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踏入电动车市场竞争激烈的新时代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的说法,目前有130个品牌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市场中竞争。

这种供给过剩的结果是,几乎没有一家能够获得正向回报。

大众的高管拉尔夫·布兰斯塔特在周二发表的一篇采访中对德国《商报》表示:“这意味着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未来的投资。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失去了理智。”

大众汽车目前正处于一轮新的电动车产品周期的起步阶段,期望在中期内将其在中国的总销售额提高三分之一,从而充分利用其每年400万辆的本土产能。

布兰斯塔特负责包含大众、奥迪和中国市场专属品牌捷达在内的一系列车型。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了电动汽车的价格战。

尽管该集团在美国市场的角色较小,但仍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丰田。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中国市场的先见之明。

大众汽车于1985年成功进入中国,几乎在近40年里主导了这一市场。

然而,自从北京试图收紧过热的房地产领域,房地产泡沫崩溃以来,大众汽车的销量一直在稳步下滑。

在2022年10月,开发商恒大在3000亿美元的债务违约后,特斯拉首次在中国降低了汽车价格。

接下来一个季度,特斯拉进一步加大了降价力度,对其汽车进行更多补贴,这助长了目前仍在持续的电动车价格战。

结果,快速增长的行业领导者比亚迪超越了大众,后者在2024年在中国售出了293万辆汽车,而比亚迪售出了421万辆。

在2019年,即“三条红线”房地产市场改革之前,大众在中国的总销量曾达到423万辆的创纪录水平。

大众汽车在经历了一年重建的时期。

尽管中国市场电动汽车的售价普遍低廉,但这些并不是低价的简易车型。

中国市场上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高科技汽车阵容。

即使是以前以消费电子产品闻名的品牌,如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也推出了自己的高科技电动车,售价却相对低廉。

尽管其售价为3万美元,小米去年发布的运动型SU7轿车外观和性能与欧洲的豪华旅行车极为相似,以至于小米不得不辩护,抵御对其抄袭的质疑。

在如此严酷的市场环境中,大众汽车宣布2025年为过渡年。

从明年开始,他们预计将推出不需要与比亚迪和小米在价格上竞争的有吸引力的产品。

新车型将基于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紧凑型主平台(CMP)打造,包括可能在捷达品牌下推出的售价约为15000欧元(约为17500美元)的车型。

2027年,他们还将推出更多高档车型,这些车型将基于中国可扩展平台(CSP)。

作为少数仍声称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之一,

大众在此之前并不会通过不断增加的折扣来追求销量,以便推销存货。

布兰斯塔特声称:“在如此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中,我们的市场份额并不重要。

那些只能通过折扣销售汽车的品牌正在损害他们的品牌形象。”

大众汽车正在证明其作为一个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愿望:希望适应并随时代变化,迎合从依赖机械零部件的燃油汽车转向以高科技软件功能为主导的电动车市场。

图片源于:for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