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的音乐遗产:爵士乐在南区的辉煌历史

芝加哥是一座由音乐塑造的城市,也在音乐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电子音乐的发源地,也是福音音乐崭露头角的地方,更是蓝调发声的热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与爵士乐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尤其是在城市的南区。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芝加哥的铜锣湾社区充满了爵士乐俱乐部、舞厅和城市中最令人兴奋的夜生活。得益于大迁徙,来自南方的非裔美国音乐家们将芝加哥转变为全球爵士乐的中心,最终塑造了这一音乐流派。

爵士乐如何来到芝加哥南区

在大迁徙期间,成千上万的非裔美国人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逃离南方的压迫与暴力,涌向芝加哥。这个新居民的涌入成为了爵士乐在芝加哥兴起的驱动力。

爵士乐来源于新奥尔良,在19世纪末的故事区热烈地涌现出来,成为面对吉姆·克劳法的反抗和创造力的表达。

随着音乐的发展,不同种族和社会阶层的人们开始在爵士酒吧和舞厅里交融。这种社会自由威胁到了城市既有的等级制度,因此,警察突袭和骚扰成了爵士乐音乐家的常见问题。许多人选择搭上驶入芝加哥的伊利诺伊中央铁路。

铜锣湾社区,作为芝加哥的黑人大都会,迅速因新兴的“爵士时代”的音乐与舞蹈而蓬勃发展。像金奥利弗的克里奥尔爵士乐队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杰利滚·摩顿以及迪克斯乐队等影响深远的音乐家们,用他们高能量的节奏为城市注入生机。

南区的俱乐部,如林肯花园、日落咖啡馆和顶尖俱乐部,在“漫步街”(The Stroll)上散发着爵士乐的音符。这条街道曾经从31街延伸到39街,爵士乐在这里开始茁壮成长。人们常说爵士乐虽然在新奥尔良诞生,但却在芝加哥成长,而铜锣湾正是它成年的地方。

芝加哥风格爵士乐的诞生

新奥尔良的音乐家们演奏伴随着他们在克雷森特城发展出的经验的迪克斯兰爵士乐,但音乐很快便开始反映芝加哥的新环境。

在这种转变中,爵士乐更加注重炫目的器乐独奏,乐器则从曼陀林转向吉他,并增加了萨克斯ophone,创造出了一种更为光滑和戏剧化的风格。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放弃了喇叭,转而使用小号,并通过唱无意义音节,将他的声音变为一种乐器,形成了一种被称为“scatting”的技巧。

很快,新兴的唱片公司如Okeh和Vocalion相继成立,记录了这种流行的新音乐,芝加哥成为了国家新爵士乐的中心。

爵士乐在芝加哥南区的历史遗迹

在爵士乐的全盛期,铜锣湾的街道两旁林立着夜总会和舞厅,供现场爵士音乐表演使用。虽然大多数场馆如今已不复存在,但仍有一些地标保留着以彰显芝加哥这一重要历史。

公园舞厅

公园舞厅于1940年,在芝加哥爵士乐全盛时期后期开业。它曾是一个流行的文化中心,举办邻里庆祝活动和聚会,同时接待了诸如纳特·金·科尔、萨拉·沃恩、杜克·艾灵顿、艾拉·菲茨杰拉德和考特·巴西等标志性爵士音乐家。今天,公园舞厅继续作为活动场地和社交俱乐部举办社区活动。地址是4455 S. King Dr.

论坛

作为城市中最古老的硬木舞厅,论坛建于1897年,为30和40年代流行的爵士乐队提供了充足的舞蹈空间。约翰尼·朗乐团和小帕汉等乐队曾在此演出,它同时也用于社区活动和政治运动。论坛目前在重修中,并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名录。

日落咖啡馆

日落咖啡馆建于1909年,被指定为芝加哥地标,是铜锣湾最早的爵士乐俱乐部之一。阿尔·卡彭于1928年收购了该场地的25%股份,并在1937年改建后更名为“大露台咖啡馆”。

这个俱乐部在奠定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卡布·卡拉威、厄尔·“法塔”·海因斯和迪兹·吉尔斯比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阿姆斯特朗于1926年在此录制的《日落咖啡馆狂欢曲》,则描绘了咖啡馆中充满活力的舞蹈情景。日落咖啡馆的墙上装饰有华丽的壁画,展示了爵士音乐家和非洲鼓手;如今,这幅壁画仍然可以在原址上看见,现今的建筑是都市美妆美容供应店。地址为315 E. 35th St.

图片源于:choosechic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