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核战略超级大国的崛起对威慑、军备控制和军备竞赛稳定性的影响

图片源于: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china%E2%80%99s-nuclear-rise-213851

中国作为核战略超级大国的崛起对全球威慑、军备控制以及军备竞赛的稳定性构成了根本性的威胁。专家们指出,中国已经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核现代化计划,到2030年代中期可能导致一个拥有三大核对等大国的世界。中国的核超级大国地位也为整个美国核企业的广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论据。根据分析,第一部分将考虑对中国潜在核现代化的权威威胁评估及其对未来国际安全的影响。第二部分则提供与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核力量相结合的未来情景分析,并将其与美国的战略核力量进行比较。

美国国会战略态势委员会在2023年10月的最终报告中指出,美国的威慑战略必须针对2027至2035年的核威胁环境进行调整。委员会表示,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及其所坚持的价值观正面临来自中国和俄罗斯这些专制政权的风险,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显著增加,这种冲突“可能导致核战争”。

报告进一步强调:“今天,美国即将面临不仅仅是一个,而是两个核对等的对手,每个对手都有通过武力改变国际现状的雄心:这是美国未曾预料到的局面,也未为此做好充分准备。”虽然重大核冲突的风险依然较低,但与俄罗斯或中国的军事冲突风险在增大,随之而来的是核武器使用的风险,可能针对美国本土。

为应对这一情况及其他预计的国家安全挑战,委员会建议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核与常规力量现代化计划,建设更加弹性的空间架构,具备攻防能力,扩展美国防御工业基础,加强核基础设施,必要时实施核军控和核危险降低措施。此外,美国应确保在新兴安全与防御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技术优势。

虽然委员会报告并未提出美国需要多少种类及数量的武器来抵消中国作为核对手的崛起以及俄罗斯核武库的现代化,然而,现代化核力量及基础设施的明显成本,包括核指挥、控制与通信(NC3)、网络和太空支持、投送系统、弹头,以及改进的美国导弹和空中防御(加上先进的高超音速进攻武器和其他抵消敌方一体化空中与导弹防御(IAMD)手段),都可能对预算造成相当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战略以及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军事战略(包括核威慑或使用)的理解问题令人担忧。

此外,评估俄罗斯和中国在核威慑、首次使用或首次打击方面的军事战略规划协调程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习近平和普京展现出了显著的政治亲近,两国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然而,这并不一定表明北京和莫斯科对彼此的核力量或战争计划完全透明。尽管中国和俄罗斯的领导层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持敌对态度,但这种敌对情绪对未来的力量规划影响尚不确定。

军备控制可能为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信任建立和沟通提供一个平台,以及他们对美国的预期。例如,即使中国将其战略核力量建造到1500个已部署战斗部,且搭载在700个或更少的洲际发射器上,中国人民解放军(PLA)仍可能在目前由美国和俄罗斯共同遵守的《新 START》协议的限制之内。然而,一些人对中国愿意参与战略军控谈判持怀疑态度,这并不少见,因为之前的谈判主要是由美国和俄罗斯进行的。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接受与其已部署(可能还包括未部署)核武器及发射器相关的透明度,这是之前未曾允许的。

然而,随着其战略核力量部署数量的增加并逐渐接近美国与俄罗斯的水平,中国在透明度上的立场可能会发生变化。即便如此,军控将是一个既定量又定性上的挑战,假设三大核大国均参与其中。由于中国和俄罗斯在部署的核力量上更依赖陆基导弹,与之相反,美国则在潜艇和轰炸机上部署大量武器。尽管俄罗斯和中国的潜射弹道导弹(SSBN)及轰炸机部队正在改善,但预计美国将在弹道导弹潜艇及战略轰炸机相关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更要认清的是,战略或非战略核武器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大的安全。鉴于有限的国防预算,新一代常规和核武器之间的权衡是不可避免的。美国的国防规划者,包括负责核武器决策的规划者,需要进行各种战争演习和研究,以最大化不确定性,包含非线性事件情景,并在可信的情景下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战略思维。

为了为三核超级大国配置建立基准线,我们预测了未来美、俄和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各国将在多种陆基、海基和空基发射器上部署武器。由于三国之间在地缘战略环境和政策议程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对称性,这一预测结果不可避免。未来十年间,它们各自的核力量现代化进程仍在进行中。无疑,美国和俄罗斯将继续计划升级各自的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ICBM)、潜射弹道导弹(SLBM)和重型轰炸机,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计划则更不透明。

中国的战略思维显然对核武器的威慑和防御功能持有相当微妙的看法。中国领导人显然意识到自己目前与俄罗斯或美国在核战略平衡方面相距甚远。中国可能会渴望实现核战略平衡,作为威慑的主要手段,或可能别无选择。相比数量指标的核战略平衡,从中国领导层的视角来看,核武器作为一项选项,可能更重要的是其在一系列选择中的作用,在必须时用以威慑或进行战争,以及作为支持常规军事行动和必要的强硬外交手段的工具。换句话说,核战略平衡在中国领导眼中,作为量化指标,或许并不如其核武库的定性使用重要,占据其整体政治军事战略中的位置。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仅体现在武器和平台方面,还体现在对军事作战控制的高级大脑和脊柱的开发。这一清单包括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C4ISR)方面的创新,以及其他信息技术以应对网络战争。中国军事战略家已得出结论,战争信息化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未来威慑和防御行动的前提。核武器将为阻止美国或其他军队干预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提供一条途径,正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设计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A2AD)军事行动所示,例如在中国试图接管或封锁台湾时。

中国目前,以及假设在未来的现代化综合效应,旨在使其军队更加灵活,以便更快地识别机会并行动,反映了中国军事思想中的一个传统,即寻求在不打仗的情况下赢得胜利。然而,如果战争无法避免,那么迅速的首击和决定性打击便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因素也表明,中国在与其他核大国的竞争中,不能落在太空和网络领域后面。中国对太空作为未来战争和威慑领域的重视,体现在其卫星发射数量及增强的对接与近距离操作能力(RPO)和可能干扰或摧毁敌方卫星的能力上。

目前,美国拥有3708枚战略核武器,较俄罗斯的2822枚或中国的440枚为多,但仅略多于两国的总和。此外,三大核大国都在进行现代化,并且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作战核武库可能会增加到1000枚。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国在面对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联合攻击时,会面临多大的不利。同一时间需要威慑每一个对手的这一问题并没有明显的答案,但确实引出了重要的政治和战略问题。例如,中国为什么会想要参与俄罗斯对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核首次打击?我们必须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境,即欧洲和亚洲同时危机四伏,或许在乌克兰的升级伴随着美国对中国对台湾的快速攻击行为的抵抗。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中国无疑更愿意按照自己条件解决台湾问题,并以常规力量为主。与普京对北约的核首次打击相比,中国并没有任何附加利益去搭便车。相反到目前为止,中国领导层已经向俄罗斯表示,反对在乌克兰或针对北约的任何核首次使用行为。中国与美国及欧洲之间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没有计划将西方经济转化为辐射废墟。此外,美国及北约对俄罗斯首次打击的核响应将对中国的安全与保卫带来直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