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pewresearch.org/religion/2025/02/26/decline-of-christianity-in-the-us-has-slowed-may-have-leveled-off/
2023-24年宗教景观研究(RLS)为美国的宗教构成、信仰和实践提供了权威的估计。
这一新研究由皮尤研究中心进行,调查时间为2023年7月17日至2024年3月4日,参与者的数量达到36,908名。
我们之前的两次宗教景观研究分别于2007年和2014年进行,均通过电话进行。由于过去十年电话调查的应答率急剧下降,我们在2023-24年对RLS研究的设计进行了改进。
为了招募参与者,我们采用了一种称为基于地址的抽样(ABS)的方法。
这一方法从美国邮政署的计算机化投递序列文件中随机选择地址并寄送邀请信。
这种方法使几乎所有美国成年人都有机会参与调查。
收到邀请信的人可以选择在线、纸质或拨打免费电话与采访员一起完成调查。
最终,共有25,250名受访者在线参与调查,10,733名以纸质形式完成调查,925名通过电话参与。
该调查旨在代表所有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
该研究的大规模使其能够描述34个大都市地区的宗教特征。
数据经过加权(使用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和其他来源的基准),以代表各州(以及DC)和整体美国成年人的人口,按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教育等类别进行统计。
完整样本的调查误差幅度为正负0.8个百分点。
参与率为20%。
对于结果可直接与我们之前的景观研究相比的问题,我们考虑了调查模式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前述两项景观研究采用电话调查,而2023-24年则通过互联网和纸质调查,我们知道不同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受访者对某些问题的回答有所不同。
为了帮助判断新RLS中某些问题结果的可比性,我们在RLS进行的同时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电话调查。
此调查包含了在2007年和2014年调查中曾出现的所有问题。
通过这项实验性“桥接研究”的结果,我们能够对本报告中的长期趋势做出分析。
此次研究得到了皮尤慈善信托基金的支持,后者获得了利利基金会、坦普尔顿宗教信托、亚瑟·温宁·戴维斯基金会和M.J. 默多克慈善信托等机构的资助。
经过多年稳步下降后,调查显示美国基督教的认同比例出现暂时性稳定,略高于61%。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对36,908名美国成年人的巨大新调查,62%的美国成年人认同基督教。
宗教景观研究(RLS)是该中心进行的单项最大调查,旨在提供美国宗教团体规模的权威数据,因为美国人口普查并未收集此类信息。
在过去17年中,我们进行了三次这样的宗教景观调查,每次调查均随机抽取超过35,000名受访者。
这足以绘制出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而且在所有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以及34个大型都市地区的宗教的统计画像。
13576
此次宗教景观研究于2007年开始时,78%的美国成年人认同某种基督教。
这一数字在我们较小的年度调查中稳步下降,2014年调查中该比例为71%。
而在2023-24年的最新RLS中,找到的数据显示,62%的美国成年人认同基督教。
与2014年相比,基督教认同的下降幅度为9个百分点,与2007年相比,下降幅度达16个百分点。
但在过去五年中,自2019年以来,基督徒在成年人人口中的比例相对稳定,徘徊在60%到64%之间。
新宗教景观研究中的62%数字正好位于这一近期范围的中间。
美国基督教的最大亚群体是新教徒,目前占美国成年人总数的40%,天主教徒则占19%。
其他所有基督教群体(包括希腊和俄罗斯东正教、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耶和华见证人等)总计大约占美国成年人总数的3%。
尽管新教和天主教的数字自2007年以来均已显著下降,但新教在过去几年中的比例相对保持平稳,而天主教的比例自2014年以来也保持稳定,仅在我们年度调查中波动不大。
与此同时,认同其它宗教而非基督教的美国人比例在逐渐上升,尽管仍处于单数数字。
目前,1.7%的美国成年人在询问其宗教时表示他们是犹太人,而新调查中的1.2%则为穆斯林,1.1%为佛教徒,0.9%为印度教徒。
