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对抗

图片源于: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2024/09/10/column-south-china-sea-conflict-china-asia-depetris/

尽管全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乌克兰和加沙的战争上,美国官员在国家安全机构中,仍然将另一个地区放在心上:南海。

这片由岛屿、礁石、岩石和环礁组成的广阔水域,是多个亚洲国家存在领土争议的场所,其海洋边界模糊不清。

作为亚洲的主要大国,中国已宣称该水域的约90%为其所有,并利用其强大的海岸线更加强势地提出这些主张。

通常,中国的小型邻国选择通过公开声明来表达不满,并努力将长期争端搁置一旁。

越南、印度尼西亚、文莱和马来西亚都不希望与更强大的军事对手发生冲突——与其争斗,不如妥善解决差异,或缓解 fallout,以确保各方不会坠入冲突之中。

然而,菲律宾却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态度。

在费迪南德·马尔科斯总统的领导下,马尼拉基本上给了中国一个中指,主动在其独占经济区内航行,这是一片从海岸线延伸200海里的水域。

根据国际法,这是一种合理的回应。

但在尽可能平和地管理南海争端方面,菲律宾的政策有可能迫使中国做出更冲动的回应,导致反复冲突演变成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战争。

这样的意外事件将对美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美国是菲律宾的条约盟友,并明确表示,任何对菲律宾武装部队、公共船只或航空器在南海的攻击,都将促使华盛顿和马尼拉启动《互助防卫条约》第4条。

该条款虽然有些模糊,但仍为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提供了选择,以支持马尼拉的防卫。

无需赘言,世界两大经济大国——美国和中国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2%——因一系列无人居住的礁石而开火的情景既是灾难性的,也是荒谬的。

幸运的是,我们尚未处于那种地步。

然而,菲律宾与中国继续在马尼拉的领海内发生冲突并不令人鼓舞。

今年夏天,两个亚洲大国之间在第二托马斯礁和沙比那礁附近发生了一系列对峙。

最为激烈的事件发生在6月17日,当时中国海岸警卫队船只阻止了菲律宾向其驻扎在第二托马斯礁的部队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任务。

该事件涉及阻挡举动,阻碍了物资补给任务,并且中国海岸警卫队人员用锐器刺破菲律宾使用的橡皮艇。

一名菲律宾水手失去了一个拇指,中国人员还登上船只,没收船上携带的武器。

这一遭遇引发了国际轩然大波,导致北京与马尼拉就不妥协核心立场的情况下,达成了一项旨在缓解围绕该礁的紧张关系的协议。

可惜的是,这项协议(尚未公布)并没有解决沙比那礁附近的对抗问题,沙比那礁距离菲律宾的巴拉湾省大约75英里。

争议的焦点在于菲律宾的一艘大型船只BRP Teresa Magbanua在该礁附近的存在,中国对此深感担忧,认为菲律宾正在策划将这艘大型船只永久停留在该区域,以巩固马尼拉对该地区的控制,并尽一切可能使菲律宾的补给任务变得更加困难。

8月19日,两艘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巡逻船在与中国船只的碰撞中受损。

六天后,另一艘菲律宾船只被中国海岸警卫队拦截。

8月31日又发生了类似事件。

很容易在如此频繁的交锋中迷失方向。然而,马尼拉与北京之间的对峙归根结底是两个固执的国家——一方是美国的盟友,另一方是希望利用其财富和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在邻近地区扩大影响的强权——彼此都不愿意向对方妥协。

菲律宾在国际法上占据道义高地,但在一个对手抱有重大野心和拥有更大力量的情况下,国际法只能走到某个点。

硬实力仍然是国际关系结果判断的核心因素。

任何长期解决方案的出炉将取决于这两个当事方。

作为菲律宾的主要盟友,美国可能会被诱导介入 Manila 的局势之中。

美国印太司令部的司令萨缪尔·帕帕罗海军上将甚至表示,海军可能会护送菲律宾船只前往礁石,以确保驻守在这些区域的水手获得所需的补给。

然而,这很可能会被中国视为高度挑衅,最糟糕的是,认为美国试图进一步包围北京。

无论美国决定采取什么行动,一个问题应优先于所有其他问题:这些礁石值得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前景吗?

答案毫无疑问是“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