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Switch 2标志着任天堂游戏主机战略的关键时刻,它在承诺提供代际改善的同时,也保持了对电视和掌机两种模式的混合游戏核心理念。
在本次评测中,我们有许多疑问:任天堂Switch 2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代际飞跃?系统性能的总体表现如何?硬件形态及附属外设有哪些特点?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总体上是积极的,但谈到LCD屏幕质量及其标志性的VRR与HDR功能时,任天堂的显示选择的缺陷的确大大超过了好处。
在核心硬件规格方面,Switch 2采用了一款基于Nvidia的定制处理器,这款处理器被认为是三星8nm和10nm制造节点的混合体——这比Steam Deck及其更新的OLED型号所用的7nm和6nm芯片稍显落后。它配备了八个ARM Cortex A78C CPU核心(开发者可使用六个),这应该代表着对Switch 1的代际飞跃,尽管与当前一代主机的比较可能在Cyberpunk 2077的表现方面显得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其时钟速度在底座模式下为998MHz,而在掌机模式下则为1100MHz——这一点实在令人费解。理论最大值为1.7GHz。
在GPU方面,T239拥有1536个CUDA核心,基于Nvidia的Ampere架构,这与RTX 30系列显卡相同,支持机器学习和光线追踪。其在掌机模式下以561MHz的速度运行,而在性能模式下则提升至1007MHz(通常用于底座模式)。由于热量和电池续航的限制,GPU的理论最大值为1.4GHz。Switch 2的12GB LPDDR5X内存在底座模式下以6400MT/s的速度运行,提供102GB/s的带宽,而在掌机模式下则降频至4200MT/s。在12GB可用内存中,任天堂预留了3GB,留给开发者使用的则是9GB。
尽管对于老旧三星制造工艺的适应性有所质疑,这款主机在底座模式下的最大消耗通常为22W(从墙上测得),而在掌机模式下则下降至10到12W——尽管这些数据要考虑到电源的低效。电池容量为19.75Wh,因此实际电池寿命也是耗电量的裁决者。任天堂声称在最苛刻的游戏中,至少可以享受两小时的游戏时间,这表明在掌机模式中,耗电量的上限在10W左右,我们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这一点:在玩《马里奥卡丁车世界》和《无人深空》等游戏时,我们成功记录了2.5小时的游戏时间,平均耗电量接近8W。
因此,Switch 2看起来是一个充满效率的主机,令人出乎意料。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于我们的测试,硬件在底座模式下的最大消耗从未超过22W——这意味着,如果你指望在TV模式下全力发挥系统性能的同时为电池充电,你可能会失望。电池在这种情况下的充电速度极为缓慢。不过,如果将充电器连接到该设备以继续掌机游戏,电源适配器会为你的游戏时间供电,并以约25W的消耗速率为电池充电。
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对于任天堂的选择总体上感到满意。尽管Switch 2的体积显著大于Switch 1,但它的掌机形态几乎没有增加太多厚度,这使其感觉比Steam Deck和其他PC掌机会更加轻便。同样,更大的屏幕也让游戏体验更加身临其境,而且色彩表现较原始型号有了显著改善。
令人惊喜的是,许多游戏在掌机模式下要么以1080p原生分辨率运行(比如《马里奥卡丁车世界》),要么使用DLSS进行1080p的上采样,效果令人满意。
但是,屏幕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任天堂曾承诺支持HDR,但一种最高亮度仅为420尼特的边缘发光LCD在提供真正的高动态范围体验上显然无法满足要求,标志性的HDR对比度和高光在掌机模式下几乎完全缺失。更令人失望的是运动画质:Switch 2的LCD屏幕在运动模糊表现上甚至比2017款Switch的显示屏还要差。将其与Switch OLED面板并排比较,Switch 2的屏幕劣势十分明显——其品质远远达不到水准。
Switch 2的VRR(可变刷新率)功能也存在明显问题。我们认为,理论上没有理由它不应有效工作。Switch 2的欢迎之旅软件包含了一个VRR演示,展示了我们认为的40-120Hz的VRR范围,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还揭示了支持LFC(低帧率补偿)的功能,这一功能在此范围之外。在Switch 2上实现全面的VRR是可能的!
