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政壇形勢正經歷一系列複雜而深刻的變化,涵蓋了特朗普總統推動的共和黨中期選舉策略、民主黨內部的政治分歧、以及新興政治力量的崛起等重大議題。
在2026年中期選舉即將來臨之際,特朗普總統積極尋求通過重新劃分德克薩斯州國會選區,爭取為共和黨增加席位,維持其在眾議院的優勢。
特朗普在與德州共和黨會議上表示,該州可能通過“簡單重新劃分”帶來五個新的共和黨席位,這一策略旨在將共和黨支持者適當分布以翻轉部分原本傾向民主黨的競爭選區。
此舉引發民主黨強烈反彈,他們擔憂在共和黨控製的州議會中難以阻止重劃選區計劃。
為應對,民主黨提出可能在其他藍州尋求重新劃分選區以抵消共和黨的利益,並考慮借助流亡策略阻止議會達成法定法定人數。
此外,民主黨利用深厚的資金實力,瞄準德州可能變得更具競爭性的共和黨席位,旨在爭取更多勝算。
與此同時,民主黨內部對是否應繼續推動特朗普彈劾存在顯著分歧。
進步派人士和部分基層活動者倡導積極彈劾,以應對特朗普對民主機構的攻擊;而中間派則質疑這一做法的實效,主張需經過嚴密的委員會調查並等待重奪眾議院多數後再行動,以免分散對政策議題的注意力並耗費有限資源。
兩次彈劾嘗試均未通過,民主黨正尋求更合適的戰略平衡。
另一方面,民主黨也在積極投入組織和動員,旨在從根本上恢復選民信任。
黨主席肯·馬丁(Ken Martin)強調,黨的組織應該不僅僅在選舉期間出現,而應長期扎根於地方社區,形成堅實的民眾基礎。
他推動透過多元方式如讀書會、縣集會等地方活動,提前展開2026年中期選舉的籌備工作,並加強對關鍵州份的資金投入和領導人才培養。
而共和黨方面,除了重劃選區的政治博弈外,特朗普政府針對進口醫藥產品和半導體產品威脅加征高額關稅,試圖用貿易政策拉攏支持基層和產業工人,同時引發國內外極大爭議。
這些貿易舉措也成為民主黨攻擊特朗普“富人稅”政策和經濟管理失當的重要原因之一,並引來許多經濟學家及企業界人士的質疑。
在社會文化議題上,民主黨內部分裂日益明顯。
以33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佐赫蘭·曼達尼(Zohran Mamdani)在紐約市市長初選中擊敗前州長安德魯·庫莫(Andrew Cuomo)為例,曼達尼的勝利被視為進步派對黨內老舊權力結構的挑戰,既引發了黨內新舊世代的緊張,也成為共和黨攻擊民主黨“激進左翼”論調的焦點。
其他年輕進步派候選人,如亞利桑那州迪婭·福克斯(Deja Foxx)亦在地方選舉中取得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反映出整體趨勢。
同時,黨內亦有聲音呼籲理性對話與團結。
前奧巴馬政府成員湯米·維托(Tommy Vietor)與喬恩·法夫羅(Jon Favreau)公開承認,民主黨在思想多元性與包容性方面存在問題,需要改進與對立者的溝通與理解,避免固步自封和網絡“取消文化”加劇內部分裂,呼籲黨內回歸奧巴馬時代強調尊重與多元的政治風格。
在選民結構變化方面,2024年大選展現出美國選民經歷了重大轉變。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等機構的數據顯示,特朗普總統能連任,主要得益於對年輕人、有色人種(尤其是非裔和拉美裔)、低收入群體等過去偏向民主黨的選票有所斬獲。
其中,拉美裔選民首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搖擺群體,而非裔選民儘管仍大部分支持民主黨,但相較過去已有明顯向共和黨傾斜的趨勢。
此外,年齡與性別差異亦成為政治動態重要影響因素。
年輕男性選民顯著增強了對共和黨的支持,推動了整體性別差距擴大,而工人階級的右傾亦進一步削弱了民主黨的核心支持基礎。
這些變化促使民主黨必須重新思考選民策略,尤其是在吸引傳統工人階級和少數族裔群體方面面臨重大挑戰。
面對這一系列挑戰,民主黨內蘊含的領導人選和潛在的2028年總統候選人漸露輪廓。
加州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紐約市前市長拉姆·伊曼紐爾(Rahm Emanuel)、明尼蘇達州州長蒂姆·華爾茲(Tim Walz)、肯塔基州州長安迪·貝希爾(Andy Beshear)、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基爾斯騰·西內馬(Kyrsten Sinema)等人已展現潛在競選意向,反映出黨內對未來方向的不同期待與布局。
另一方面,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近期宣佈成立“美國黨”(America Party),試圖以第三黨身份打破兩黨格局。
他表示將聚焦有限國會席位,利用關鍵選區的微弱差距產生決定性作用。
然而,從美國既往第三黨的經歷和現有選舉制度來看,其前景受到極大質疑。
但馬斯克雄厚財力與社交媒體影響力無疑會使他成為不容忽視的政治新勢力。
此外,關於已故性罪犯傑弗裡·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的案件,特朗普總統與其支持者不斷推動釋放相關檔案以撼動政治對手,但同時也引發黨內外廣泛爭議。
民主黨利用此話題指責特朗普政府掩蓋真相,強調需要透明度和對權力濫用的監督,這一敏感議題成為兩黨政治角力的又一焦點。
綜上所述,美國政治正在經歷新舊力量交替與重組的關鍵階段。
特朗普領導的共和黨積極調整策略鞏固基礎,民主黨則在內部分歧與外部挑戰中尋求再出發路徑。
第三黨與新興政治運動則試圖在傳統格局中尋找突破口。
面對選民結構的深刻變動,未來的選舉戰局將更加複雜和難以預測。
各黨如何調整理念、策略與凝聚力,將成為影響美國未來政局走向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