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在全球人工智能的下一代技术开发竞赛中正在赢得关注,尤其是自主代理的研发。
这些自主代理被设计用于处理复杂任务,且能最小化人类输入。
近期,中国科技巨头及初创企业相继发布了他们自己的AI代理。
初创公司Butterfly Effect和Zhipu声称其工具在某些指标上超越了OpenAI的Deep Research。
此外,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等大型企业也在使用自家基础AI模型来驱动这些代理,正与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平台展开激烈竞争。
随着企业日益追求自动化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全球对这一技术的投资正在激增。
根据IBM的一项全球调查,超过60%的CEO已经在部署并计划扩大AI代理的使用。
AI代理的能力各异,从旅行规划到应用开发等,缺乏统一的基准对评估和比较性能也造成了困难。
美国市场调研公司IDC的一份报告指出:“许多中国科技公司将其产品标记为AI代理,仅仅是为了利用这种热潮……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代理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基于的基础AI模型。
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AI代理初创公司创始人周宇告诉《世界剩余》:“大型语言模型是一种基本力量……如果模型变得更好,代理的可用性也会提高,‘高涨的潮水让所有船都浮起’。”
虽然美国公司在AI模型开发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差距正在缩小,艾尔·卡普尔(Sayash Kapoor)表示,真正的竞争在于如何有效地在经济中部署AI代理。
卡普尔补充道:“在商业流程数字化、云计算采用和劳动力培训等方面,中国与美国差距显著。”
虽然尚不普遍,但以下四家公司是中国首次推出AI代理的先锋。
首先是Butterfly Effect的Manus。
这个代理于三月份匿名邀请制发布,迅速引起全球关注。
它承诺能够执行各种现实世界的任务,从行程规划到商业分析。
Manus使用了如Anthropic的Claude和阿里巴巴的Qwen等基础模型,声称在某些基准测试中超越了OpenAI的Deep Research。
尽管反响不一,Manus总共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融资,主要来自硅谷的一个风险投资公司。
最近,Manus推出了收费订阅计划以满足公众需求。
阿里巴巴于三月份推出了名为Quark的AI代理,号称是一款“全能型”AI代理。
Quark以阿里巴巴自有的Qwen模型为动力,旨在满足多种工作相关任务,如学术研究、医学诊断、图像生成、幻灯片制作和报告撰写。
在四月份,它迅速攀升至中国AI应用排名的第一位,月活跃用户达1.49亿,甚至超过了DeepSeek。
然而,一家中国科技媒体36Kr的用户测试发现,尽管Quark能在十秒内生成幻灯片,但内容太过简化未能满足专业标准。
接下来是Zhipu,他们推出了名为AutoGLM Rumination的代理。
Zhipu是中国顶尖的AI初创公司之一,在三月份发布了这一代理。
在介绍视频中,该代理展示了比较不同应用的外卖价格、通过网络搜索生成研究报告等功能。
该公司在政府的重金支持下,已经启动了首次公开募股的进程。
中国一家科技咨询公司的测试发现,该代理在执行在线搜索方面表现出色,但在鉴别假信息结果方面却不够有效。
最后是字节跳动,他们在四月份推出了AI代理Coze。
Coze提供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网站和应用创建等四项主要功能。
此外,它还与中国投资平台华泰证券合作开发了一个专注金融的代理,以分析股市数据。
Coze主要依靠字节跳动自家的Doubao 1.5 Pro模型构建,旨在整合其他字节跳动平台,如Douyin,以留住用户。
图片源于:https://restofworld.org/2025/china-ai-agent-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