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卢沟桥:见证抗战历史的记忆之地

北京,距离天安门广场西南约20公里的地方,在高楼大厦、飞驰的银色子弹列车和交错的沥青道路之间,有一片绿地。

在这里,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

一面烟灰色的墙围绕着一个堡垒式的小镇。在它的西门外,一座石拱桥横跨在波光粼粼的永定河上。这座卢沟桥因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而得名,长期以来因其月色下的清晨而备受推崇。

在过去的一周里,随着访客们的脚步声在宛平古镇拱门下回响,潮水般的游客们络绎不绝——他们中有许多人来自远方,追寻的是记忆,而非壮观。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这个地方,整个国家的抗日抵抗开始了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斗争。

1937年7月7日,当中国深陷贫困和日益严重的外部侵略时,驻扎在北京郊区的日本军队要求进入宛平镇,寻找一名声称在军事演习中失踪的士兵。

在谈判进行的同时,他们向桥边的中国军队开火,并开始炮轰城镇。卢沟桥在当时是进出北京的重要通道,因此成为日本全面侵华的首要目标。

这一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自从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以来,地方性的抵抗逐步演变成全国性的斗争。人们放下了所有矛盾,拿起枪支、刀剑,甚至是任何可以使用的武器,毫不妥协地团结在一起,直到日本在1945年投降。

经过88年,这片土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崛起,国界变迁,几代人更迭。然而,中国人民依然保留着这个小镇的古老风貌,它的弹痕累累的城墙静静矗立,见证着过去的风云。

在这些城墙之内,人们还建立了一座大型博物馆,以珍藏承载记忆的文物,这提醒我们在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国家如何选择团结迎战。

经过近八个月的修缮,这座博物馆于星期二重新向公众开放,免费且无需预约。

在游客中,有一些老兵,他们中许多人已经90多岁,坐着轮椅。有的曾在战斗中担任儿童哨兵或传令兵,有的一位老兵回忆起曾作为厨师为部队蒸包子,但最终到达时发现包子都已掉落。

来自北京的安阳东代替已故的父亲前来参观展览。他说:“那场战争的苦难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

根据他的父亲的讲述,战斗初期,总是几个人对抗一名日本士兵。“他们受过专业训练,”他的父亲说,“而我们几乎没有军事训练——有一天你可能还是学生,下一天就可能上前线。”

来自河北省沧州市的98岁老兵陈庆祥表示,他在入伍后的第三天战斗。他和战友们正试图抢夺一辆日本军车,他开了两枪。“我们的武器与他们的相比,根本无可匹敌,”他说。

在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迅速提升了国力。博物馆展出的照片中,有一架日本军机肆无忌惮地飞越北京,令人不寒而栗地提醒着人们力量的悬殊。

馆内展出的信件也呈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一位目睹日本侵占北京暴行的人,倾诉着他对战争和国家命运的悲哀,他将这封信藏在正在修缮中的妙应寺白塔内。

在其他信件中,一位中共党员在被处决前告诉自己的孩子她为国家而死,一位将军誓言为国家战斗到底,以及一个年轻人向母亲告别,前往战场时并没有期待能活着回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前所长高宏指出,日本曾认为中国会轻易崩溃,因为当时国家分崩离析——清朝已经灭亡,军阀割席分权。

“但是一旦他们侵入,他们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成为了‘水泥’——将那松散的沙子凝聚成混凝土,”高宏说。“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人们在压倒性的逆境中奋起反抗。每一寸土地,几乎都是沾满了鲜血。”

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时,陈庆祥回忆起,欢乐席卷了整个村庄。那些被迫充当劳工的家庭欢喜与悲哀交织,泪如泉涌。“他们无法带回自己的亲人,”他说,“但最终,侵略者被驱逐了。”

安的父亲在1940年参加中共领导的百团大战时受了重伤,留下了终身残疾。“热爱战争的人必然会灭亡,但忘记如何战斗的人将面临危险。”他这样说道。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和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关宇涵表示,这次展览向世界展示了历史的真相,这在单边主义、经济胁迫和霸权思维日益上升的时代尤为重要。

“正如我们被训练着要始终引导观众向前看,”她说,“展品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以及赢得和平的艰辛,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政客试图为政治利益扭曲历史。有观察者报告指出,试图美化纳粹主义、歌颂纳粹合作者并重拾种族歧视、仇外和不容忍的有毒遗产的趋势令人担忧。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日本右翼政治家拒绝放弃该国的军国主义过去,甚至质疑或否认二战的结果。

“如今,世界看到的中国许多现代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如上海和重庆,都是从日本轰炸和炮击留下的废墟中重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历史教授何虎声说道。“如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确实是从一无所有的废墟中崛起。”

在1931至1945年的战争中,超过3500万中国军民在战斗中遇难或受伤。按照1937年的水平计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更是超过5000亿美元。

“然而国家的坚韧和毅力,却牵制了大部分日本军队,打乱了东京的战略计划,减轻了盟国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压力。”何虎声强调。“这在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失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如今的宛平,生活依然缓慢而宁静,餐馆老板热情邀请路过的行人停下来喝一杯或吃点东西。在卢沟桥上,孩子们在古老的石狮子间奔跑嬉戏,欢声笑语不断。

为了纪念1937年这里发生的事件,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制视频。

其中一个视频分为两半:一侧显示1937年上海的一名婴儿无助地坐在废墟中,哭泣,因父母在日本轰炸中遇难;另一侧则展示了今天的孩子们在一艘海军舰艇的甲板上休息。视频中还有中国航空母舰的镜头。

“七月七日事件88年后,”一个评论写道,“我怀疑现在还有人敢碰我们的孩子。”

图片源于:china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