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水资源分享条约的未来与中国的角色

随着印巴水资源分享条约的未来悬而未决,一个外部利益方正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那就是中国。

在过去的65年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水资源条约》帮助两国分享对印度河及其支流的使用权,这片广阔的地区还延伸至阿富汗和中国。

在条约的大部分历史中,人们对这一协议的合作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视为对关键共享资源的敌对国家之间成功合作的示范。

然而,专家指出,该条约长期以来存在引发冲突的潜力。起草者未能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供养这些河流的喜马拉雅冰川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融化,从而危及水供应的长期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围绕喀什米尔的持续冲突使合作的可能性受到威胁,该地区大部分位于该水系之内。

在这些复杂的因素交织下,印度于2025年4月22日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导致新德里对该条约的暂时暂停。

这次袭击事件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爆发了为期四天的对抗。这次冲突使得两国对条约的谈判更加复杂。

即便在此次事件之前,印巴两国关于条约前景的谈判就已经陷入僵局,自2016年起,国际仲裁者便掌握了条约的未来。

2025年6月27日,常设仲裁法院作出了有利于巴基斯坦的补充裁决,认为印度暂停条约的决定并不影响法院对案件的管辖权。此外,该裁决还指出,条约并不允许任何一方单方面暂停。

在争论的背景中,巴基斯坦寻求中国的外交和战略支持。

这种支持在针对4月恐怖袭击后冲突期间显而易见,巴基斯坦使用了中国制造的战斗机和其他军备。

与此同时,作为对印度暂停条约的回应,中国和巴基斯坦加快了一个重要水坝项目的建设,该项目将为巴基斯坦部分地区提供水源和电力。

那么,中国为何如此积极介入?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巴基斯坦与中国之间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已经持续了六十多年。

但是,作为水资源政治专家,我认为北京的介入也引发了一些担忧:中国并不是这个争端的中立观察者。

相反,北京长期以来希望增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对抗被视为竞争对手的印度。由于中印关系时常紧张——两国在1962年曾爆发过战争,至今仍在边界问题上不断发生小规模冲突——新德里对北京可能会通过干扰流入印度的河流而作出回应的担忧很大。

简而言之,北京的任何干预都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饱受争议的水资源

《印度河水资源条约》已经经受住了三次印巴之间的武装冲突,直到最近,它仍被视为两个对立邻国之间成功双边协议的典范。

根据1960年签署的条约初步条款,印度被授予对三个东部河流——拉维河、比亚斯河和萨图鲁兹河的控制权,年均流量为404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则获得了三条西部河流——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和陈河提供的约1672亿立方米的水。

在印度,较小的水资源分配长期以来成为争议的根源,许多人认为条约的条款对巴基斯坦过于优厚。印度最初的要求是25%的印度河水。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这一条约的分水条款令他们痛心,因为这些条款固化了与1947年印度分治相关的未解决的领土争端。

特别是,河流的划分在喀什米尔地区的更广泛政治背景下被框架。三条主要河流——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和陈河——流经印度管辖的喀什米尔,随后进入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尔地区。

然而,喀什米尔地区的不稳定局势——关于印巴双方控制区的争执屡见不鲜——凸显了巴基斯坦面临的水资源脆弱性。

几乎65%的巴基斯坦人居住在印度河流域,而印度仅有14%。因此,巴基斯坦也不希望,印度一旦有切断水源的企图,会被视作宣战的行为。

这进一步解释了巴基斯坦开发其控制河流的水电的愿望。巴基斯坦五分之一的电力来自水力发电,在印度河流域有近21个水电站。

由于巴基斯坦的经济重度依赖农业和维持农业土地所需的水,印巴水资源条约的命运对巴基斯坦领导层至关重要。

因此,这种情况促使伊斯兰堡愿意与中国合作,以增强其水资源供应。

中国为巴基斯坦在多个水电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其中包括迪亚梅尔·巴沙大坝和科哈拉水电项目。

这些项目在满足巴基斯坦能源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两国跨界水资源关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以水为武器?

随着与印度的竞争,加之与巴基斯坦的密切合作,中国越来越将自己视为《印度河水资源条约》的利益相关者。

中国媒体也将印度描绘为争端中的侵略者,警告使用“水作为武器”的危险,并指出印度河的源头位于中国的西藏地区。

这样的叙述符合北京在南亚政治中更广泛的战略存在。

在恐怖袭击后,中国外长王毅重申了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并将两国关系称为“全天候战略”合作关系,称巴基斯坦为“铁杆朋友”。

作为对印度暂停条约的回应,中国宣布加快了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支流上重要的穆罕默德水电项目的建设。

中国对巴基斯坦水电部门投资,为两国提供了在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大机遇。

例如,跨越中国与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的印度河级联项目,承诺提供约22000兆瓦的累积水电发电能力。

然而,该项目在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喀什米尔争议地区扎根,这凸显了情况的微妙性。

北京对巴基斯坦的支持主要受到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的驱动,特别是在于为中巴经济走廊合法化。

然而,这样的支持却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因此,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开发水电项目中的利益对齐,可能对南亚的水资源共享协议,尤其是印河流域的稳定构成进一步挑战。最近,印度阿鲁纳恰尔邦的首席部长警告称,北京在西藏地区的水电项目可能构成“水炸弹”。

为缓解紧张局势并使《印度河水资源条约》回归正轨,印度、中国和巴基斯坦三国有必要开展外交和对话。

这种参与在应对南亚当前水资源相关挑战方面至关重要。

图片源于:the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