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再生能源的全球竞争中,中国正逐渐成为无可争议的领军者。这一点即使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无法否认,尽管他声称在中国没有见过风电场,但中国实际上是全球风电发电量最大的国家。由于中国在制造、国内需求、部署、出口及投资等各方面的领先,清洁能源的未来已然属于北京,而非华盛顿。
中国的国家电网预计今年将安装380吉瓦的太阳能和140吉瓦的风能。这一数字与第二大用户美国相当,甚至是美国总量的两倍多。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降低,电池的价格也显著下降:2020年每千瓦时137美元的锂离子电池,现在在中国的价格已降至60美元以下。
尽管美国的天然气价格相对便宜,但与一年前相比,价格几乎翻倍。而且,天然气涡轮机的长时间排队使得满足新电力需求的首选方案变得缓慢而昂贵。
超过一半的中国汽车消费者现在购买电动汽车。比亚迪、蔚来、小米等企业生产出价格合理、日益时尚且技术不断进步的电动车,未来可能会由于电池技术的突破大幅提高续航能力并缩短充电时间,这使中国的汽车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美国和欧洲的 car industries 面临着被抛在后头的风险。
此外,中国在稀土矿物方面的控制能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些矿物用于电动汽车电机和风力涡轮机的强力磁铁。更少被提及的是,中国对电池所需的石墨、半导体用的镓、电子产品中的锗以及用于武器和生产硬塑料(如PET)的锑的主导地位。即使在油气领域,美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占主导地位的,但中国在钨和工业钻石的生产上也已成为领先者,后者被广泛用于超硬钻头。
中国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已建立起垂直整合的供应链,能够应对市场波动并对竞争对手发起价格战争。同时,他们在海外建立了广泛的矿产资源业务,例如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获取钴和镍等重要电池组件。
中国在稀土、镍等主要矿物的加工技术上也拥有显著优势。尽管其他国家正在寻找其他矿产资源,中国在加工领域的几乎垄断地位将会比其在采矿方面的主要份额更加持久。
在核电发电方面,中国仅次于美国,目前正在建设近34吉瓦的核电反应堆,远超过印度的6吉瓦。同时,中国也在探索核聚变技术,这被视为清洁、廉价和无限能源的“香格里拉”。
中国在氢气生产的电解槽和超高压电缆等关键能源技术中也是主要生产国和领先创新者。中国可再生和核能的发展,加上仍在增长的煤电,其电力供应充足且成本低,而其环境影响也在改善。这意味着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高度竞争领域可能将获得显著优势。
此外,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也在加速,其天问计划有望使其成为第一个在2031年将火星岩石带回地球的国家,从而或许揭示首个外星生命的确凿证据。而与此同时,美国则正在削弱自冷战以来一直是其太空探索先锋的国家航空航天局,导致其自己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面临取消的风险。
去年,中国在能源转型上的投资超过80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总和。
目前,美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仍然保持“能源主导地位”,但这可能是一个逐渐衰退的资产,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将大幅减少,而中国在油气领域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的崛起伴随着其竞争对手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失误。华盛顿在这方面的失误尤为突出,例如1996年关闭的美国矿业局,2009年对太阳能公司Solyndra的虚假丑闻,以及最近几年来对几乎所有新兴能源技术的资金削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逐渐让位于北京。
美国正走向一个新的“黑暗时代”,政治意识形态和迷信取代科学真理的探求。尽管美国仍具有风险投资和技术型企业家的独特优势,但其根植于学术界、政府实验室及技术移民的支持将逐渐削弱。
而在欧洲,情况并非如此糟糕,但过度的官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间的碎片化、对顶尖研究者的寒酸支持、乏善可陈的风险投资环境、新基础设施建设的缓慢而昂贵,以及2010年代在清洁能源支出上停滞的失去十年,都是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美国自认为能源主导地位是通向经济和政治主导地位的途径,但它错误地判断了这一主导地位将由何种形式的能源及国家来保持。在华盛顿的泡沫外,北京的清洁能源优势并不是好或坏的事情,而是一个单纯的事实,各个企业和国家均需要适应这一新现状。
图片源于:thenationa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