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盛投资银行的数据,消费者电子巨头苹果的iPhone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自2024年5月以来首次超越国内竞争对手。
高盛指出,苹果通过在中国主要智能手机购物季节前降低iPhone价格,从中受益。
然而,该行也表示,这种超越可能是暂时的,因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和按季度呈现下降趋势。
高盛的分析显示,国内品牌智能手机在5月份的出货量下滑速度快于外资品牌。
尽管苹果在1月份的DeepSeek抛售后维持了其地位,但自那以来,股价却遭遇重创。
至今,苹果的股票已下跌14%,尽管在4月份经历了23%的大跌后,其股价已恢复了大部分损失。
股价下跌的原因包括对其美国收入因中国关税而产生的担忧、整体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疲软以及对其AI项目和Siri缺乏进展的看法。
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保持了对苹果的“买入”评级,并设定了253美元的目标价。
该行指出,2025年5月对苹果的中国智能手机业务而言是一个罕见的好消息。
高盛引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的数据,称外国品牌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下降比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的下降幅度小12个百分点。
外国品牌手机被广泛视为苹果在中国销售的一个代表,因其在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根据数据显示,尽管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在5月份同比下降了22%,但外国品牌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仅下降了10%。
高盛指出,这是苹果和其他外资公司自2024年5月以来首次在市场上跑赢整体表现,认为这一变化可能与“苹果在618购物季前的显著降价”有关。
618购物季是每年7月的前18天,旨在庆祝中国电子商务零售商京东的成立。
高盛表示,“5月份的降价使得iPhone 16 Pro(128GB基础存储)符合国内智能手机补贴的要求,并推动了该设备的需求增长。”
然而,高盛认为,尽管外资智能手机公司在短期内受益于补贴,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的趋势可能对他们不利。
报告中提到,尽管整体市场比去年下降了22%,5月份智能手机市场也环比缩减了5%,这表明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智能手机方面显得犹豫不决。
尽管市场看似放缓,外资品牌手机的表现却不尽相同。
高盛指出,在按月计算的基础上,外国品牌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9%,接近2021-2024年5月的季节平均增长33%。
此外,2025年5月外国手机的市场份额相比于2025年4月和2024年5月也有所提升,这些手机的市场份额在5月达到了19%,较4月增加了5个百分点,较2024年5月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图片源于:wccf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