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策略推动美国关税收入激增 国际贸易格局面临深刻变化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推行的激进关税政策在财政收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尽管全球领导人对其全面贸易措施表示批评,许多国家选择避免实质性报复,使美国额外关税收入近500亿美元,几乎未遭遇重大反制。
财经媒体《金融时报》指出,“美国贸易伙伴普遍未采取对等报复”,特朗普因“总是退缩”的嘲讽声转变为真正获益者。
在特朗普加剧贸易战的四个月内,仅中国和加拿大对其征收的全球关税发起有效应对,包括最低10%的进口关税、钢铝50%的关税及汽车25%的关税。
美国第二季度海关关税收入破纪录达到64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70亿美元,中国针对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收益在2025年5月仅上涨1.9%。
加拿大方面虽然态度强硬,但尚未公布第二季度数据,其反制措施也相对克制。
欧洲联盟作为全球最大贸易集团,已制定反制关税清单,但推迟实施,期待与美国于8月1日前达成新协议,避免全面贸易战。
缺乏报复性反制强化特朗普的强硬贸易立场,为其未来选举周期积累政治资本。
支持者认为,这一策略促使多国在不显著损害美国经济的前提下参与谈判;反对者警告,长期来看此举可能严重破坏全球贸易和外交关系。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随着特朗普政策发力,海关关税收入将成为联邦政府重要财政来源。
今年6月海关关税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272亿美元(毛额),扣除退税后净额为26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提升数倍。
4月2日“解放日”关税宣布后,美国市场曾大幅震荡,主要股指大幅下跌。
为缓解市场冲击,特朗普推迟多数关税实施90天,期望通过谈判解决。
虽暂停期延至8月1日,市场对关税升级的担忧降温,股指表现平稳。
然而,随着对包括加拿大(35%关税)、欧盟(30%关税)、墨西哥(30%关税)、日本及韩国(25%关税)和巴西(50%关税)等多国的新增关税威胁加剧,市场对贸易紧张升级的潜在风险保持警惕。
sourced image from online
此外,美国准备对进口铜征收50%关税,并威胁对医药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以鼓励医药制造业回流国内。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全球经济再平衡交织对市场和企业决策产生影响。
不少国家为规避美国关税风险,加快多边贸易协定谈判,努力拓展除美国以外的新市场。
例如,加拿大加快与东盟成员国的贸易谈判,南韩、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显著强化与欧盟、澳大利亚等伙伴关系,力图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印尼已接近与欧盟达成多项关税减免协议,反映贸易格局的战略调整。
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额增加约3000亿美元,主要由美国进口和欧盟出口拉动,然而新兴市场出口与南南贸易增长乏力。
贸易集中度下降和近岸外包趋势凸显,从高度集中的生产网络向多元且政治上更为一致的贸易关系转变。
产业政策差异和地缘政治风险或使该趋势持续。
在货币市场方面,美元虽因美国持续加息一度走强,但近期表现趋弱;欧元受益于欧盟财政整合努力及投资者对稳定资产的兴趣而回升,部分欧洲官员视当前形势为“全球欧元时刻”,意在提升欧元国际地位以应对美元信任危机。
资本流动与债务问题亦显现不均衡。
先进经济体持续扩张财政赤字并推行大规模干预,低收入国家债务负担加重、融资环境趋紧。
对此,多边合作倡议逐渐兴起。
近期,西班牙塞维利亚国际发展融资峰会发布“塞维利亚承诺”,提出新型债务减免工具及增强公民社会和地方参与的金融治理框架。
综观目前全球贸易与经济局势,美国迫切寻求利用关税谈判筹码推进国家战略目标,而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流向正在发生根本性调整。
未来,贸易政策的演变不仅影响行业格局,也在政治与经济维度为国际合作带来全新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