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6月通胀加速,特朗普关税政策推动物价上涨引发市场担忧

近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较5月份的2.4%有所加速,符合经济学家预期。

这一数据标志着通胀率连续第二个月上升,反映出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开始对消费者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核心通胀率(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样小幅上升至2.9%。

这些价格上涨主要体现在家具、服装、电器以及部分食品和医疗服务等领域,其中家具价格上涨1%,服装价格上涨0.4%,玩具价格也上涨约1.8%。

与此同时,汽油价格当月上涨1%,租金上涨0.2%,医疗服务及医疗用品价格也呈现上升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新车价格下降0.3%,持续两个月走低,尽管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了25%的关税,反映出车市竞争压力和经销商利润承压等因素。

供应链库存的消耗和部分企业吸收关税成本,暂时缓解了部分价格压力,但随着库存渐少,关税成本逐步向消费者转嫁的趋势日益显现。

分析人士指出,这或预示物价在未来数月将继续上涨。

劳动部门数据显示,尽管部分零售商如沃尔玛和百思买等警告有可能面临涨价压力,但企业也在努力推迟向消费者转嫁这部分成本。

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对外界关于关税造成广泛物价上涨的担忧予以回击,称联储局对通胀的看法大错特错。

特朗普总统则在社交媒体上强调“非常低的通胀”同时不断向联储局施压,呼吁降低基准利率以刺激经济。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此前表示,关税可能在推高物价的同时对经济活动形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制定利率政策时需慎之又慎。

尽管如此,投资者普遍预计7月底的联储会议可能维持利率不变,9月才有可能开始降息。

市场对加征关税的反应也逐渐趋于理性,认为贸易战更多是谈判策略而非实质性政策转变。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仍未缓解,预计8月1日起对欧盟及墨西哥等多国商品征收更高关税,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升消费者价格水平。

专家担忧,这种关税升级造成的价格压力,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面临滞涨风险,即经济增长放缓同时物价持续上涨。

国内消费者因关税引发的物价上涨感受到压力,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他们的生活成本上涨比例更大,影响尤为显著。

此情形也促使父母提前投入到返校购物中,力图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为孩子们准备所需用品。

分析显示,尽管影响分布不均,但总体而言,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政策已经开始在消费者钱包上留下明显痕迹。

在过去一年,尽管通胀总体水平尚未接近2022年高位,但趋势正逐渐转向更高水平。

实体经济方面,就业市场表现依然坚挺,新增职位数超预期,失业率稳中有降,但关税引发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和投资谨慎态度可能抑制经济长期增长势头。

学界和智库的多项经济模型预测显示,全面实施和持续的关税政策将对不同产业和劳动力市场产生差异化影响,制造业就业或会因本土生产需求增加而受益,但服务业和农业等行业可能面临负面冲击。

同时,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经济刺激效应,将以较长时滞体现,且伴随着价格水平的普遍抬升。

财政政策方面,由近期通过的减税措施带来的经济推动则可能在未来数年加以体现,但其分配效应存在明显差距,富裕阶层明显获益更多,而低收入家庭可能由于社会福利缩减而面临实质收入下降。

综上所述,当前美国经济正处在复杂的多重压力与机遇并存的格局中,关税政策所引发的价格上涨和供应链激荡成为不可忽视的核心变量,联储局在权衡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目标时,将面临艰难抉择。

预计下半年物价仍将持续上涨,同时宏观经济增长压力可能加大,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须密切关注贸易政策动态及其传导效应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