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脱钩与网络间谍行为:真相是什么?

美国正在致力于将其经济从中国等竞争对手中脱钩。

这一努力包括政策制定者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封锁先进技术出口以及提供补贴以促进美国制造业。

目标在于减少对中国关键产品的依赖,同时希望这也能保护美国知识产权不被盗取。

围绕脱钩的思想是,减少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将有助于遏制国家支持的网络经济间谍活动,并成为这些措施的主要理由。

前美国贸易代表凯瑟琳·台框述继续实施针对中国的关税是为了达成“阻止中国有害的网络入侵和网络盗窃的法定目标”。

特朗普政府早期的关税措施同样被描绘为迫使中国面对“根深蒂固”的美国知识产权盗窃问题。

这一推动关键产业“回归”的努力是由于真实的担忧。

据估计,通过黑客手段盗取美国商业秘密每年给美国经济造成数百亿美元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脱钩被视为一种防御性的经济屏障——以防止敌对国家接触重要技术。

然而,脱钩和减少贸易联系是否真的能让美国的创新更安全?

作为一名研究国家支持的网络间谍行为的政治科学家,我的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要理解原因,首先要看看推动国家支持的黑客行为的真正驱动力。

竞争,而非依赖

乍一看,你可能会认为一个国家最有可能从一个依赖于自己的国家盗取机密。

例如,如果A国需要从B国进口喷气发动机或微芯片,A国可能会尝试黑客入侵B国的公司,以复制该技术并实现自给自足。

这就是网络盗窃的工业依赖理论。

这方面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你的经济依赖于另一个国家的产品,盗取相关技术的确可以提升自己的产业并减少依赖。

然而,我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显示,网络间谍活动最强的预测因素是工业相似性。

拥有重叠高级产业的国家,例如航空航天、电子或制药,往往是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

那么,相似的产业为何会促进更多的间谍活动?

原因在于竞争。

如果两个国家都专注于尖端领域,每个国家从偷取对方的创新中都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作为一个科技强国,你拥有宝贵的秘密值得被盗,而你也有能力和动机去窃取他人的秘密。

简而言之,与竞争对手的贸易并不是根本问题,推动间谍行为的是潜在的技术竞争。

例如,2012年的一次网络攻击针对了美国太阳能面板制造商SolarWorld,窃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

随后,中国的太阳能公司基于被盗的设计开发了竞争产品,使SolarWorld损失了数百万的收入。

这就是工业相似性发挥作用的经典案例。

中国当时正在建设自己的太阳能产业,因此黑客入侵了美国的竞争对手,以便在技术上实现跃升。

提高贸易壁垒可能会加剧竞争

至关重要的是,切断贸易关系并没有消除这种竞争。

实际上,脱钩可能会加剧这种竞争。

当美国和中国互相提高关税或切断技术转让时,这不会让中国放弃——这很可能促使中国情报机构更加努力地去窃取他们无法购买的东西。

这种动态并不仅限于中国。

任何一个突然失去重要技术访问权的国家都可能将间谍活动作为“计划B”。

历史上有许多例子。当南非在1980年代被制裁孤立时,它秘密获得了核武器技术。

同样,当以色列在1960年代面临武器禁运时,它也采取了秘密行动来获取军事技术。

孤立可能会导致绝望,而黑客行为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工具。

如果脱钩不能终结网络间谍行为,那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随着各国在高科技竞争中互相对立,显然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国家支持的黑客活动。

然而,有一些措施可以减轻损害,并或许降低这些攻击的频率。

其中一项是投资网络防御。

正如一个房主在被盗后会增加锁和警报一样,企业和政府应该不断加强他们的网络防御。

假设间谍活动的尝试是可能发生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先进的网络监控、员工反钓鱼培训和强大的加密技术可以使黑客更难成功,即便他们不断尝试。

另一项是构建韧性和冗余。

如果你知道某些机密可能会被盗,提前做好计划。

企业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加快创新,以便即便对手复制了现有的技术,你已然在朝着下一代产品迈进。

保持领先于盗贼的步伐也是一种防御形式。

最终,美国领导人和行业应将关税和出口禁令视作对抗间谍活动的灵丹妙药,而是更专注于提升韧性并进行网络安全公司压力测试。

使对手更难以盗取机密,即使他们真的那么做了,也让他们获得的回报更低。

威廉·阿科托是美国大学全球安全助理教授。

图片源于:asi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