项协议,邀请中国投资于现代化和扩展蒙戈拉港的设施,从而为中国在孟加拉湾增添了另一个战略立足点。
尤努斯似乎视中国为提升孟加拉国全球地位的跳板。他甚至提出孟加拉国可以作为“中国经济的延伸”和印度七姐妹州的唯一海洋门户,称这些州为“内陆”,这一言论无疑令新德里感到不安。
这种向中国的转变标志着与哈西娜在十五年任期内对中印之间谨慎模糊平衡的明显偏离。
在哈西娜执政的最后十年中,中国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主要军事装备供应国(包括两艘潜艇和对海军码头的支持),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主要发展伙伴。
然而,哈西娜确保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并未削弱达卡与新德里的关系——尤其考虑到她的政党,人民联盟,长期以来是印度的盟友。
自从哈西娜在2024年7月的动乱中戏剧性卸任以来,印孟关系已经降至历史低点。
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加剧。在开始执政之前,尤努斯发出警告,任何印度试图破坏孟加拉国稳定的行为都可能会波及到印度动荡的七姐妹州——这一言论被许多印度分析人士解读为隐含威胁。
去年,达卡指控印度打开水闸造成孟加拉国洪水,而印度则对孟加拉国的少数民族遭受攻击表示担忧,达卡对这些指控置之不理,称其严重夸大。
此外,印度媒体的虚假信息传播也加剧了紧张。这一切,加上哈西娜现已流亡印度,仍然在双边关系中留下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
孟加拉国要求印度将其引渡以面对与2024年近百万人的学生领导的暴动相关的谋杀和强迫失踪罪,但印度迄今未作回应。
印度陆军首席参谋公开表示,印孟之间正常化关系的基础在于孟加拉国建立民选政府——这显然是对尤努斯这一无 elected regime 的一个尖锐讥讽。
八个月后,尤努斯终于在四月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会晤,此前新德里曾拒绝达卡在3月这一关键的中国访问前的几次接触。
尤努斯提到了长期存在的边界杀戮问题和哈西娜的引渡请求,而莫迪则重申了对孟加拉国少数民族压迫的关切,并警告其可能引发的挑衅言论——可能指尤努斯关于印度七姐妹地区的近期言论。
尽管这是修复关系的必要第一步,但谈话更像是一篇诉说怨恨的独白,而非寻求和解的努力。
这道冰在裂开,但并没有融化。
孟加拉国必须谨慎行事
孟加拉国已经不再是小国。
作为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1.7亿人口、地处孟加拉湾的战略位置,孟加拉国如今在政治上拥有相当的影响力。
凭借这种影响力,孟加拉国可以更轻松地制定独立的外交政策。
随着全球秩序继续演变,大国正在重新调整,各国(包括孟加拉国)正在重新校准其关系以适应新的现实和国家利益。
然而,这个机会的时刻要求谨慎。
冒然向中国倾斜将孟加拉国的未来置于四个关键原因的风险之中。
首先,中国的吸引力附带警告。
尽管孟加拉国受益于中国的投资,但也存在风险。
自2014年以来,中国已经承诺通过其“一带一路”倡议向孟加拉国提供400亿美元,但实际到账仅为70.7亿美元。
尽管现如今已投入运营,如帕德玛大桥和佩伊拉电厂等项目由于建设延误和费用超支而面临困难。
此外,中国贷款的利率为3%,高于其他贷方提供的利率,尽管北京正在考虑降低这一利率。
尤努斯的政府必须继续谨慎借款,避免因过度依赖中国投资而导致的常见风险,以确保孟加拉国的经济未来。
其次,作为邻国的印度这一地缘政治重磅角色不应被忽视。
孟加拉国几乎被印度包围,这使得两国相互依赖。
与印度在提斯塔等战略项目上的摩擦将引发级联的安全和经济后果。
孟加拉国与中国的关系必须以严谨的地缘政治计算来培养,而不是因哈西娜下台后与印度出现摩擦而做出的冲动反应。
战略的清晰而非情感应该引导达卡的选择。
第三,美国作为孟加拉国的“第三邻国”影响不容小觑,这意味着达卡向中国的转变可能会在南亚以外产生后果。
作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对达卡的政策拥有超大影响力。
在哈西娜的最后几年里,华盛顿加大了对孟加拉国日益亲中和民主倒退的压力。
哈西娜能够调和美国的要求,并通过与印度的关系维持与美国的双边关系。
印度官员对孟加拉国反对派上台持有担忧,并游说美国同事调低对哈西娜政府的批评。
尤努斯的临时政府却缺乏这种缓冲。
临时政府目前正寻求与美国的合作——希望达成能源交易、推出星链计划,实施变革以确保降低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期待特朗普政府会优先考虑贸易于地缘政治考量,视孟加拉国为独立个体,而非印度的次要伙伴。
然而,美国已宣布对所有从孟加拉国进口的商品征收37%的关税——虽已暂时降低至10%(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这将给孟加拉国经济带来重大冲击。
在美中贸易战期间,达卡应至少尝试理解华盛顿的红线未来的演变,才考虑更紧密地与北京接轨。
最后,临时政府如进行重大外交政策转变,可能引发国内动荡、政策不一致和外交摩擦。
临时政府的既定主要目标是引导孟加拉国走向改革和选举。
但是,临时团队不一定具备进行重大外交政策变更所需的民主合法性。
尤努斯向中国的转向可能将孟加拉国引入一条民众可能不支持、且下届民选政府可能不予兑现的道路。
如此巨大的决策——有可能重新描绘达卡的区域和全球立场——理应需要议会支持、民主授权和政治重压,以应对后果。
临时政权由于其本质可能更适合优先考虑稳定,而非实施革命性的转变。
孟加拉国可以继续追逐和中国的机会性利益,冒险激怒印度并孤立自己(没有明确的民意信号表明自己有作出这一选择的授权),或者采取谨慎的重新校准,维持其长期以来的平衡。
无论它做出什么选择,孟加拉国都必须小心行事。
它所选择的道路将波及整个南亚,决定孟加拉国是成为两大巨头之间的桥梁,还是成为两国冲突的战场。
对一个日益蜕变小国身份的国家而言,当前局势的风险从未如此严重。
瓦希杜扎曼·诺尔是一名孟加拉国国家安全专家及前驻美国孟加拉国大使馆外交官,专注于南亚事务、印太安全和反恐。
萨曼莎·黄是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的项目助理。
她的工作集中于技术和安全领域,研究并制定对因中国崛起带来的全球挑战的协作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