非宗教的人口——那些称自己为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或在询问其宗教时表示“没有具体宗教”的人——占新RLS总人口的29%。
这一人口的规模曾经历了一段稳定增长的时期,最近几年却趋于平稳。
关于祷告和宗教服务出席率的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出相对的稳定性。
尽管自2007年以来显著下降,但自2021年以来,表示每天祷告的美国人比例始终保持在44%至46%之间。
在新RLS中,44%的人表示每天至少祷告一次。
同样,自2020年以来,每月至少一次参加宗教服务的美国人比例稳定在30%以下。
在新RLS中,33%的人表示至少每月参加一次宗教服务。
精神信仰在广大人群中依然流行。
例如:
86%的人相信,人们在肉体之外还有灵魂或精神。
83%的人相信上帝或宇宙精神的存在。
79%的人相信在自然世界之外有某种精神存在,即使我们无法看到它。
70%的人相信存在来世(天堂、地狱或两者都有)。
但尽管在这些近期的稳定迹象和持久的精神性中,有些指标可能预示着在未来几年美国宗教景观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年轻的美国人仍然明显不如老年人宗教虔诚。
例如,调查中最年轻的成年人(18至24岁)在以下几个方面,明显少于当今最年长的成年人(74岁及以上):
认同基督教者(46% vs. 80%)
每日祷告(27% vs. 58%)
表示至少每月参加宗教服务(25% vs. 49%)
年轻成年人比年长的美国人更可能无宗教信仰(43% vs. 13%)。
此外,年轻的美国人不如年长的成年人称他们在宗教家庭中长大。
与年长成年人相比,许多在宗教家庭长大的人在成年后仍然保持宗教信仰的人数较少。
这些因素是皮尤研究中心2023-24年宗教景观研究的主要发现之一。
像以往的研究一样,新调查提供了大量关于美国人信仰以及各类宗教实践的详细信息。
在本报告中,我们详细探讨了:
长期下降和近期稳定的原因
RLS和其他近期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美国宗教领域正在发生两件事:
长期趋势(自2007年以来),即各类宗教参与日渐减少,包括基督教。
短期趋势(过去四或五年)则是这些变化有所减缓,甚至呈现平稳态势。
长期下降
导致长期趋势的原因之一是“代际更替”。
较为虔诚、基督宗教占主导的老一代正在逐渐老去,而新一代的宗教信仰水平则较低,基督徒的比例相对较小并且更多的人选择“无宗教”。
此外,景观调查显示,从2007年到2023-24年,每一出生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不虔诚。
什么是出生群体?
在本报告中,我们用“出生群体”来指代在相同年份出生的一组人。
我们将美国成年人分为七个群体:1940年代(或更早)的出生者,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以及2000年至2006年的出生者。
相较于传统的“世代”定义(如沉默世代、婴儿潮一代、X世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这种将出生息封转的方式的好处在于,每个群体同样长达十年。
这种按十年为单位的出生群体也不带有过多假设或刻板印象。
例如,各年龄段的群体都不太可能说出自己每天祷告,较少认同宗教(包括基督教),并且不太可能对上帝或宇宙精神的存在表示绝对确定。
近期稳定
然而,自2020年以来,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出生群体的宗教信仰大致保持稳定。
例如,2023-24 RLS显示,1950年代出生的人在报告中每日祷告的概率(53%)和2024年全国公众意见参考调查(NPORS)(57%)与2020年NPORS的调查结果(55%)相似。
此外,新RLS发现,出生于2000年至2006年的最年轻成年人(在2023-24 RLS中18至24岁)在多种方面与出生于1990年代的第二年轻成年人(现在24至34岁)在信仰宗教、认为宗教在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及每月至少参加宗教服务等方面的宗教信仰并无较大差异。
时间将告诉我们,近期的宗教承诺稳定是否标志着美国宗教轨迹的持久转变。
但不可避免的是,老一代的人数将随着他们逐渐去世而减少。
我们也知道,接替他们的年轻群体宗教信仰水平要低得多。
这意味着,为了让美国宗教景观的稳定达到持久效果,必须发生某种变化。
例如,如今的年轻成年人若能在今后变得更加虔诚,或者新一代成年人能比其父母更加虔诚,那将会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年轻成年人中的宗教与灵性动态是理解国家近期宗教轨迹的关键。
新调查的庞大样本使我们可以详细描绘出全国年轻成人的宗教和灵性的特征。
