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seattleglobalist.com/2013/01/16/basketball-diplomacy-sonics-in-china/9458
在九江生活的美国人发现我会说一些基本的中文后,典型的对话通常围绕着我的国籍、职业、婚姻状况、薪资,以及我对中国食物的看法进行几轮标准的询问。
然后,话题就转到了一个必然的问题。
“你来自哪个城市?”
“我来自西雅图。”我回答道,心里准备好迎接几乎不可避免的回答。
“啊,西雅图。超音速。”(“超音速”是“Sonics”的字面翻译)
身为西雅图人的我不得不解释超音速队已经搬到了其他城市,现在不再叫超音速,并且西雅图的球迷们总是忍受着在胜利的边缘被夺走的创伤。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对话,虽有些许变化。
当我最初来到中国,在九江大学教英语时,我的中文能力仅限于说“你好”和“素食”。
然而,在这个位于长江南岸的小城市里,我的中文能力迅速提高,因为我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学习语言才能有效沟通。
篮球的话题在中国对美国人来说几乎难以避免。
篮球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运动,在中国人的视野中,这项运动和美国密不可分。
清晨六点,伴随着篮球的声音,各地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们在上课前积极打球。
从小孩子到中年党员,大家都在关注NBA。
“科比”是我男性学生自选的英文名字中最常见的。
NBA现在在中国的主要城市举办展览赛,门票价格往往比美国场馆还高。
对于在中国生活的西雅图居民来说,这种篮球热潮让人感到有些尴尬。
我最早的集体体育荣光记忆来源于超音速的惊艳胜利,以及在1996年NBA赛季中被迈克尔·乔丹和芝加哥公牛击败的终极失败。
如今,我不得不试着用中文,尽力解释超音速离开西雅图的事情。
当然,中国人对西雅图也有着与篮球无关的深刻印象。
地理、国际贸易和文化资产使西雅图在中国享有声誉和影响力,超出我们这个不算大城市的预期。
波音、星巴克和微软在经济导向的中国年轻人中耳熟能详。
《西雅图夜未眠》在中国广受欢迎。
西雅图与功夫传奇布鲁斯·李以及现任美国驻华大使加里·洛克之间的深厚个人联系,进一步巩固了西雅图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地位。
活力四射的经济和深厚的文化联系为提升西雅图在中国的形象大有助益。
但失去了超音速,西雅图在世界上最 populous 的国家面前,缺少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来源。
最近几周,我们经历了一场情感过山车,关于可能的交易的传言不时传出,这可能会导致超音速重生。
如果交易顺利进行,使超音速“返回”,在中国的西雅图居民,例如我,将会松一口气。
在那之前,我仍需向我的中国朋友们解释西雅图的超音速早已不在,他们只能支持奥克拉荷马城雷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