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近20家连锁餐厅在波士顿华埠及周边落户,消息表示,还有更多品牌即将进驻,包括源自中国的Molly Tea和中国烧烤餐厅Chubby Skewers。
住房维权者长期以来一直努力抵制华埠的住宅商业化,华埠的民族聚居区四周已被华丽的高楼包围。
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里,一波连锁餐厅的涌入将这场斗争带到了这里的人行道商店,推高了商业租金,挤压了当地的家庭式餐厅。
这种变化反映出了客户基础的变化。
如今的华埠商家不再只是服务寻求家乡味道的移民,他们的目标转向了国际学生、游客及其他冒险的非亚裔顾客。
新客户对于服务和一致性的期望更高,而连锁餐厅正是为此而生。
“这是把双刃剑,”经营着中国珍珠餐厅40年的Brian Moy说。“对新一代人来说,能得到优质的产品非常好。
但这限制了家庭餐厅的生存空间,而与一台运转良好的企业相邻竞争很困难。”
在波士顿的哈佛广场和纽伯里街等地区,连锁品牌的激增造就了购物区的千篇一律。
这种变化在华埠可能不那么显著,因为虽然国际品牌在部分亚洲地区广为人知,但在美国并不见得家喻户晓。
而且这些品牌通常会寻找当地合作伙伴和特许经营者来运营他们的业务。
然而,他们所能支付的租金是可观的。
这一涌入导致华埠的租金高企,使得当地商家和房地产经纪人都感受到压力。
华埠的零售空间虽小,但利润丰厚。
按照经纪人的说法,一个1000平方英尺的店面,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可以超过100美元,使得华埠的租金在波士顿仅次于海港区和纽伯里街。
华埠的房东通常欢迎连锁店,因为它们的资金实力让它们能支付更高的租金,并且在经济下滑时更能抵御风险,V & E Realty的老板Derek Wong说道。
“连锁店的生存机会更高,”他表示。
但这只是给独立商家如Gloria Chin施加了更大压力,她经营着靠近华埠哈里森大道的Double Chin餐厅和Bao Bao Bakery & Cafe。
Chin表示,由于房东将租金提高至每月25000美元,远高于14000美元,她面临着被驱逐的风险。
她认为,房东之所以能索要更高的租金,是因为连锁品牌在华埠的围猎。
她的房东对此表示,Chin的租约已到期,因此更高的租金反映了当前的市场行情。
Chin的父母于2004年创办了Bao Bao Bakery,而她在2016年接手并开设了Double Chin,提供现代的亚洲融合菜,如北京鸭薯条。
随着外地的泡泡茶店等品牌占领华埠,Chin引以为豪的是,她在自己的家乡创造了独特的品牌。
“他们并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或做出任何创造性工作,”Chin说。
“他们只是复制粘贴,正在让华埠的独特风貌所丢失。”
然而对于Chubby Group的联合创始人大卫·赵来说,连锁和特许经营的运作是亚洲餐饮业增长的方式。
通过规模化运营,他们在供应链中的采购力量和谈判租金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赵表示,第一代移民餐馆老板在美国通常依靠低价吸引顾客,同时在狭小的空间内运营,甚至压缩服务。
他希望改变这种声誉,并在此过程中“改造美国各地的亚洲社区”。
“终于,不再是亚洲食物在美国或国际上是个弱者的形象,”他说。
“亚洲菜肴可以和法国菜、意大利菜一样出色,提供精美的原料和卓越的服务。”
然而对于社区倡导者来说,这代表了一种新形式的商业化——随着波士顿市正 finalize其重新划分华埠的计划,这种情况有可能加速。
一些物业所有者已经开始准备出售他们的建筑,以期待新指南可能允许更高的建筑。
华人进步协会执行董事Karen Chen表示,担心新业主在为这些物业支付高额费用后,势必会需要收取更高的租金来回收投资,从而对小商家施加更大的压力。
“城市有机会采取强硬立场,够了就是够了,”Chen说。“我们需要保护华埠。”
但对于马萨诸塞亚洲餐馆协会的联合创始人Andy Kuang而言,这些连锁店反映了今天美国中餐的多样性,超越了早期华人移民的粤菜。
正是这种多样性能够使波士顿的华埠保持活力,周边地区如Malden和Quincy也随之开设更多的亚洲餐饮选择。
“这是一个自然的过渡,”Kuang说。“华埠需要一些变化。”
图片源于:bostong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