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泉镇挖掘历史:重访1885年华人屠杀遗址

图片源于: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5/03/10/when-an-american-town-massacred-its-chinese-immigrants

岩泉镇位于怀俄明州南部,在一片砂岩悬崖和鼠尾草的荒野中悄然崛起。

它曾是一个衰退的矿业小镇,如今鹿群在街头悠闲地游荡。

一块百年历史的标牌矗立在市中心的铁路旁,写着“岩泉煤的故乡”。

矿井几十年前关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工人们开始在镇下填充水泥状的灌浆,以防止地下的隧道塌陷。

近日,在一个公园中出现了几条可怕的裂缝,那里曾是天主教教堂和前斯洛文尼亚社区礼堂之间的一英亩土地。

州政府决定应注入更多的灌浆。

但在此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地表下还有什么。

在今年七月的一个寒冷早晨,一小组手持铲子、抹子、刷子和其他工具的人聚集在公园中,开始挖掘表层土壤。

在几天的工作中,他们挖出了整齐的方形区域,最终挖出一个大约一米深的地下室。

他们用桶装走土壤,倒在矩形的筛网上进行筛选。

好奇的邻居们时常路过偷窥。

这群的领头人是来自爱荷华州格林奈尔学院的三十八岁历史考古学家劳拉·吴。

她专攻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华人移民美国的研究。

她穿着考古学家的工作服装,配有工装裤、靴子和宽边太阳帽。

吴及其同事们正在寻找岩泉镇华人居民留下的文物。

他们的一个期望是找到平坦的厕所痕迹,以及粪便和垃圾。

“那将是惊人的,”她告诉我,解释说垃圾堆里充满了日常生活的线索。

吴的团队还在寻找一层黑色木炭的压平层——一种“燃烧层”,这将表明他们发现了居民进行的暴行遗迹。

1885年9月2日,发生在岩泉镇的一起种族恐怖事件,至少有28名华人居民被白人矿工杀害,华人社区被焚毁。这一恐怖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事件之一。

今年夏天,市政领导计划在挖掘工地的那块土地上竖起一座名为“安魂曲”的纪念碑,以纪念屠杀发生140周年。

地方官员已允许吴的团队挖掘纪念碑计划的基址,以确保这一设施的安装不会损害埋藏的文化遗产。

吴和她的同事们以十厘米的间隔进行挖掘和筛分。

他们在大多数日子里都由前怀俄明西社区学院历史与考古学教授达德利·加德纳陪同,他可能是这场屠杀的世界顶级专家。

他花了四十多年研究岩泉镇的华人社区,有时还需克服居民对探讨过去的抵触。

“有些社区的残余记得他们的亲属曾参与华人屠杀,”他告诉我。

经过一周的挖掘,吴和她的团队发现很少有完好的文物可供挖掘。

1913年,学校在原华人社区的场地上建成。

学校后来被拆除,但建设确实扰动了地下土壤。

于是他们决定向公园的东北角移动,以看看这个位置是否会更有成效。

几天后,考古学家保罗·霍恩比克发现了可能是华人住宅的横梁和木材。

与此同时,格林奈尔大学的本科生乔治·马特斯则发现自己挖掘到了考古学上相当于钓到鱼的成果。

“他不停地发现东西,”吴告诉我。

一枚硬币、一片釉面石器、一寸骨头的碎片。

在一米左右的深度时,马特斯开始挖掘木炭层,就像他蹲在一个壁炉中。

他挖掘出了一个融化的玻璃罐,接着是一个完整的猪下颌骨。

他发现了:燃烧层。

“我意识到,我正站在怀俄明历史上最可怕事件的上方,”他说。

但考古学家们已没时间了。

他们的资金只能支持两周的挖掘。

在最后一天,他们用铝箔包裹了木材以保护它们,并铺上了园艺防水布。

他们把土填进洞里,并在上面放上了草皮。

揭开过去将不得不等到另一天。

暴力往往有一个明显的原因,容易被识别——侮辱、嘲讽或者不满。

但追踪更大的模式则具有挑战性。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暴力是一个困难的主题,”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曾写道。

