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wttw.com/playlist/2018/05/29/chinese-exclusion-act
1882年5月6日,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禁止了整个民族进入其国境或成为公民,即使他们已在美国居住。
华人移民在几个十年前的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期间开始大量涌入美国,而华人排斥法案则是对日益增长的种族主义情绪,尤其是在西海岸的回应。
随着经济的困难和勤奋的华工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工作,加州人开始将经济困境归咎于华人。
这在美国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经济或政治困境时期,少数民族往往成为替罪羊。
虽然1878年,拉utherford B. Hayes总统曾否决了一项试图禁止华人移民的法案,但加州通过了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州最高法院曾推翻过一项禁止移民的州级法案),最终,针对华人的仇恨在联邦层面上也占了上风,导致了排斥法案的通过。
加州的敌意驱使许多华人移民向东迁徙,来到芝加哥、纽约和波士顿等城市。
许多这些移民在1870年代的横贯大陆铁路工作过,这为他们向西海岸以外的地方旅行提供了渠道。
芝加哥最早的华人公民似乎是T.C. Moy,他于1878年左右抵达。
传说中,他对这座城市的热情信件使得80名亲友在一年内来到这座城市。
1880年,芝加哥的华人数量为172;到1900年,数量增加至1,179。
华人排斥法案限制了芝加哥华人社区的更大增长,不仅阻止了移民的进一步流入,还促使许多移民返回中国,并且对人口结构也产生了影响。
1910年,在芝加哥的1,778名华人中,只有65名是女性。
因此,几乎整个芝加哥的华人社区都是第一代移民,无法扩大其人口。
尽管出现了排斥法案,华人移民仍通过秘密手段继续来到这个国家。
例如,近期在《美国大师》特别节目中介绍的迪士尼插画家兼艺术家Tyrus Wong和他的父亲,便通过假装是美国公民的亲属来规避法律。
在旧金山的安吉尔岛,他们遭受了对于自己村庄和家乡的严格审问,以识别这些被称为“纸儿子”的假亲属。
而在1906年毁灭性的旧金山地震和大火之后,许多华人移民声称自己出生在旧金山,并且他们的文件已丢失。
尽管大多数华人在移民初期驻扎在芝加哥市内的各个地方,他们还是在克拉克大道和范伯伦街附近建立了一个商业唐人街,里面有杂货店、餐馆和家族协会。
随着租金的上涨,华人社区领袖开始在温特沃斯大道和22街西侧创建新的聚居区,即现在的芝加哥唐人街。
在1920年代,社区领袖在新的唐人街建立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象征:华人商人协会大楼,该大楼由设计芝加哥宁静西区公园中的许多大型场馆的建筑师设计。
如今,在这座大楼的对面,坐落着芝加哥历史最悠久的餐厅之一——位于九十年历史的Won Kow(今年已关闭)。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珍珠港的袭击,美国的反亚裔情绪找到了新的目标,即日本人,而中国成为了同盟国。
1943年,华人排斥法案最终被废除,尽管要到1965年其他严格的移民限制才得以解除。
芝加哥的华人社区(以及全美国的华人社区)终于有了自由,得以增长并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