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升级中的国际权力动态

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正在不断升级,目前有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可能会影响战争的结局。

首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在美国可能做出最终决定支持以色列参战之前,他将给伊朗两周的时间重新考虑其立场。

第二,伊朗外长正在前往日内瓦与多国外交部长会面,双方探索在美国权衡支持以色列进入战争之前寻找外交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对于中国和俄罗斯两大国在这场战争中是否可能参与的讨论也在增加。如果它们不参与,外界普遍认为,世界将再次进入单极时刻,美国将成为事实上的全球霸主。

但我对此观点持不同看法,并试图用纯粹的现实逻辑来证明我的主张。

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尽管在美国与伊朗之间的谈判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国际体系无序结构下的现实主义假设,即各国无法确定彼此的意图,必须继续提高能力以维持权力平衡以保护自身。

委屈的弱小国家往往被利用,历史上中国从1840年到1940年经历了百年屈辱,正是因为西方列强和日本利用了其弱小与脆弱。

俄国的历史也相似,在苏联解体后,俄国变得软弱脆弱,北约东扩并纳入了其前共和国。

这种无视俄罗斯安全的行为,正是因为当时俄罗斯的虚弱。

随着普京在2012年重新担任俄罗斯总统,俄国开始质疑北约的东扩。

俄罗斯逐渐强大,成为区域霸主,并开始保护其势力范围。

现实主义逻辑基于国家生存的优先考虑;为了生存,大国必须继续获得权力、增强能力并保护自身利益。

俄罗斯所做的正是如此。

美国从未允许欧洲国家干预其在西半球的势力范围,毫无疑问,中国和俄罗斯也秉持相同的战略和现实主义逻辑,不希望外部势力干扰其势力范围。

美方将俄罗斯和中国视为全球威胁的前提出于错误的假设。

曾几何时,当俄罗斯和中国都处在脆弱状态时,美国曾以轻松的态度向全球输出自由霸权,忽视了权力政治和平衡力量的概念。

若美国当时的北约扩张决策合理,那么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在多极化的国际环境下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决策也是合理的。

著名的现实主义学者米尔斯海默教授提出,所有国家都是理性的。

但他也指出,理论是对现实的简化,而现实则复杂多变。

作为导航世界的工具,理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证明是错误的。

如果在单极时刻北约东扩是基于现实主义理论的理性决策,那么在改变后的国际环境中,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也可以视为基于国家生存和权力最大化的理性决策。

关于中国或俄罗斯为何不会直接参与这场战争,即使美国支持以色列介入,理由也同样基于现实主义逻辑。

如果美国介入这场战争,它将无法完全转向亚太地区来遏制中国。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及其盟友在乌克兰和中东的战争可能会无限期持续,这将妨碍美国调动资源来对付中国。

而俄罗斯也对统治东欧或整个欧洲不再感兴趣。

俄罗斯曾在苏联时期具备这种能力,但是如今已经不再具备。

所以,美国和西方将俄罗斯和中国描绘成全球威胁的前提本身就是一种神话。

美国与中国是由两种不同意识形态驱动的两个大国。

美国的自由国际主义意识形态正在衰落,全球民主正在后退,专制、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正在主导世界政治。

中国的崛起则是基于儒家和平崛起的意识形态,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经济能力正在推动其军事能力的发展,这种发展同样源于在无序体制下的生存现实主义逻辑。

美国也走过同样的道路,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经典的安全困境指导着美中关系,即大国崛起会在现有大国心中产生恐惧,从而引发全球对战争的担忧与关注。

然而,大国之间通常不会直接交战。

在漫长的两极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发生了许多代理战争,但两国从未直接交战。

大国将继续在安全竞争中交锋,正如苏联与美国在冷战期间所经历的那样,想象大国之间会直接爆发热战是一种错误的假设。

最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证明对美国而言代价惨重。在这些战争中,即使苏联与中国并未直接参与,依然确保了美国未能达成其政治目标。

伊朗可以放心,无论是否直接参与战争,俄罗斯与中国将确保其主权和领土完整得到尊重。

伊朗在这场战争中将付出代价,但它不会经历政权更迭或停止 uranium enrichment 以满足其民用核能的需要。

图片源于:trib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