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新款13英寸Surface Laptop评测:是一款充满妥协的笔记本

微软的新款13英寸Surface Laptop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尽管在各方面都被认为是去年推出的13.8英寸Surface Laptop的退步,但它又太过优秀(且价格偏高),以至于无法被视作Surface Laptop Go的替代品。

Surface Laptop Go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入门级笔记本电脑,却常常被认为价格过高、配置不足。

虽然新款设备相比于去年的Surface Laptop便宜了,但这个过程中,微软通过取消旧款笔记本的入门级配置,给这些设备带来了隐形的涨价。

最终,我们得到了一款在某些方面还算不错、对于直接追求基础功能的用户相对实惠的笔记本。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款625美元的设备与去年价格999美元的Surface Laptop之间的差异,整个设备似乎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妥协。

这款13英寸Surface Laptop到底属于哪个级别?

微软称这款新笔记本为“Surface Laptop, 13-inch”,显然是将其视为一种全新的子类设备,而不再是旗舰Surface Laptop的延续,也不是低端的Surface Go。

其中,系统在Windows中被识别为“Surface Laptop 13in 1st Ed with Snapdragon”,而去年的13.8英寸和15英寸Surface Laptop则都标为7代设备。

从规格上看,13英寸Surface Laptop恰好处于13.8英寸旗舰型号与已老化的Surface Go 3之间。

此外,新款笔记本也从Surface Laptop 7和Surface Go的设计中借鉴了组件和理念。

不过,最终结果让人感觉更像是Surface Laptop Go的升级版,尤其是在Arm架构下。

在内部,13英寸Surface Laptop的配置相对去年推出的旗舰笔记本有所缩减。

其8核的Snapdragon X Plus处理器架构与较大容量笔记本相同,但核心数较少。

为了满足微软对Copilot+的要求,新款笔记本配备了与更大Surface设备相同的神经处理单元(NPU),同时也搭载了16GB RAM和256GB或512GB的存储。

除了存储及颜色外,这款新设备没有其他升级选项,不过与Surface Go相比,这意味着入门级型号的配置足够用,日常使用流畅自如。

在设计上,13英寸Surface Laptop更多地借鉴了最初为550美元设计的Laptop Go。

上述笔记本虽然在一些方面有所升级,比如背光键盘和更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然而,它的铝制机身相比于主流Surface Laptop来说,却显得稍微柔软,且质感上有点单薄。

其玻璃覆盖的触摸屏没有抗反射涂层,和更大Surface Laptop一样;而采用的是Windows Hello指纹识别,而不是面部扫描摄像头。

该设备配备了两个USB-C端口用于外接设备和充电,虽然其速度最高为10 Gbps,而不是40 Gbps的USB4速度,此外也缺少Surface Connect端口(但确实具备USB-A和耳机插孔)。

不过,显示质量表现良好。

该设备的亮度峰值为401尼特,对比度为1,817:1,覆盖95%的SRGB色域,虽然这并不是一款顶级笔记本显示屏(没有OLED或mini LED,DCI-P3色域覆盖也仅有68%),并且刷新率未超过60 Hz。

但至少在更好的基线笔记本显示屏方面,它通过了一些我们期待的标准。

至于该笔记本的触摸屏与铝制外壳虽然看起来和手感都很不错,但在坚固性和制造质量上却依然低于去年主流Surface Laptop和MacBook Air。

其贴合度与细致感也没有那么好,铝材质稍显薄弱。

在打开笔记本时,常常会听到小的吱嘎声或破裂声,这并不意味着笔记本会损坏,只是缺少微软其他设计产品的那种砖块般的坚固感。

如果我对设计有一个功能上的问题,那就是它闭合时顶部的对称性让我不时会在合上后试图从铰链那一侧打开。

虽然有多种方式可以区分开来,但微软logo的方形以及几乎没有锥形的设计确实让人在第一眼难以辨别。

维修和升级

近年来,微软在设备维修支持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实际进展。

iFixit的拆解艺术家曾称2017年的Surface Laptop为“充满胶水的怪兽”。

但是今年的Surface Laptop在维修性评分上获得了8分,而微软为其所有硬件发布了第一方维修手册,并且全线产品都转向使用可更换的M.2 SSD。

不过,微软尚未发布这款新Surface的服务手册,但新款笔记本的拆解方式大致与近年来Surface Laptop Go的设计相似。

也就是拆下底部的四个无胶胶垫,拧下每个底部下方的Torx螺丝,然后小心地用塑料撬杆撬开键盘与底壳,让其可以提起。

这是进行大多数主要维修(包括电池或主板更换)的第一步。

然而,尽管如此,13英寸的Surface Laptop也无法与Framework Laptop相比。

可以称为用户可更换的组件只有一个,那就是SSD。

CPU、RAM和其他组件均焊接在主板上。

12英寸的Surface Pro平板电脑似乎回归了焊接的存储,采用基于UFS的SSD而不是通常的NVMe驱动器,但我们很高兴看到微软在此保持可更换存储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像许多其他Surface设备一样,这类SSD属于较短的M.2 2230类型,长而常见的M.2 2280驱动器则出现在较大笔记本或大多数台式电脑中。

不过,这种类型在几年之前甚至还不太常见,但现在已逐渐成为使用频率更高的标准——包括Surface产品、Steam Deck、即将推出的Framework Laptop 12以及一些其它轻薄笔记本。

因此很有可能能找到第三方替换驱动器。

尽管微软对于使用第三方SSD偶尔会发出模糊的警告,但在我有限的使用经验中,尝试不同的驱动器在这些基于Arm的Surface设备中通常与在任何其他PC中的表现相同。