根据众多传统标准,今天的年轻成年人表现出比年长成年人更低的宗教性。例如,27%的18至24岁成年人表示他们每天祷告,相比之下,31%的24至34岁成年人也如此。
但在54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表示他们每天祷告。
年轻成年人报告参加宗教服务的频率也低于老年人,且他们对上帝或宇宙精神的信仰水平较低。
与年长者相比,年轻人更少认同基督教,并且有更多的人表示他们与任何宗教都无关。
但在关于灵性的问题上,年轻人与年长者的差异却小得多。
例如,所有年龄层的八成以上成年人均表示相信人在肉体之外还有灵魂或精神。
大约70%的18至24岁和75%的24至34岁的人相信在自然世界之外存在某种精神,这略低于74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81%的比例。
在本文其余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和其他主题:
美国宗教群体和宗派规模的趋势
在新宗教景观研究中,62%的美国成年人将自己描述为基督徒。
美国基督教的比例较2014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较2007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
选择无宗教身份的美国人的比例自2007年的16%上升至现在的29%。
基督教和无宗教信仰的长期下降和增长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格。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各种种族和民族、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以及各大区域的居民,基督教的减少和无宗教人口的增加都是明显的。
但这些变化在意识形态上更为宽泛的自由派中则更为明显。
如今,37%的自称自由派的人认同基督宗教,而这一比例在2007年为62%,下降幅度达2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自由派认为自己无宗教的人占51%,相比于2007年的27%上升了24个百分点。
目前,自由派中无宗教数量已超过基督徒,自2007年以来这一趋势发生了显著逆转。
在保守派中,基督徒和无宗教人数的变化也在减少。
但与自由派相比,保守派宗教构成的变化微乎其微,且保守派中仍然有超过绝大多数人认同基督宗教。
这些变化在意识形态类别中呈现出的特征和在政党之间的长期趋势相似。
早先的皮尤研究中心分析显示,民主党和共和党中所包含的基督徒和无宗教群体的比例,较十年或更久以前均有所下降。
然而,基督教的衰退和无宗教的崛起在民主党中显著高于在共和党中。
有关人口群体宗教构成趋势的详细讨论,请参见第一章。
基督教的趋势
在2023-24年RLS中,约四成的美国成年人认同新教,相比2007年减少了11个百分点。
所有主要的新教传统自那时起比例均有小幅下降:
福音派新教如今占所有美国成年人中的23%,而这一比例在2007年为26%。
主流新教占11%,相比2007年17%的比例也有减少。
历史上黑人的新教教徒现在占美国成年人总数的5%,该比例自2007年的7%略微下降。
然而,和整体基督徒人口一样,总体新教人口在近年来却保持了相对稳定,自2019年以来,其比例在40%和42%之间徘徊。
天主教作为一个群体,其人口在更长时间内也保持稳定。
自2014年以来,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11项调查中,只有一项显示天主教认同比例在19%至21%之间波动。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广泛被称为摩门教)在新的RLS中的比例为2%,与2007年和2014年的调查未见显著变化。
东正教教徒占美国人口的1%。
耶和华见证人和其他规模较小的基督宗教团体则占美国基督徒的总数。
对新教的宗派分类
许多新教宗派的群体规模现在表面上略小于2014年,尽管其中一些变化统计上不显著。
这一模式的例外是非宗派的新教。
如今认同这一派别的人口比例(7.1%)与2014年的6.2%相比有所上升。
浸信会在美国仍然是最大的华人民族中的单一宗派。
如今,12%的美国成年人认同浸信会,比2014年的15%以及2007年的17%有所减少。
五旬节教会的分布在美国成人中占4%。
卫理公会和路德宗各占3%的比例,而2%的美国成年人认同长老会。
由于皮尤研究中心的年度NPORS中未包含关于新教宗派的详细信息,因此很难确切知道这些宗派是否在近年来出现了稳定的变化。
新教宗派的分类方法
宗教景观研究(RLS)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其有关宗教归属的详细问题。
所有受访者首先被询问他们的宗教身份(“你是新教徒、天主教徒……犹太教、穆斯林等等?”)。
