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国际传播中心(CIPCC)于周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2025年上半年媒体交流项目的圆满闭幕仪式。此次活动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举办。
近120名来自101个国家的记者参与了为期四个月的项目,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紧张旅程的结束。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在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赞扬了外国媒体在全球声音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他表示:“你们帮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治理哲学、外交原则以及与国际社会互动的方式。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大家走访了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过你们的镜头和键盘,记录了中国各地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生活的多样面貌。”
作为《德黑兰时报》的伊朗记者,自二月底以来,我一直在参与CIPCC媒体交流项目。在这几个月中,我们参观了从大型企业和科技中心到大学和地方学校等多种机构,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发展格局。今年三月份,我们有幸获得机会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两会。
项目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系列的省级考察,内蒙古尤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在绿色农业革命方面的努力,包括对有机和生态友好型农业实践的承诺。吴海龙会长也在五月份与我们共同参与了这次考察。
他回忆道:“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这些难忘的时刻。不久前,我与一些记者一起通过中国旅行日志前往内蒙古。我们了解到,内蒙古如今是中国的绿色发展示范区,防治沙漠化的措施不仅惠及中国,也波及全球,而我们所表达的中欧路线则促进了全球的互联互通与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合作。”
在内蒙古,我参观了畅优前旗耐寒蔬菜院士工作站,见证了可持续农业创新的突破性进展。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型的农药,其安全性之高,使得可以与水混合后如糖浆般饮用。这是中国迈向绿色未来的强有力范例。
吴海龙会长提到:“你们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经历频繁出现在了中国媒体中,甚至有些短视频在国内平台上多次成为热搜,包括我们在内蒙古一起‘喝农药’的搞笑经历。你们还记得那一刻吗?是的,那真的是很美好的一刻。”他的话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微笑和赞同。
外交部助理部长洪磊也在闭幕式上致辞,赞扬记者们在中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搭建更强桥梁方面的重要作用。
他表示:“多亏你们的强力支持,CIPCC项目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关键窗口。让我们继续携手,确保这一项目取得更大的成功。”
洪磊重申了中国对全球的承诺,并强调中国的增长为其他国家创造了机遇。
他指出:“我们将在自身发展中为世界创造更多机会。我们将继续作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和引擎,致力于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新兴技术及其应用。”
洪磊还强调了习近平主席关于全球合作的理念:“习近平主席强调,历史的进程应向前发展,而非倒退;世界应当团结而非分裂;人类不应退回到丛林法则,而应团结一致,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价值、追求双赢合作与履行作为大国的责任方面始终坚定不移。”
“我们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携手共进,促进可持续发展,追求文明间的和平共处,捍卫和平与稳定,促进繁荣、和平与进步。”
在闭幕式上,还有多位国际记者上台分享了他们在中国的感悟。他们的发言突显出在中国所感受到的热情与好客,并对中国的治理模式与发展表示赞赏。
自2014年成立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的媒体交流项目一直旨在深化中外媒体的合作。2018年,这些努力在CIPCC项目下得以整合,目前涵盖了六个专业新闻中心,分别是中国-非洲、中国-亚太、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中国-欧亚、中国-阿拉伯国家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
CIPCC项目不仅仅是观光,它还包括关于中国发展路径的讲座、文化交流、重要政治外交事件的媒体报道、与官员及当地媒体的会晤。记者们还探索了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和城市,以获取对中国进步的第一手洞见。
随着2025年CIPCC项目的落幕,增强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意识让人感受到其重要性,这也是对对话与相互学习力量的有力证明。
图片源于:tehran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