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在与美国的经济和技术竞争日益加剧,中国愈发利用其对关键矿物的控制作为武器,其中镓作为防务产业和新能源技术供应链中的重要成分,处于中国这一战略的最前沿。至今,中国对稀土金属的控制受到广泛关注,而对镓的限制却被一些人低估了潜在后果。
CSIS的分析显示,中国在镓供应方面对美国及其盟友能够施加显著的经济伤害。
本次简报解构了问题的范围,并提出了加强美国及其盟友经济安全的政策建议,目的是剥夺中国这一经济战争关键工具。
在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之际,北京使用出口管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武器,而中国对关键矿物的出口管制措施中,镓的出口限制颇具威胁。到2025年5月,中国已经限制了至少16种关键矿物和合金的出口,而这些矿物在从消费电子到F-35战斗机的产品生产中都至关重要。
这些措施已深刻冲击了美国及其盟友的供应链,并在与美国的贸易和技术谈判中赋予了中国显著的杠杆作用。
中国对镓的出口管制迄今为止相对较少被关注,但CSIS的新研究表明,镓的限制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影响可能比先前预期的要大,这主要是由于对转运的强化监管以及对一些专用的镓提取技术的控制。
中国在镓生产方面几乎完全垄断,全球98%的镓供应来自中国。镓与德国也在2023年7月被列入北京的出口管制清单,并被认为是中国对西方的反击,向外界展示了其有能力对敏感的美国供应链施加痛苦。
中国的镓出口管制从许可要求和最终用户控制逐步收紧到针对美国的全面出口禁令。国际市场对中国原料的依赖正在造成镓供应紧缩,这可能会迅速影响关键生产线,尤其是在企业减少库存时。
因此,市场力量本身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针对性的政府投资将对打破中国的镓垄断及削弱其地缘政治影响力至关重要。
中国在镓出口管制的使用早已不是新现象,但近年来已从政策粗暴演变为精确工具。早在2011年,北京就因与日本在钓鱼岛的领土争端而暂时限制稀土出口。尽管中国在数月后收回了这些限制,但已让稀土价格暴涨80%以上,使日本官员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
2019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曾经把这一威胁指向美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特朗普政府任期内公开前往一家稀土加工设施,向美国发出进一步升级的潜在代价的警告。
2020年,中国立法机构通过了《出口控制法》,赋予北京优先实施对双重用途物品的出口控制权,包括对突破性的前沿技术出口的限制。2023年7月,中国宣布了新的镓和德国出口管制的许可要求,广泛被视为对美国一系列出口限制措施的报复。
在这些限制措施出台后不久,中国的镓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迅速上涨,反映了市场对中国供应的极度依赖。因此,中国的这些措施非常谨慎而有力,实际上是在营造震慑和施加压力的效应。
然而,初步反应却低估了中国镓出口管制可能引发的破坏。公司代表、政策分析师和政府官员认为生产线将不受影响,替代来源会迅速上线。大多数分析师指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镓产品数量极少,从而认为依赖程度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这些乐观的评估掩盖了随着中国镓管控的加紧而加剧的结构性脆弱性。中国的镓控制逐渐升级,借助贸易手段,能够有效压制中美之间进一步的贸易往来。
此外,中国持续加强镓提取技术的控制也使得美国及其盟友迅速开发经济上可竞争的替代供应源的努力面临阻碍。中国在镓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不仅限于原料,还包括拥有先进的提取技术,从而使其在全球产业中拥有显著竞争优势。
为了应对不断升级的危机,美国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开发替代镓供应和提取技术的能力。这包括对新兴项目的及时和必要的支持,保证在更长的时间内能建立一个更为稳定和安全的供应链。
对镓的需求在美军现代化和高技术领域也扩展得更为广泛。大量国防部的新技术依赖于镓,尤其是在用于下一代电子系统领域。
鉴于中国在镓的战略地位及对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影响,有效的政策行动将成为关键。
为了打破中国对镓的垄断,必须尽快启动和加强对外部、国内以及紧急供应的开发和积极扶持。这不仅是解决当前紧迫市场问题的关键,更是对抗北京试图在全球市场上通过镓施加经济影响力的根本办法。
面对这一挑战,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几项关键措施来回应这一风险,包括:
1. 利用《国防生产法》投资镓的储备。
2. 扩大对现有锌和铝土矿精炼厂的镓和德国恢复项目的匹配资金支持。
3. 创建与盟友的联合采购机制,通过相关项目降低早期生产的风险,稳定需求信号。
4. 通过矿物安全伙伴关系加强多国协调,确保跨境投资、数据共享、简化关键矿产项目的许可。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建立更具弹性和可持续的镓供应链,从而减轻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确保美国及其盟友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图片源于:c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