然后新教徒被问及第二个问题,以获取他们所认同的教会类型的更多信息(“你是浸信会、卫理公会、路德会等等?”)。
最后,依据他们的回答,研究人员会进一步询问与他们所认同的宗派有关的问题。
(有关这些分支问题的完整细节以及这些问题的确切措辞,请参见问卷。
有关英西纸质问卷的完整信息,以及网络/电话管理的英西问卷的说明。)
然后,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者根据受访者提供的宗教身份的详细信息, 将新教徒分为三种主要传统——福音派新教传统、主流新教传统和历史黑人人格传统。
这些新教的分界是重要的,因为每种传统都有自己的信仰、实践和历史。
例如,福音派传统的教会往往坚信个人接受耶稣才是通向救赎的唯一途径,强调向他人传递信仰,最初起源于与已建立的宗教机构的分隔性运动。
相比之下,主流传统的教会通常持有较不独占的救赎观,并更加注重社会改革。
历史黑人宗教传统则因奴隶制和种族隔离的经历而在其信仰和实践中受到独特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新教受访者都认同某一特定宗派。
许多新教徒称自己为“仅为浸信会”或“仅为卫理公会”,有些人表示自己不认同任何特定宗派,或称自己为“仅为基督徒”。
在这些情况下,研究人员在其答案寄送确认,基于他们认为自己是重生基督徒或福音派基督徒的信仰,或根据他们的种族属性将其分类为这三种新教传统之一。
即使继续认同某一特定宗派的新教徒,基于他们的宗派归属,受访者也被分为这三种新教传统。例如,所有的南方浸信会都被归类为福音派新教,而与种族无关,所有的卫理公会都被归类为主流新教,而无论他们对重生或福音派基督徒的认同如何。
有关对新教的更详细分类,请参见附录B。
南方浸信会(SBC)——皮尤研究中心将其归类为福音派新教传统——仍然是美国单一最大的基督教宗派。
今天,4.4%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认同SBC,较2014年的5.3%和2007年的6.7%有所下降。
其他大型福音派宗派包括:
我们将其归类为五旬节教派的神召会(占1.1%美国成年人)
路德宗-密苏里教会(占1.1%),
基督教会(占1.1%),
和美国长老会(占0.5%)。
作为主流新教宗派的联合卫理公会占2.7%的美国人口,较2014年的3.6%及2007年的5.1%有所下降。
此教派近年来发生了分裂,而许多前教堂已“加入更保守的全球卫理公会。”
其他大型主流宗派包括:
美洲福音路德教会(占1.4%美国成年人)
美国浸信教会(占1.0%)
圣公会(占0.9%)
以及美国长老教会(占0.8%)。
在调查中,提到的历史黑人宗派是美国全国浸信会(占1.0%)。
该调查中的其他大型历史黑人宗派包括:
基督教会(COGIC)(占0.7%)
美国国家浸信会(占0.4%)
以及进步国家浸信会(少于0.3%)
非洲卫理公会教会(也少于0.3%)。
认同非基督教宗教的人
选择与基督教无关的美国公民比例自2007年的4.7%上升至如今的7.1%。
总体而言,1.7%的成年人在受访时表示他们是犹太人,与之前的调查结果持平,及皮尤研究中心对犹太美国人进行的2020年调查。
穆斯林、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各占美国成年人口的约1%。
这三类群体的规模自2007年以来都有所增加。
再有0.3%的受访者认可其他世界宗教(如巴哈伊教、道教、拉斯塔法里教、锡克教和传统非洲宗教)。
还有1.9%的美国成年人表示自己与其他宗教无关,包括1.1%的受访者认同于一神教或其他自由信仰,0.7%的受访者认同新世纪(New Age)群体。
关于美国移民的宗教归属
大约14%的美国成年人是出生在国外且认同非基督教的宗教,其中4%的美国移民为穆斯林,4%为印度教徒,3%为佛教徒。
出生于其他地方的美洲移民大部分为基督徒(72%),其中45%为天主教徒。
来自欧洲的移民中,有57%为基督徒,8%认同其他宗教,34%为无宗教者。
出生于亚太地区的移民在基督徒、其他非基督教徒(共有14%为印度教徒、11%为佛教徒和7%穆斯林)、以及无宗教人的方面分布大致均匀。
在中东-北非或者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出生的受访者中,没有足够的样本量以单独报告。
在美国出生,但父母均出生在国外的受访者(即第二代美国人)中,10%选择认同与非基督教有关的宗教。
相比之下,均来自美国出生的美国人(即至少第三代美国人)中,5%选择认同与非基督教的宗教。
更广泛地看,这项调查发现,基督教长期衰退及无宗教人口的上升现象在移民、第二代和家族在美国生活了三个世代以上的群体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在2007年到2023-24年之间,出生在国外的受访者中,基督教比例从75%降至58%,同期,无宗教比例从16%增至26%,认同非基督教的比例也从8%增至14%。
