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出隐形航母战斗机计划,意图重新定义印太海上力量

中国近日首次公开展示其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生产设施,这标志着向在其第三艘航空母舰上部署这些先进战机迈出了重要一步。

本月,《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在央视的广播中展示了位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至少两架J-35战斗机,尽管报道的重点是升级版的J-15T战斗机,一款具备搭载能力的4.5代战斗机。

军事分析师宋忠平表示,J-35很可能是具有防腐蚀能力的航母型变体,这标志着其开始量产的首个公开迹象。预计这两款战机将从正在进行海试的003型航母“福建”上起飞,计划于年底前正式服役。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正在扩大其生产设施,省长王新伟本月对新建设施进行了巡视。该公司早些时候宣布,在未来五年内投资86亿元人民币(约合12亿美元)建设一个面积为4.2平方公里的生产基地,这一举措凸显了中国军用航空现代化的加速进程,旨在成为“深蓝海”海军。

中国的J-35A和J-15T舰载战斗机,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LAN)在印太地区投射力量能力的重要提升。

尽管如此,持续的技术、作战和战略限制仍然制约着中国航母航空在高端海上冲突场景中的有效性。

凯文·库苏莫托在2025年2月为美国陆军训练与发展指挥部(TRADOC)撰写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的J-35A隐形战斗机在隐形能力、电子战和多域作战能力方面代表了一次飞跃。

他解释称,该机设计用于全域作战,采用先进的隐形和网络化系统,能在不被敌方察觉的情况下打击敌方战机、巡航导弹以及防空系统。

他进一步指出,其模块化设计支持为003型“福建”航母量身定制的舰载变体。尽管一些观察人士将其与F-35进行比较,库苏莫托认为,J-35A反映了中国的战术优先级,引用了其独特的气动结构、弹舱配置和发动机布局。

在2024年11月,托马斯·纽迪克在《战争区域》(TWZ)撰文指出,J-15T是对PLAN航母航空力量的重大升级。

他报道,该机配备了国内生产的WS-10发动机,并具备支援弹射起飞与阻拦回收(CATOBAR)能力,适用于中国的航空母舰,包括“福建”。

他提到,J-15T的强化起落架以及与电磁弹射系统的集成,使得该机能携带更重的载荷并实现更高的出动率。

纽迪克还强调,修订后的雷达罩内置有相控阵雷达,兼容PL-10和PL-15导弹,同时改进后的驾驶舱增强了飞行员的战场态势感知。这些升级结合国内发动机生产和广泛兼容性,使得J-15T成为一款多角色海军战斗机。

杰克·伯纳姆在2024年11月为自由民主基金会(FDD)撰写的文章中指出,伴随着J-20,J-35A使中国能同时部署两款隐形战斗机,成为此前美国独有的能力。

他进一步注释,升级版的舰载J-15,其可能具备更长的距离和改进的武器,显示出中国通过改进现有平台来增强投射力量的能力。

在作战层面,丹尼尔·赖斯在2024年7月为中国海事研究所(CMSI)撰写的报告中解释称,中国官方媒体强调了“分波”和“持续”空中作战模式,使其能够保持持续的存在感或进行饱和攻击,以支持两栖攻击和在争夺中的空域控制。

他表示,中国可通过组织层次分明的海上防御区,利用航母战斗群(CVBG)在其海岸线以外投射力量。

这些航母战斗群按照内部、中部和外部防御区域结构进行组织,延伸至距航空母舰400公里,并整合潜艇、水面舰艇和舰载机,保护编队并打击目标。

庆太·宇志高在其著作《全球海洋战略1980-2023》中将中国的航空母舰视为海军转型从沿海防御到蓝水作战的战略工具。

他指出,中国的航母被设计为支持西太平洋及更远地区的作战,使得远程空中作战、海上控制和威慑任务能够远离中国大陆。

宇志高强调,这些舰艇不仅仅是地位象征,而是用以增强中国地区影响力、保护海外利益,并在某种程度上挑战美国在亚洲的海军主导地位的工具。

然而,这一雄心受到持久制约的制约。乔纳森·卡弗利在2025年为《德克萨斯国家评论》(TNR)撰文指出,PLAN的航母缺乏核动力和海外基地,限制了其耐久性和作战范围。

他注意到,PLAN舰艇依然容易遭到美国及其盟友从长距离精确打击的威胁,这种打击由卫星导向支持和可持续的打击链构成。

卡弗利还警告称,中国对受争议的空间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网络的依赖,使得其航母容易受到干扰,进一步减少了战斗有效性。此外,他指出,综合空中防御和反潜作战能力的不足可能在高强度交战中削弱PLAN航母的生存能力。

艾娜·图里拉齐在2024年为《SAIS欧洲全球事务期刊》撰文进一步分析“福建”号依赖常规动力,要求支持舰艇以确保持续作战,并指出该航母在EMALS试验中表现不如美国同类航母。

她还提到,航母合格飞行员的短缺是一个关键瓶颈。

虽然她承认在海上补给和卫星通信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图里拉齐认为中国的投射能力依然受到后勤深度和缺乏战斗经验的限制。

她总结称,与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相比,中国的航母更适用于对弱小地区对手的影响行动。

中国正通过隐形战机与扩大的造船能力来重新构建其海军存在。

但尽管快速取得进展,持续的后勤和作战限制仍然将中国的雄心束缚于区域水域。

图片源于:asi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