“暴力是由孤立的个体,小团体和大型暴徒所实施的;其针对对象既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人群;其目的多种多样(有时甚至没有明确的理性目的)……它源于犯罪意图,也源于政治理想主义,既有完全个人化的对立,又有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对立。”

正是黄金热的承诺吸引了大量华人移民前往美国。

他们将海洋彼岸的土地称为“金山”。

1850年,华人在旧金山首次受到热烈欢迎,然而随着人数的增多,针对他们的情绪迅速恶化。

骇人的种族暴力事件在矿区爆发。

加利福尼亚州的最高法院裁定,华人对白人的证词不予受理。

政客们意识到机会,开始呼吁驱逐华人民众。

在1870年代,随着长期的经济衰退关闭了许多商店,大量白人工人失业,反华运动加速了。

1882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后被称为《华人排斥法》,此法禁止华工入境。

但船只还在源源不断地将华人送入美国,他们找到了绕过法律的路径。

愤怒的白人工人、小商店老板甚至一些知名社区领袖很快决定采取行动。

1885年2月,因镇内两个华人团体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一颗误射子弹打死了一名白人市议员。

愤怒的白人居民团结起来,强迫三百多名华人离开镇子。

这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凶残阶段的开场,当时很多社区驱逐了自己的华人居民,被称为“驱逐事件”。

然而,驱逐并非立即发生。在一段时间里,反对华人移民的愤怒似乎被抑制住了。

但随后,1885年9月,在岩泉镇,这种愤怒终于迸发出来。

岩泉的故事与许多美国西部的地方相似,开始于横贯大陆的铁道。

此前,将成为怀俄明领地的区域是一个短暂停留的地方,拓荒者们在此停留,继续向西进发。

但随着联邦太平洋铁路的铺轨人员在平原上开辟铁路,城镇在他们身后应运而生。

火车需要燃料,从而使煤矿业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行业之一。

1868年,南方一条名为苦水溪的小河以南发现了一条非常厚的烟煤层。这导致岩泉的建立。

到1875年,城镇人口已增长到约1000人,其中有500名工人,主要是来自英、威、苏、爱、斯堪的纳维亚的移民,他们在联邦太平洋铁路工作。

这是一种艰苦的生计,工人在地下的“房间”中成双作业,通常每个房间长四十到六十码。

他们使用镐和黑火药提取煤矿,随后由驴子将煤矿拖到地面。

工作环境危险重重。

1869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冯代尔矿,发生了一场地下火灾,导致超过一百名工人遇难。

1875年11月,岩泉的标准煤矿工资为每挖掘一蒲式耳煤付四美分,这意味着工人的日收入在两到四美元之间。

随着冬天的临近,公司官员们试图提高生产效率。

关于接下来发生的事件,细节众说纷纭。

矿井执行官们称工人拒绝按要求工作的命令。

矿工们则坚称他们的工资被削减,且公司违背了降价出售商品的承诺。

十一月上旬,罢工矿工们纷纷罢工,而公司官员迅速采取行动雇佣新的劳动力。

1875年11月13日,天气寒冷多雪,罢工矿工感到震惊,看到美军士兵从火车上走下,刺刀在寒冷的空气中闪烁。

“天哪!”一位矿工喊道,“军队到这里来了!”

在同月稍晚,联合太平洋铁路的高管和领地新任命的州长乘坐一列满载华人工人的火车到达。

当士兵们站岗时,矿井公司官员立即安排华工上岗。

他们还在新闻上张贴了受雇白人工人的名单——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得以返回,且并不再做进一步谈判。

矿井的开工作业恢复,雇用了150名华工与50名白人工人。

公司还在城镇北约四分之一英里处的一个鼠尾草平地上为新的华人工人搭建了原始住所。

白人矿工讥讽地称这个华工营地为“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