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民日报》钟声评论揭示中国外交立场与意图

中国的外交立场和意图,常常能从《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钟声评论中找到清晰的脉络。这些偶尔发表的社论,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官方的声音,不是独立个人的见解,而是党政部门旨在传达官方立场的表达。

2025年的钟声评论显示出一种复杂的传播策略,既包含了安抚的语气,又展现出一定的强硬态度,旨在同时夯实国内合法性和全球影响力。大部分评论针对美国,例如,年初时期,评论的基调明显偏向防御,主要回应美国采取的单边关税和保护主义措施。

这些社论强调了中国的韧性及反制的权利,描绘出美国的行为是自我毁灭和动荡全球经济的证明。

然而,到年中时,出现了显著的修辞转变。围绕在日内瓦和伦敦举行的经济谈判的评论开始强调协商机制的建立、实质性关税回撤以及务实合作框架。这一变化反映北京的评估,即美国的施压策略已无法产出有效的杠杆,显示出中国在平等基础上与美国接触的信心日渐增强。

中国将自身定位为全球经济秩序的捍卫者,这是评论中一致的主题。 这些社论的意识形态基础主要落在以互利和公平为核心的两个原则上。 “双赢合作”这一术语频繁出现,构成了中国对关系运作的基本框架。

社论不断强调,中美两国只有通过相互依存,才能共同受益。同时,”平等对话”被视为外交的红线。中国反复声明,在压力下进行的对话不会被接受,文章中指出,”压力、威胁和讹诈不是处理中国的正确方式。”

钟声评论充分展现了北京对自身经济韧性的信心。这些社论强调了特斯拉在上海的新能源存储超级工厂等成功合作的例子。这些例证有两个目的:其一,强化中国在全球商业中开放、合作及不可或缺的叙事;其二,提供选择性证据,显示互利关系已经在形成。正如三月的一篇评论所解释的那样,特斯拉项目展现了”上海速度”与”特斯拉速度”的结合。这种叙事构建强调了合作的具体领域,同时承认”差异与摩擦”在双边关系中是正常的,可以通过对话得到解决。

2025年钟声评论中的一个有趣的修辞策略是引用美国的经济历史以此来 delegitimise 保护主义。四月份的社论直接将过去美国关税政策与经济衰退联系在一起,传达出清晰的信息:贸易战不仅是鲁莽的,而且注定会适得其反。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文章引用美国的声音和机构,表明特朗普政府的行动不仅对中国有害,而且自毁前程。正如一篇社论所言,税收的棍子是一个”回旋镖”,注定会打击美国自身的经济。这些论证不仅旨在加强中国的叙事,还试图通过引用美国专家和机构来影响美国国内的讨论。

中国将自己定位为全球经济秩序的捍卫者这是评论的另一贯主题。在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反复抨击中,钟声文章强调了中国在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系中的作用。一篇评论警告,削弱多边机构的危害,框架下的中国致力于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环境”,使所有国家受益。

这种定位具有多重功能,既迎合那些在双边贸易战中常常被边缘化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又强化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全球大国的叙事,并试图通过将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视为破坏全球经济规范来在外交上孤立美国。

此外,钟声文章也关注着人民之间的外交。一篇最近的评论指出,”中美关系的未来在于年轻一代,”并将年轻的美国人视为潜在的”友谊大使”。这一软实力倡议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开放和文化自信的叙事,旨在对抗美国公众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怀疑,同时塑造和平友好的国际形象。

通过捍卫在主权和公平上的红线,展现经济的相互依存,投射全球的责任,钟声社论揭示了一个自信、故意而又愈发善于塑造叙事的党国机器。中国共产党并非在被动回应美国压力,而是利用钟声平台清晰表达了一个 coherent 的世界观,展现出中国愿意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接触,愿意合作,但绝不会让步核心利益,并承诺在其自身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开放。

图片源于:lowy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