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在我们测试的其他软件中得到体现。Cyberpunk 2077和No Man’s Sky均提供了掌机显示模式,但在这两款游戏中,顶峰帧率仅为40帧每秒,这为低帧率补偿提供了理想的空间。然而,当性能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时,明显的抖动是明显的。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期望的VRR体验,对于这两款游戏,我们建议在菜单中选择锁定的30fps选项以获得更加流畅的整体体验。
我们还测试了《杀手:刺客的世界》,该游戏只有单一帧率模式——全解锁至60fps。理论上,这应该很适合VRR,但我们发现该游戏会在VRR流畅性和明显抖动之间“乒乒乓乓”,视场景的复杂程度而定。再一次,我们可以猜测在40fps及以上的一切都运转良好,但在40fps的阈值以下则出现了问题。
接下来是我们期待Switch 2改进的区域:鉴于每一款Switch 1主机在无线网络表现方面的不足,我们对于WiFi的提升报有很高的期待。在我们的测试中,我们将Switch OLED和Switch 2放置在距WiFi路由器12英尺的位置,且隔着一面墙。根据1.5Gbps的网络连接速度,Switch 2的下载速度得分比Switch OLED高出一个数量级:363Mbps对比32.6Mbps(!)。
在以太网连接测试中,新硬件的表现也有所提高:720Mbps对比154Mbps。值得一提的是,与原始Switch 1的底座(OLED除外)不同,Switch 2确实包含了以太网端口——无需额外的适配器。与所有设备一样,通过硬线连接到路由器,快速下载速度会显得更加迅捷。
在实际加载时间测试中,《女神异闻录4黄金版》作为一款9.1GB的游戏,在Switch 2上花费了七分钟,而在Switch 1上则需要32分钟。转到以太网连接的结果,原始Switch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时间降到了12.5分钟,但Switch 2仍然表现更佳,仅需5.5分钟的下载时间。综上所述,WiFi吞吐量的确有了显著提升。
WiFi性能在考虑任天堂现在提供的游戏共享功能时尤其关键。其内容很简单:某些游戏可以与其他Switch所有者共享,Switch 2作为一个局域网基础的“云服务器”,在你的网络中流媒体传输视频,而主玩家仍然可以享受全屏体验。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功能,当然,它会产生自身的负担,因为一台Switch基本上在渲染两个游戏实例。
在《快融合》这款需要快速反应的游戏中进行测试时,显露出了很多问题。首先,尽管另一位玩家能收到60fps的画面,但视频质量却很差(这一点也适用于系统级游戏捕捉)。通常,越是快速的动作,客户端玩家接收的视频破碎得越明显,质量接近360p的YouTube编码。偶尔出现的卡顿和冻结对快速的游戏如《快融合》影响较大,而输入延迟也是一个问题——响应速度并不够快。
当然,选择《快融合》作为压力测试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推高了功能的要求,但在动作较少、对低输入延迟依赖不大的游戏中,游戏共享也许会更有意义——但仍然有感觉这应该做得更好。更普遍地说,内部媒体模块的视频编码水平应该好很多——据Nvidia泄露,T239的媒体技术看似与RTX 40系列相同。然而,通过内部捕获功能保存的30秒1080p30 AVC文件质量极差,甚至静态场景似乎也会出现宏块“闪烁”的情况。
Game Chat则是一个成功的功能——任天堂在Switch 2中的标志性新功能。在Digital Foundry团队的四人测试中,我们发现这个功能的构建相当出色,充满乐趣,展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类似Discord的集成操作系统级通讯系统,支持多达四名玩家。这里似乎注入了Nvidia的RTX广播技术:AI驱动的语音隔离效果出乎意料地有效,甚至在背景音乐和空调全开情况下我们也能够清晰地听到约翰·林农(John Linneman)的声音。只有在游戏本身包含语音时,Game Chat的功能略显混淆。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是Game Chat如何从摄像头中孤立玩家的背景,并将影像发送给所有连接用户——有趣的选项也不少。例如,《马里奥卡丁车世界》允许Game Chat隔离玩家的头部,仅将其插入到其赛车上方。如果玩家移动,他们的头部位置会实时跟踪更新。来自连接玩家的视频流似乎以10帧每秒的速度传输,质量较低,但整体效果相当明显。不过,有点奇怪的是,Game Chat中的用户界面元素似乎在4K输出下是本地1080p的,值得庆幸的是,主要玩家的影像并未被压缩成1080p容器。
