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我的中国根源:珍妮特·吴

图片源于:https://www.bostonmagazine.com/travel/2020/01/14/janet-wu-china/

作为一名驻波士顿的彭博社记者和主播,珍妮特·吴在追寻自己中国文化根源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

据统计,波士顿有32,667名拥有中国血统的居民。

在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和家人第一次返回中国。当时我住在迈阿密。

我记得大家都说:“这是你的故乡。”但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文化冲击。

我不会说语言,吃饭时用筷子显得笨手笨脚,饮食和习俗都让我感到陌生。

那里的每个人都像和我没有任何共同点,他们很吵,有时还会吐痰、打嗝,吃一些我觉得恶心的食物。

我曾对中国感到愤怒,因为它摧毁了我父亲的家庭。

他出生在中国,原本不打算离开。

在内战动乱期间,他正在寄宿学校上学,而他的父亲告诉他:“暂时不要回家。”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见过父亲。

我听过许多那个时代的故事,却无法理解一个国家为何要杀害自己的艺术家、知识分子和音乐家。

在我眼里,这个国家是压迫的、丑陋的、严酷的。

后来,随着我上大学,我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的遗产。

当时我开始环游世界,去尼泊尔和巴基斯坦攀山,去泰国潜水,去蒙古徒步旅行。

我再次去了中国,因为我的大学男朋友,一个白人,正在那里参加教学奖学金。

我开始通过他的眼光看待中国。是的,一个华裔美国女孩正通过她的高加索男友来发现中国。

这一次,我确实感到更多的自豪和联系。

在年轻时,你不容易接受不同的事物。上大学后,我渴望拓展我的视野和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对我影响深远的事情。

我会去博物馆,站在艺术品前面看好几个小时。

我记得在北京吃到令人震惊的面条,那些面条是手工拉制的,在汤中浸泡前被巧妙地切好。

面条顺滑可口,煮得恰到好处,我突然为那些只知道超市干面条的美国人感到遗憾。

那次旅行激发了我一生的目标。

我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说中文。

为了满足外语要求,我在耶鲁大学学习中文。

我记得了一些汉字,足以找到酒店并解决饮食问题,但我不能用中文表达思想,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悲伤和沮丧。

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会请长假去中国,沉浸在语言和美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