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身份:印度华裔社区的忧虑与希望

图片源于:https://www.npr.org/2021/12/12/1059976638/india-china-conflict-chinatown-chinese-indians

加尔各答,印度——当托尼·刘(Tony Liu)还是个孩子时,他在家乡经历的一系列警察突袭让他意识到,有些人把他和他的家人视为不同于其他印度公民。

1962年,印度当局在他家乡的街区逐户搜查,逮捕了华裔居民。这个曾被称为加尔各答的城市,现在是印度最大的唐人街所在地。

如今70岁的刘是华裔印度人的第三代移民。尽管他的祖父出生在中国,但他的父母和他本人都是在印度出生的印度公民,他就像大多数印度人一样,从未去过中国。

然而,当印度与中国在1962年爆发边境战争时,他的华裔社区遭到了怀疑。成千上万的人被拘留,被送往英国的监狱营,拘禁数月,甚至数年,其中一些人在那里去世。

“他们逮捕了我的华裔老师。我当时才12岁。”刘回忆道,“我的同学的父母也被逮捕。”

这段历史的黑暗篇章仍然困扰着幸存者,他们仍在向政府要求正式道歉。这也催生了华裔印度人的移民潮,大多数人选择前往西方。

如今,刘担心历史可能重演。去年,印度和中国在边界爆发了新的冲突。反华情绪在印度上升,尽管刘打算留下来,但更多的邻居可能会选择离开。

华裔印度人忧虑再次受到怀疑,特别是在印度外交政策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在冷战期间一直保持中立。但如今,西方与中国之间的新冷战正在酝酿中。

华盛顿试图说服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摒弃其传统的中立立场,选择支持美国。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已经开始改变。

2020年6月,印度和中国士兵在一处争议地区发生了肉搏战。

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共享世界上最长的无标记边界,延伸超过2000英里,其中大部分高耸在喜马拉雅山脉。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他们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一边界争端。除1962年战争外,这两个国家还在2017年发生过一次军事对峙。

去年6月,跨境斗争再次爆发,地点位于一个遥远的地方,称为加尔万谷。20名印度士兵被杀,至少有4名中国士兵遇难。这是一场特别残酷的肉搏战。印度媒体刊登了中国士兵被指带入战斗的钉棒照片。

公众愤怒不断升级,电视画面显示印度人将中国制造的电器扔下阳台,并踩踏碎片。

印度政府以禁止数十个中国应用程序作为回应,包括TikTok。民族主义政治家呼吁抵制其他中国商品。尽管印度和中国的军方官员进行了解降谈判,但这些谈判在去年10月破裂。

华裔印度人在新冠疫情中遭受的全球反亚裔种族主义浪潮中,本已感到脆弱。加尔万冲突加剧了这种种族主义,再次点燃了对迫害的长期担忧。

“如果再发生战争,我们会怎么样?”刘的朋友、华裔印度人霍伊瓦·吴(Hoiwa Wu)问道。

刘和吴二人70岁,曾在加尔各答的一个道教庙宇中向NPR透露。他们在桌子上展开中文报纸,墙上挂着农历日历。刘会说几种中国语言——普通话、广东话和客家话——以及印地语和孟加拉语。

“我们出生在印度。我们拥有公民身份。但是,尽管我们是印度人,但却不被视为印度人。”吴感叹道:“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皮肤是黄色。”

他表示,作为孩子时曾多次在街上遭遇种族歧视的侮辱。自2020年6月边境冲突以来,这种辱骂又回来了。

加尔各答的华裔印度人数量正在减少。

加尔各答有两个唐人街:提里提(Tiretti)和唐拉(Tangra)。在提里提的街道上,58岁的苏珊·易(Susan Yee)经营着一家颇受欢迎的咖啡馆,街道两旁挂满了中国灯笼。她的祖父母的黑白肖像挂在墙上。

“我们庆祝中国节日。我们也庆祝印度节日——甚至包括圣诞节和新年。”易说。

在她的咖啡馆几百码的地方,有一座印度教神殿,一座穆斯林清真寺和一座道教庙宇。这种多元性是这个城市的典型特点,作为一个贸易中心,加尔各答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并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唐拉这个街区中有一座庙宇,供奉着印度教女神卡莉,自古以来,华裔信徒也前来膜拜。信徒们不再献上传统的南亚甜点,而是提着一碗碗中国面条和祠堂面。

