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逊与朱德的美中同盟构想与随后的历史转折

卡尔逊和朱德在谈及袭击事件的重大意义时,憧憬了美中同盟抗击日本的可能性。

他们进一步想象了更大的世界战争,设想中国、美国、英国和苏联将联手对抗日本、德国和意大利。

虽然他们的思维远远领先于后来的历史进程,但那晚坐在火边的海军陆战队员和中国将军对一件事达成一致:如果美国和中国联手对抗日本,这两个国家必将在战争结束时成为亲密的朋友和盟友。

然而,当时美国并未加入战争——美国公众的孤立主义情绪实在过于强烈。

但这种同盟的构想在卡尔逊的脑海中深深扎根。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将与共产党巡逻队一起,走过2000多英里,深入日本占领下的华北,研究朱德的游击队战术,想象着美军和中国军队如何能互补各自的优点。

在共产党战士身上,卡尔逊看到了他怀疑自己国家军人能否比拟的品质。

他们愿意忍受苦难,在艰难困苦中顽强战斗。

尽管没有后方支援,他们仍然能够在行军中携带微薄的干粮,展现出惊人的士气。

他们的武器简陋,许多人没有外套,赤脚穿着羊毛底的鞋子在冰冷的天气中行军。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的高昂斗志。

他们团结一致,紧密合作,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信念。

每一个人都准备为中国的未来而献出生命。

卡尔逊在这次经历中成为了游击战争的传播者,他坚信朱德在战术上创造了新的模式,他在写给罗斯福的信中称,”这是一种与中国其他军队使用的战术完全不同的军事风格,实际上也是对外国军队的新创举。”

经过珍珠港事件的推进,美国终于卷入了亚太战争,卡尔逊得到了将自己在中国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的机会。

在罗斯福及其长子詹姆斯的支持下,卡尔逊组建了第二海军突击营,这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的美国特种部队之一。

他训练他们按照八路军的方式作战。

在1942年,卡尔逊的突击队完成了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为期一个月的艰苦丛林巡逻任务,期间击毙了488名日本战士,仅损失了16人。

卡尔逊在给朋友的信中将一切功劳归于中国人。

他写道:”我们几乎完全使用了八路军的战术。

这位老大师的哲学是我组织的指导力量。”

所谓的”老大师”正是朱德。

尽管卡尔逊不是共产主义者,也不相信中国人真的是共产主义者,他始终认为他们与苏联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写给罗斯福的信中,他总称他们为“所谓的中国共产党”。

但他赞同一个观点:拥有强烈政治意识的战士,将会在战场上更加有效。

因此,卡尔逊将他的突击队组织成一种民主化的队伍,模糊了军官与士兵的界限——正如他所说,如果他们要打一场保护民主的战争,那么他们必须在自己的队伍中实践这种民主。

卡尔逊的突击队在战时美国媒体中受到了热捧。他们来源于中国的口号“Gung Ho!”进入了英语词汇,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这一词来自汉字“工”和“合”,寓意着合作、和谐以及为了集体而勇于自我牺牲。这成为了他营的精神信条,他希望这种精神能够在全美范围内传播。

“美国人可能不懂中文,”在一则战时报纸广告中写道,“但他们确实懂得‘Gung Ho!’的含义。”

如今,美国人对二战期间与中国的同盟关系鲜有思考。

两国间目前的敌对关系已达冷战以来的黑暗时刻。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

但卡尔逊恰恰提醒了我们,美国曾经是如何积极看待中国,甚至是中国共产党。

在战时媒体中,卡尔逊被称为“头号游击战士”。《生活》杂志称赞他为“一位研究中国游击战的学者,教导他的部下如何战斗以及为何而战。”

1943年,环球影业更是为他拍摄了一部电影,片名为《Gung Ho!》。

在1940年代,卡尔逊无需掩饰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这反而成为他工作的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为他的神秘色彩奠定了基础。

然而,往事如烟,一切都发生得如此迅猛。

1945年日本战败后,中国内部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内战重新掀起。

哈里·杜鲁门总统支持国民党,但他显然下注了错误的赌注。

蒋介石在失去中国后,退守美国保护下的台湾——留下一场未竟的内战悬而未决,而这也成为未来美中军事冲突的最可能源头。

在二战结束仅五年后,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希望联盟便化为战场上相互击杀士兵的惨烈情景。

卡尔逊于1947年因心脏病去世,未能目睹这一局势全面的演变。然而,他已经看到了一些迹象。

在1944年塞班岛战役中受伤后,卡尔逊在最后的岁月里愤怒地抗议杜鲁门对蒋介石的支持。他呼吁美国海军陆战队撤出中国,坚信美国必须在这场内战中保持中立,由中国人自己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一观点并未让他赢得支持,因为当时无论是美国国内的反共人士,还是共产党成员,呼吁的正是同样的事情:他们希望美国撤出中国,以便苏联主导那里局势的发展。

而对卡尔逊来说,他的呼吁更为有原则:他理解中国的冲突过于复杂,其历史根源过于深厚,无法依赖任何外部力量的短期干预,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

在二战结束时,卡尔逊仍是唯一一位与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战场上花费大量时间的美国军事观察员。他正确地判断,即使有美国支持,国民党也绝无可能赢得内战。

然而,随着罗斯福的去世,权力中心对他的观点日益冷漠。

卡尔逊在去世前曾预测,杜鲁门对蒋介石的支持将被认为是美国在东亚做出的最大错误。

回望如今的局势,我们不禁思考:他是否真的没有看错?

图片源于:bostong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