不过,Game Chat确实有成本,但你得仔细寻找出现影响的地方。《马里奥卡丁车世界》顺利运行时没有问题,但在对比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Cyberpunk 2077》中,Game Chat偶尔会占用系统资源,降低了游戏的帧率或导致CDPR内部流媒体测试的一些问题,导致资产加载时间延长。通过一个“现实世界测试”,我们在Game Chat环节中让汤姆·摩根进行正常的《Cyberpunk 2077》游戏,他并不觉得系统受到了显著影响。最后一点:Game Chat似乎仅在CPU受限的《Cyberpunk 2077》测试中产生影响——而在GPU受限的测试中则没有看到性能的降低。后续测试显示,Game Chat环节中的玩家数量越少,性能损失也越小。总体而言,在《Cyberpunk 2077》中影响似乎是短暂的,而在《马里奥卡丁车世界》中几乎不存在。Game Chat本身卓越,是Switch 2功能集的一个受欢迎的补充。
总结起来,我们对Switch 2的想法总体上是积极的。除了屏幕外,硬件的做工出色:更新后的Joy-Con有所改进,增大的外形并不显得繁重,底部的小“脚”这类提升也值得赞赏。显然,这款主机是在原版Switch的基础上修订与改进,成为更愉悦且更有效的产品,真正实现了代际的飞跃并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效率。人们甚至会感慨,除了屏幕外,个人的最大抱怨是随附电源适配器和摄像头的USB-C数据线太短。值得庆幸的是,USB-C数据线是可拆卸和可替换的,但它们本该更长。
值得特别提到的是Pro手柄:做工精良,手感极佳,按钮反馈令人满意。十字键表现优秀,而模拟摇杆的表现也是无可挑剔。Digital Foundry团队对踏板按钮并不特别喜欢,但在Pro手柄上的实现并不妨碍人体工学。手柄的电池续航表现也十分出色。
在系统性能方面,我们的期望在底座模式下基本达到了,但最大惊喜在于掌机配置表现良好。尽管Switch 2在功耗上相对缓慢,但T239确实能够交付良好的移动性能,比如《Cyberpunk 2077》在低于10W的条件下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能够在原生1080p或良好放大至1080p的全高清面板上实现这一点,更是令人欣喜。合并Game Chat——我们在测试中对其赞不绝口。
然而,Switch 2也存在一些不足。尽管HDR和VRR被强烈宣传,但看到这款新主机在这些领域存在真正的问题令人失望。HDR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卖点,但很难说用户实际上得到了任何有意义的HDR体验。同时,屏幕质量在对比度、亮度——尤其是运动模糊的清晰度上——都显得不够。运动模糊超过了我们在原始Switch上所体验到的,这是非常不理想的。垂直游戏卡片系统的推出也相当糟糕,尤其对于那些需要浏览较大游戏库的玩家来说。在很多方面,这似乎是一种对其替代系统的实际退步。尽管软件可能会得到改善,甚至LCD性能也有可能通过固件更新提升,以纳入某种LCD过驱动的解决方案。
至于整体体验,Switch 2承接了原版Switch的厚重遗产。《马里奥卡丁车世界》证明了任天堂并未失去其开发热情,而第三方软件的展现也相对强劲,我们期待看到“无法移植”的游戏如何实现新一代提升。同时,Switch 2(版本)升级的Switch 1游戏证明了任天堂的经典游戏的无时间性,尽管在分辨率和帧率上有所提升,但仍然令人耳目一新。最终,Switch 2的全方位组合令人印象深刻,并为未来八年的精彩游戏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非常期待这一代的更多进展。
图片源于:euroga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