但易表示,她的华裔印度人社区正在走向衰退。第一次移民潮发生在1962年战争后。如今又有一个移民潮正在进行。易的女儿最近移居到新西兰,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

社区领袖估计,在1962年战争之前,印度的华裔印度人人数约有50,000人,主要集中在当时的加尔各答。而现在,他们的数量几乎减少到4,000人。

许多华裔祖先在18世纪末首次抵达,最初是为加尔各答的港口工作。华裔印度人随后在城市的皮革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与华裔印度人不同的是,印度还有几千名中国外籍人士在工作,并且还有约100,000名西藏人在印度流亡,他们享有特殊的居留身份,但不是印度公民。)

“以前,当我小时候,周围有很多华裔邻居。”易回忆道,“但现在,他们全都移民出去了。所以他们四散分布,有的也去世了。”

尽管有一些华裔印度人在1962年被驱逐回中国,但大多数人都是自愿离开印度,前往西方,寻求更好的机会。刘说道,由于种族歧视也有一些人选择离开印度。

华裔印度人担心,新冷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危险。

印度长期以来被西方视为反对共产主义中国的民主堡垒。美国希望将这种局面变为现实。

印度在外交政策上一直保持非对抗立场,但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官员表示,他们希望改变这一点。华盛顿试图利用近期新德里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局势,鼓励印度改变其外交政策。尽管印度和美国关系友好,但双方并不是正式的盟友。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实际上已经抛弃了中立立场,并在实践中与美国结盟。它已成为“四方”(Quad)的关键成员,这是一个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在内的非正式反中国小组。

在亚太地区,印度与美国等国进行军事演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旨在对抗中国的海洋力量。

但是,作为华裔印度人协会负责人,邓秉清(Bean-ching Law,又称Binny)认为,印度应该保持谨慎。他认为,任何与美国的正式联盟都有可能危及自己的社区,因为他们至今仍为1962年的创伤而感到恐惧。

他解释道:“印度警察敲门时,‘打包好你的一切。’他们将人装上火车,不知道何时还会回来。有些人被拘留了多年。”

“他们仍然害怕那一声敲门。”

对华裔印度人来说,正式的反华联盟也可能影响到贸易,损害一些华裔印度人的生计。尽管去年爆发了边境冲突,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仍在增长。今年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2%。印度也在通过对中国的出口来缩小贸易逆差。

邓还担忧,中国在边界上有更强大的军事力量,驻扎着军队。与美国不同,印度不能像美国那样从这场冲突中物理撤离。“

谈到美国的撤军,他也不确定美国是否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

“特别是考虑到发生在阿富汗的事情,你知道吗?”他表示,“阿富汗的人们,我敢肯定一定会感到非常被背叛。”

因此,邓希望,新德里与美国的四方关系能在抵抗中国的情况下保持适度。

“参与这样的排他性小团体,从表面上看听起来不错,但我们必须先照顾好自己。”他表示,“这意味着不加入可能无法依赖的俱乐部。”

一个华裔印度人如何搭建桥梁。

在加尔各答唐拉的一个仓库里,詹姆斯·廖(James Liao)正在教授中国武术和传统的中国龙舞课程。他的学生们聚集在巨大龙舞服装下,一起协调动作,舞动和跃起,踏在平台和梁上,其他人则在鼓上打出节奏。

“我的目的是搭建起中印之间的桥梁,了解我们彼此的文化,增进彼此的理解。”50岁的廖说。

9月接受NPR采访时,他表示自己的学生主要来自他的社区。然而,随着大多数年轻的华裔印度人选择移民国外,他感到有些担忧。“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要离开了”,他说,“我们是这里最后一批人,因此我感到伤心。”

但他也看到了一丝希望。在接受NPR采访当天,他的龙舞班上有很多非华裔学生,他们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

廖表示,这让他感到鼓舞,因为他不仅仅是在教授他们龙舞,还在教育他们印度的多样性。他希望这能缓和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偏见。

NPR制片人苏什米塔·帕塔克(Sushmita Pathak)从加尔各答和孟买为本篇报道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