有关美国成年人宗教构成趋势的详细信息,请参见第一章。
种族与宗教群体和会众
与美国公众整体情况相似,基督徒和无宗教人数中,白人比例的下降也是明显的。
调查显示,新研究中61%的基督徒为白人(非西班牙裔),18%是西班牙裔,13%是非西班牙裔的黑人,4%描述自己为多种族或以其他方式,3%是非西班牙裔的亚洲人。
通过比较,2007年时,70%的基督徒表示他们是白人,而13%是西班牙裔,12%是黑人,3%被认为是多种族或其他,1%是亚洲人。
在新调查中,历史黑人宗教传统的92%的受访者自称为黑人,另有4%是西班牙裔,3%是白人。
在其他大多数新教传统中,70%或以上的信徒为白人。
天主教徒例外的是:新调查中54%为白人,36%为西班牙裔,4%为亚洲人,2%为黑人。
在新调查中,90%的犹太受访者为白人。
在印度教受访者中,84%为亚洲人,而在佛教徒中则有56%为亚洲人。
新研究中的穆斯林受访者中,30%为白人,30%为亚洲人,20%为黑人,11%为西班牙裔。
新调查中的无神论者(75%)和不可知论者(74%)也主要为白人;在选择“无特定宗教”的人数中,白人占比较少(57%)。
有关宗教群体种族和民族构成的详细讨论,请参见第24章。
调查问及定期参加宗教服务的人,反馈他们自己参加宗教服务的种族和民族组成,同时在调查问及他们儿童时期所参加的相似内容上也涵盖了这一问题。
在定期参加宗教服务的人士中,约三分之一目前参加的会众的种族或民族构成与他们自己不同。
其中11%表示大多数同道信徒的种族或民族与其不同,而21%表示没有单一的种族或民族构成了大多数。
相比之下,仅有约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童年时参加的宗教活动并未与他们的宗族或民族形成准确的比例。
合理说明,在这些人中,有10%在他们的童年中参加过大多数人属于不同种族或民族的宗教活动,另10%则表示在这些活动中,没有单一的种族或民族占据主导地位。
有关种族在宗教会众中的问题请参见第9章。
美国宗教中的性别差距缩小
近期的新闻报道指出,在年轻的美国人中,男性显得比女性更虔诚,这将是一个重大逆转。
从历史上看,美国女性在宗教信仰(平均)程度上始终比男性更高。
在新RLS调查中,女性在宗教归属、信仰和实践方面的认同仍然高于男性。
与此同时,有迹象表明宗教信仰性别差距在缩小,因为在年轻人中这一差距小于年长者。
例如,2007年,表示每天祷告的女性比例比男性高17个百分点。而在新调查中,女性的祷告比例依然高于男性,但差距缩窄至13个百分点。
在新调查中的老年人(74岁及以上)中,每天祷告的女性比例比男性高20个百分点。
然而,在年轻成年人(18至24岁)中,女性每天祷告的比例(30%)与男性(26%)相似,4个百分点的差距并不显著。
尽管美国宗教性别差距似乎在缩小,但在所有年龄组中,男性的宗教性似乎仍然不及女性。在每个年龄段,女性的宗教信仰至少与男性相似,在许多出生群体中,女性的宗教信仰高于男性。
以童年宗教教育为依据,调查显示,受访者的当前宗教身份、信仰和实践与其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那些声称童年时期宗教在其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人,今后很可能在成年后仍会认为宗教非常重要。
在成长时,宗教在家庭中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受访者的比例为54%。
而那些家庭中对宗教不太重要或完全不重要的人中,只有17%在成年后对宗教表达出了很高的重视。
调查发现,宗教出席率的问题也与此呈现相同的模式。
那些在成年后仍然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的受访者,表示有高于两倍的概率称他们在成年期间也曾如此。
在所有曾被宗教环境熏陶的受访者(比如基督教等)中,努力保持其童年信仰的群体中,那些经历过强烈宗教性质的教育的人,更可能继续坚持其童年宗教信仰。
事实上,在那些在宗教家庭长大并每周参加宗教活动的受访者中,74%至今依然认同童年宗教;而在这一环境中出生的受访者中,仅有15%表示自己无宗教,10%则选择另外认可一种宗教。
相比之下,在宗教环境中长大但几乎不参加宗教活动的人中,50%表示并没有续支持其童年宗教信仰。
此调查未问及与其父母在青春期共同经历的宗教教育。因此,即使是只有35%选择认为不再参与宗教活动的受访者,在面对与其父母建立共同宗教关系时,仍存在着相对较高的及时性。
在美国,40%的成年人表示与青少年处于同一宗教角色的频率未如儿时般频繁。
旋即,只有5%的人说他们如今参加宗教活动的比例更高。
同时,32%的美国成年人表示,如今宗教的意义比成长时的家庭中重要得多。
对比之下,仍有18%的受访者表示,宗教在自己成长时期较为重要。
与长辈相比,今天的年轻成年人较少表示自己有宗教的成长经历。
例如,超过90%的74岁及以上的人表示他们成长于宗教信仰下,其中89%为基督教。
在2023-24 RLS中,大约75%的年轻成年人表示他们成长于宗教信仰下,其中67%为基督教。
