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副总理何立峰近日在北京国际供应链博览会开幕式上针对当前国际贸易局势发表重要讲话,间接批评了美国近期的关税威胁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他指出,一些国家以降低风险为借口,通过征收关税和采取限制性措施,推动所谓的制造业回流,这种人为干预市场的行为不仅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
何立峰强调,中国坚决反对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警告全球贸易战无赢家。
此次发言显然针对近期美国大幅提高对中国出口商品关税的举措,尤其是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芯片产品等领域。
美国将电动汽车关税从25%大幅提高至100%,表明其试图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免受中国补贴竞争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对某些稀土矿出口实施限制,这些稀土矿是先进技术制造的重要原材料。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此举是对美国施压科技领域的回应,令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
全球供应链自今年4月以来承受巨大压力。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举措及美国宣布多国进口新关税相继出台,使原本脆弱的供应链体系更加动荡。
德国企业亦表达了对关键原材料可能断供的担忧,反映出多国对供应安全深感焦虑。
虽然近期中美双方达成协议,互相解除部分贸易限制,整体关系出现缓和迹象,但贸易战的阴云依旧笼罩两国经济交往。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近日表示,预计将获得美国政府批准,恢复对中国销售其针对中国市场定制的芯片。
这表明双方在技术出口管制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北京博览会上强调,人工智能正在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增长新机遇,显示企业界对中美供应链合作的积极态度。
何立峰作为中国对美贸易谈判首席代表,曾率团在日内瓦和伦敦进行多轮谈判,熟知双方利益诉求和谈判细节。
在此次供应链博览会上他的发言折射出中国政府对当前复杂局势的态度:反对利用贸易措施作为政治施压工具,呼吁坚持开放合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他指出,依靠关税和限制措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做法,实际上干扰了市场正常运行,可能引发供应链断裂,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前美国总统及民主党内部分声音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策略提出质疑。
针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威胁对采购俄罗斯出口产品的国家实施制裁的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坚于周二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施压和强迫手段无法解决全球冲突。
林坚呼吁各方应聚焦外交努力,为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解决创造条件,强调通过协商和对话化解矛盾比依靠制裁更为有效。
在此背景下,克里姆林宫回应称,美国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弹药,只会加剧冲突局势。
特朗普本人则向英国广播公司表达继续相信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
当前,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主要贸易伙伴,供应链安全和技术竞争已成为两国战略博弈的核心。
双方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利益交织,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美国通过加征关税和出口管制限制中国重要技术产品;中国则利用稀土资源出口限制作为反制措施。
虽然双边关系经历多轮波动,但双方均意识到相互依存的现实,开始寻求通过对话机制缓解紧张,恢复部分关键物资和技术出口。
此次国际供应链博览会为各国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何立峰在开幕致辞中反复强调开放包容的贸易政策和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性,呼吁摒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构建稳定、高效、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他指出,疫情后的世界经济正面临诸多挑战,唯有加强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方能实现共赢局面。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冲突和供应链安全问题牵动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未来,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分歧中促进理解,将成为双方乃至全球相关方关注的重点。
中国副总理何立峰的表态体现了中国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坚定立场,也传递出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积极信号。
各方期待通过持续对话和协调,避免贸易摩擦演变为更大范围的经济冲突,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与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