性能和电池

在13英寸Surface Laptop中,只有一个处理器选项:高通Snapdragon X Plus芯片(确切型号为X1P-42-100)。

与去年Surface Laptop及其他首波Copilot+ PC使用的Snapdragon X Plus处理器相比,其规格稍低。

该处理器配备八个基于Qualcomm Oryon架构的CPU核心,最高加速速度可达到3.4 GHz。

相比13.8英寸的Surface Laptop少了两个核心,相比Snapdragon X Elite则少了四个核心。

集成GPU的性能也从昂贵Surface中的3.8 TFLOPS降到这里的1.7 TFLOPS。

在我们进行的基准测试中,13英寸的笔记本通常仅有更大版本的一半图形性能。

这意味着这款设备并不是一款游戏笔记本——其性能大致相当于Intel时代的Iris Xe集成GPU,远低于最新的Intel Arc集成GPU、AMD的集成Radeon 780M与890M,以及大多数低端的Ryzen GPU。

由于应用转换的开销与兼容性问题,Arm PC在游戏上的表现原本就不够坚定,尽管更快的Adreno GPU有时能通过其原始性能克服这些问题,但是13英寸Surface Laptop的GPU显然难以做到。

但总的来说,日常使用中性能表现良好,这款处理器依然有着足够多的核心,而在桌面渲染中则不需要那么高的图形性能。

该笔记本也能够顺畅处理外接显示器,搭配PCMark现代办公室电池测试时,虽未能给出准确的数据,但总体续航感觉良好,并且较大部分Intel与AMD的PC来说都有明显优势,而相较于MacBook Air的续航之长也稍显逊色。

虽然最好每晚充电,但通常不需要担心在白天再次充电。

关于Windows-on-Arm

新款Surface是微软第二波Arm首发消费PC,在过去的几年中,Arm设备被视为旁支项目或传统Intel与AMD系统的子版本。

自Arm版本Windows问世以来,我们对其进行了全面报道,尤其是在过去的两年中,微软的努力与第三方应用程序更新逐渐使得Arm PC不再像之前那样显得“只是一台Arm PC”。

过去一年来的进展虽然增量化,但也发布了一些单独的应用程序(如Google Drive应用在11月推出Arm原生版本)、Adobe也通过仿真支持了更多应用程序,以及硬件驱动程序(微软称正在推进外部音频接口的支持)。

对于开发者而言,投入开发Windows on Arm的时间需要看用户需求,Arm系统在Windows用户群中依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分支——尽管目前情况较以往有所改善,但驱动程序以及专门要求提供兼容性或者性能问题的利基应用程序仍需时间来解决。

如果你玩游戏或者使用需要特定驱动程序的外部设备,仍建议你选择Intel或AMD笔记本电脑,尤其是因为这款基本的Snapdragon X Plus芯片在图形性能上逊色于CPU性能。

但对于浏览网页、图像编辑,以及绝大多数办公和生产力工作来说,使用Arm PC的体验已经显著改善,让人感觉就像是在使用常规PC。

这款Surface Laptop还算不错。

作为微软对抗MacBook Air的回应,其在某些细节上做得相当不错,只要不碰到Arm版本Windows的软件兼容性问题。

总体性能表现良好,续航表现也不错,而我对设备的触控屏、键盘及触控板这三处没有太多意见。

这三处在设计得当的情况下常常能够背景化处理,但如果设计不良会让笔记本的整体使用体验降级。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款新设备在多方面都比13.8英寸Surface Laptop有所降低,而后者直到最近仍以100美元的售价处于本次产品的上面。

相较于去年的设备,新款屏幕更小、分辨率更低,刷新率也仅为60 Hz,而不是传承于版本的120 Hz。

此外,虽然整体质量尚可,但半薄的构造让人感觉不如Surface Laptop 7或MacBook Air坚固。

集成图形性能显著下降,性能虽然仍保留支持Copilot+所需的NPU,但入门级的基础规格也仅适合日常使用。

气资不足相对较少的升级选项,微软还是选择让用户升级至目前售价1100美元的13.8英寸Surface Laptop。

至于这款笔记本在早些阶段的目标售价难以捉摸,但当我们注意到其与过去Surface Laptop Go的设计相似,似乎它更像是想定位为一种更加经济的型号。

最终,微软将其定位为一款入门级旗舰设备,也给出了与此相匹配的入门级旗舰价格。

在现代贸易战及经济不确定性阴霾之下,显得相当难以找到一些廉价笔记本。

虽依然存在低价笔记本,但在追求一定品质、且价格也要低于1000美元的产品设计上少之又少。

微软的笔记本电脑在麦克风和第三方零售商(如Best Buy)销售的时候会有促销活动。

若能在700到800美元的区间能买到该笔记本,算得上是一笔不错的交易。

但在正常零售价下,仍感觉只是对过去一款优于其一年产品的封装。

优点:

以比MacBook Air便宜100美元的价格满足所有最重要的笔记本计算需求。

处理器性能出色,配备16GB RAM,外形美观的触控屏和可靠的键盘与触控板。

选择了简约的端口设置,应能满足大多数基础需求。

在许多情况下,运行Windows on Arm的体验和实用PC相似。

缺点:

在Windows on Arm上与一些外部设备、特定应用程序及游戏的兼容性问题仍需解决。

相较于Surface Laptop 7或MacBook Air,整体构造稍显柔弱。

图形性能黯淡,让人颇感失望。

图片源于:arstech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