今天的老一代中有三分之二表示他们儿时每周都参加宗教活动,只有一半且不到的年轻成年人表示同样。
而在老一代坚持至少可以讲述的宗教教育经历多年的人,其一半曾亲身接收过宗教教育。
而如今的年轻一代只有19%表示拥有相应经历,表明他们儿童时期每天作为重要的宗教传承的一部分有更少教育。
年轻群体中,接受形式宗教教育的概率有两倍于成熟阶段的群体(42% vs. 20%)。
然后回到之前的讨论,年轻成年人对家庭宗教氛围的认同并没有低于年长成年人。
在那些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的成年人中,47%表示家庭宗教信仰非常重要。
在老一代年龄在74岁以上的人中,该比例是44%。
而且,个体在自己一生中精神意识的提升情况与大多数人于青少年時期络绎不绝的归属感相重,尤其是戒律理应能够起着抚慰和回答的作用。
但这种可视化的联系的“粘性”似乎在增强,尽管仍有差怎样的崩区带回了提升的感触和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静观者步伐的逐渐成熟,抵消这方面的隐喻仍然不可避免。
总之,借由安抚的态度,塑造真正的认同才能巩固宗教之根。
在新的调查中,正在抚养小孩的父母中,40%的人表示他们将孩子送进某种宗教教育或私立宗教学校。
相比之下,51%的父母表示他们本人成长期间接受过相当多或者大量的宗教教育,而16%教育略少,33%则无。
不过,关于父母给儿童们进行宗教教育与自己宗教状况的问题并不具备可比性。
该调查并未询问受访者是否(或多么频繁)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的宗教信仰产生互动。
结尾的结果显示,尽管有如此多的宗教传统的宗教教育努力却未必会导致免于拆除宗教传承的信仰。
包括对家庭以外社会影响因素、家庭班级与宗教可以带来的较大与小的变化,但也许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因此在27%的被调查父母中仍需要将其小孩留给这些传统。相对来说是一种极高的固成,令人关注者也将沦为宗教教育的目标,最终形成圆满的宗教文化氛围。在地区内形成变动性因素或倾斜模式。
在新调查中,26%已婚成年人表示他们的配偶的宗教身份与其不同。
这一比例与2014 RLS发现的25%相差无几。
25%的已婚天主教徒在新调查中表示,他们的配偶是非天主教徒,其中14%与其他基督教传统的配偶结婚,9%与无宗教伙伴的配偶结婚。
约五分之一的已婚新教徒表示他们有非新教配偶,包括8%与其他基督教信仰的配偶结婚和10%与无宗教信仰的配偶结婚。
涉及到结婚“无宗教信仰”近一半的提供选择指向宗教信仰内。
这类模式激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进入不同宗教信仰婚姻关系是否导致信仰降低,还是非宗教的人更容易进入宗教混合婚姻?
该调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两者可能都会发生。
同时,与有宗教信仰配偶结婚的非宗教信仰者,普遍的宗教行为有很小的提升。
例如,12%已婚的“无宗教”者,其配偶有某种宗教信仰的人表示他们每天祷告,而与另一名“无宗教”者的配偶相较,比如9%。
另外,13%的没有宗教信仰、正在抚养未成年人并与宗教有关配偶结婚的人表示,他们会把至少一名孩子送去宗教教育,而与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配偶结婚的“无宗教”者比例分析显得微小。
有关宗教文化背景的信息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元素。
因此,确认的依据是,未成年人若流离失所便可能难以保持文化凝聚、以及关注养育方式的影响。
总之,如果将这些与宗教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其披露的信息仍是基于适应性、之后将难以维持维持成长中的宏观视势,从而引发出悲剧。
关于宗教归属问题总体而言,35%的美国成年人在儿童TI时期有过改宗的经历。
也就是说,他们目前的宗教认同(或无宗教身份)与童年信仰不同。
这一比例包括那些从一种基督教宗教传统转到另一种基督教的,以及那些从另一个非基督教宗教转向另一种非基督教的,也包括那些从宗教转为无宗教或其反义者。
新调查显示,共有大约35%的成年人在两者间切换的比例与2014年调查持平。
将数据分为基督教、其他宗教和无宗教三类,可以非常清晰地就表明基督教者失去的人数远远超过加入基督教的基督信者。
80%的美国成年人表示自己是基督徒抚养长大的,但超过四分之一(即所有成年人的22%)已经不再认同基督教。
我们使用“宗教转换”一词,而不是更常见的“皈依”等术语,因为信仰身份的变化发生在所有方向,包括从有宗教转向无宗教。
也即使信仰身份的变化并不需要形式化的仪式或宣告。
我们通过两个调查问题测量宗教转换。
第一个问题问:“您现在的宗教是什么?”
第二个则是:“考虑您童年时期,您是信奉何种宗教的人?”
通过比较受访者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查看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幼年信仰间是否存在变化,或更替或切换的信仰。
不过,这两项问题也可能不会捕捉到所有变化。例如,它们无法揭示一个人是否进行了多次切换,或一个人是否离开了童年宗教并后来又回归,宗教的转换强调的是受访者在调查时所持的信仰与其童年时期宗教的身份之间的差异。
在对比中,显而易见的是,旧有宗教的被认同已经使基督教的认同大为下滑,为此95%标明其为基督教信徒转为无宗教信仰者的比例是现有信教者的简单,比率比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基督教者的萎缩。
较对生活经验和可及的认识等实情影响相比较,基督教出示的内涵面则显示出各自转换的过程足够缓慢。
然而,通过教育转变而产生的无宗教信仰”的比例要获得更多。
也就是说,持有宗教信仰群体中有6个前基督徒进入无宗教群体的出现反应以及随之而来的混淆等感知的进入或转移现象。在基督教界,其变化的数字则象征着基督教者转换为无宗教信仰者。
通过这种形式的强调,形成权重表达,甚至构成产生反向的印象是无实。
通过这项较为生动的显现,进行进一步的类比以及断言重组,艺术手段的拓展开始交织。
简而言之,宗教的转变分布呈现出十足浓厚的生动表现,而信仰之间的桥梁有可能连结着更多的现实情况。
通过对群体结构的强调,正在显示着失去与获得的组织。而这些表现将比复杂的反映仅停留于一般的形式以及神话中捕捉心理依据。
此外,通过对信仰身份现象的分类来反映宗教的转变问题。这是有目的性的,不至于对非宗教的冗余进行定义,有意义也是应该的。不论整体的界别,指的是并不是宗教的相关功能。
而现今在美国流行信仰的变化,其中不仅保留某种形式的幼年信仰,且在宗教过程中所接驱的审美性存在。
另一种类型的宗教转变是相对较往年更具感召力的推动力,即将变得更为精神并体现出相对应的身份特征。其中,略显较为确立的精神信仰似乎为其余宗教信仰——由于主观的波动也具备相互的引导作用。
在询问他们的灵性如何在自己一生的变化下,认为增加灵性的美国人呈现的比例是减少灵性的美国人的四倍(43% vs. 11%)。
与其他成年人(尤其是认为灵性有所下降者)相比,灵性已增强人群的灵性不仅增强而且还表现出接下来应该得到这些永恒的存在感。
对人们的精神复兴思考的宽度则显得新兴较小,对灵性的转向表现及表现与更长时间形式的意外曾经不易受人的制动。
较大比例的美国公众坚信超自然力量并会在某种形式中回归。
言外之意,年轻人随着相应的时间范围内更少的传统宗教信仰对精神性等认同感在体现,年轻人更是发出访问重新构建事物精神存在的希望。
从整体上通过成人在信仰层面的转变,儘管在内外文化成为一个鲜明而复杂的情感,但此相应保留着对精神感受的持久引导。
美国公众的量身修饰无疑显出在潜在形成数个区域状态的龄间卷缩呈现。
在宗教服务出席的具体调查中,的2023-24RLS发现,在宗教服务的出席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大部分年轻成年人表示他们一年参加宗教服务的次数不超过几次。
在出生于1980年代之后的人中,半数或更多表示他们很少或根本不参加宗教服务。
而对比年长成年人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则显著更高。此外,57%的老年群体表示他们加入一个宗教团体的样本,一个在年轻成年人中则只占27%。
这是否说明宗教服务的出席率有所下降?不一定。
仅从年龄间的差异并不能说明参与率降的前奏,因为理论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宗教服务参与率可能升高。
而可以推测如今年轻的成年人在中年或退休时的参与率可能高于当下相应的比例。
此外,我们不具备关于宗教服务出席的明确长期趋势线,因为新调查的发现无法与之前的研究的结果直接比较。
在2007年和2014年进行的早期调查是通过电话进行的,而新的调查主要通过互联网或纸质的手段进行。
先前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方式在回答“你多长时间参加宗教服务”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可能产生显著差异。
这使得我们很难判断宗教出席的长期变化情况。
然而,短期趋势线显示,至少每月参与宗教活动的美国人群体数量并没有显著变化。在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的NPORS中,33%的人报告每个月参加一次或两次的宗教活动。
这与2023-24 RLS的调查结果一致,且与2024年NPORS的32%相差无几。
关于信仰随时间变化的调查发现,受访者描述可以阐述自己宗教信仰的精确变动最普遍的方式是,表明自己的信仰并没有改变(44%)。这一部分的受访者包括那些曾表示在某些方面变得更虔诚和一些时候灵性削弱者,以及强调在如何理解和期望宗教存在的前提下进行的前沿及模糊的差异感知。所以他们在多次变动中感到的无二多,而心理层面上,信仰也会受到部分影响。例如当被询问祖辈们如何特别不会因为过晚使来自年长直至40岁的大多数人所接属的时间感。
新RLS还发现,年轻成年人声明自己宗教变迁相对减少的比例超过成年期所带来的增大的现象。
相比之下,年长的美国人在直面表现变化之后,也表现出更高的宗教性比下降宗教者的比例。
调查表明,随着时间间隔变化的生命周期中的空隙,在人们的重大改变正使得未成年人完成反转与增长的持续态势。
此外,在2016年至今的宗教景观研究中,针对年龄指向非常明显的观察指出,并没有证据表明年龄增长周期能带来更高的宗教信仰频率。
即便是调整为惯常性质的变化也是毫无意义的,若果个人在漫长人生的回溯下,保持何种内心承诺,其所需的忠贞会逐渐沦为其放弃。
这些发现与相应逐渐趋于呈平稳系统交织进展,但未来的方向和全体采用为持久的目都会出现一定相应的波动。
这显而易见的展现出,过去180年没有实施过显著的社会制度的变化背景。
换句话说,无论是在引导社会普遍的教育变革的全面现象均来自新收窄显现并推动人们摆脱精神的背景。
通过推动点表明在他们的努力中将导致对基督教层面的锁定风险加剧,最后的实证存活的感知数量显得愈加微妙。
在有效脆弱的时代,正在揭示出宗教的压制,在社群基础上超出原有的社会平衡,形成相应的放大与裂变现象,给人以深度反思。
总的来说,基督教的信仰变化部分也表明基督教者的宗教中脉并未经历过长时间的表现反转和增强。
在关于基督教信仰的三大主流派群体中,若文都不同,基督教的实质性焦点是否发生变化有所不同,基于基督的各自陈述,是否向往已不那么清晰。
如今的基督徒在各大宗派的相关信仰进行短暂的摇摆,变迁之间的单一归属和吸取其他宗教的做法,变换多的可能性往往并未显现。这样所需有一个比有形归属做法从而引出了一种更广泛的敬畏状态,这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接续维系需要。[Property_Value]
整体来看,基督教的信仰可能有部分下降的显现,但在大部分信仰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的趋势。
换句话说,基督教者对“强烈信任”神/宇宙精神的绝对信仰水平却略有下降。
新调查在基督徒中信仰上帝和宇宙精神的绝对信心有所低度,大幅下降到73%。
这比2007年时(80%)有所减少。
与此同时,基督徒中关于来世核心的强烈信仰稳定或小幅增加,其中对于在宗教灵性和道德的提升,来世的信仰呈现出更加稳定的趋势。
宗教与政治日益极端化
美国在政治上极化,而宗教则与国家的政治分化密切相关。
但2023年和2024年进行的最新宗教景观研究显示,宗教与政党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肤色和民族中有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宗教信仰比较强烈的美国人更倾向于认同或倾向于共和党,并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保守观点有远高于宗教参与率低的人。这无需否认美国个体的政治意见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年龄、性别、教育、地理和社会经济地位。
在这些问题上,宗教和政治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种族和民族类别中存在重要差异。
无疑,在未来不久的社会终极平衡中,仍有许多模糊的机会与各个群体之间的互补等待介入重大变革。
在令人焦急的矛盾局势下,如何能对年长的传统宗教展现出新的关注,令我们有重塑与感受未来宗教信仰的希望。
即便在美国内部背景越来越趋向复杂,对无宗教人群与宗教信仰群体之间的差距发展呈鲜明对比。
随着未来新型思潮逐渐成形,将宗教与政治划分的细熬意外交织延展,而各类政治立场的表态也呈现出强烈的局限性与反思问题。
换句话说,在美国社会,当传统宗教并不能完全代表出宗教的心态时,通常需要强调宗教在多样寿命中重生与重塑的机会。
这些不同的示意可以在宗教的定义中变成一个各自励志的构成,在未来的宗教场景中,可能会以不同的表现得益于灵性及社会价值,从而建立更为宽广自如的生活方式。
总而言之,保持自身宗教观对未来的可能发展貢献了可期的分析与展望,也令人期待今后的进展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