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反制措施成最可能回应

图片源于:https://thediplomat.com/2025/03/how-china-can-retaliate-in-the-us-trade-war/

来自华盛顿的不一致贸易政策让北京处于十字路口,令其没有清晰的应对路径。 这使得反制措施成为最可能的回应。

美国利用关税作为实现多种目标的工具,无论是与贸易相关还是其他领域的目标,都将引发各国的不同反应。特朗普总统的两届政府以及拜登政府都对中国实施了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但目标和策略各不相同。面对多届政府在对华经济政策上的混乱信息,了解特朗普政府当前试图实现的目标、不同贸易壁垒的实际影响,以及北京可能如何反制、回应和适应对其出口的关税上升显得尤为重要。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经济压力被用作迫使北京坐到谈判桌前,以解决双边贸易不平衡。这些谈判导致了2020年1月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该协议要求北京在2021年12月31日前将对美国的制造品、农产品、能源产品和服务的进口量提高到2017年水平以上。 提升美国进口量是谈判减少2018年关税的前提条件。随着疫情和房地产市场危机导致中国经济放缓,其承诺未能如期兑现。

而拜登政府使用关税的目的是不同的。政府希望通过保留高额关税和实施针对关键技术的出口管制来保持美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拜登政府的目标显然是抑制中国的技术能力。

目前的特朗普政府已经将对中国的关税从10%增加到20%。这一次,征收关税的理由是惩罚中国在美国阿片类药物危机中的作用。

在特朗普的前任期内,北京能够通过将产品转向关税豁免国以规避部分关税,而这些商品随后再被运输到美国。这一次,特朗普可能试图通过对第三国(如墨西哥)征收更多关税来堵住这一漏洞,尽管他在官方上将这轮关税与芬太尼走私联系在了一起。

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回到特朗普,针对自中国进口的关税背后的理由变得越来越宽泛和不聚焦,已远远超出了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范畴。

来自华盛顿的不一致贸易政策让北京处于十字路口,令其没有清晰的应对路径。然而,中国仍有多种反制选择,其后果将对美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2月1日,特朗普首次提高关税时,针对来自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的进口税率提高了10%,这得到了北京的强烈回应。中国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宣布对来自美国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气进口加征15%的关税,并对美国的原油、农业机械以及某些汽车和皮卡加征10%的关税。此外,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通知称,将对25种稀有金属产品实施出口管制,这些矿物用于核心技术(如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中国商务部还将美国公司PVH集团和Illumina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UEL)。最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正在对谷歌进行反垄断法调查。

在特朗普将对中国的关税翻倍至20%后,北京再次进行了回应,针对许多美国食品和农业产品(如鸡肉、牛肉、猪肉、小麦、大豆和高粱)增加了10%至15%的关税。同时,还将额外15家美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并将10家公司加入UEL。

在多方面进行的反制措施表明中国愿意采取广泛措施来回应美国。若特朗普政府继续施压北京,而没有清晰一致的信号表明贸易争端可能如何解决,北京可能会选择更有力的选项来反击美国。

许多美国农民依赖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尤其是在大豆、玉米和高粱行业。然而,中国可以更轻松地从像巴西等较少敌对国家替代美国的农业进口,而美国则难以为自己的农业商品找到新的市场。因此,针对美国农业产品的报复性关税成为中国的低悬选项。未来,北京可能通过进一步的进口限制、检查和额外关税加大力度。它还可能进一步扩大这一做法,拒绝某些转基因生物(GMOs),这在美国农业部门与中国之间曾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中国在2018年对特朗普政府首轮征收钢铝关税的回应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打法。这迫使美国政府为美国农民提供大规模救助,抵消了由关税带来的收入。尽管中国对美国农业进口的关税是可预期的,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在农业层次之上,中国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和限制也是一种措施,而北京已经开始对此进行实施,以应对拜登政府和当前的特朗普政府。中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了全球产量的约60%和85%的加工能力。尽管美国已经意识到这种依赖风险,但建立替代方案并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因此,施加对这些重要矿产的出口管制,将继续为北京提供显著的杠杆。

中国还可以对特定美国公司和其他跨国公司采取多种对策,例如资产冻结、交易禁令、制裁或黑名单,暂停或取消并购交易,并展开调查。这些举措将被北京计算在内,以最小化失去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的风险,这一问题一直是北京被迫处理的,同时又损害美国顶级企业。

例如,中国监管机构此前减缓了对英特尔公司以52亿美元收购以色列Tower Semiconductor Ltd.的交易审查,以及芯片制造商MaxLinear Inc.以38亿美元收购台湾硅动科技的交易审查。跨国公司需要获得北京的批准,以确保进入庞大的中国市场。此外,中国的网络空间管理局(CAC)可以对美国科技公司进行调查。例如,在2023年,CAC对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进行了调查,并发现其产品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英伟达也在反垄断调查之中,很可能影响了其股价;中国是英伟达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中国将继续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对美国的关税和出口管制提出异议。由于美国持续阻挠上诉机构的法官,WTO目前缺乏争端解决机制。尽管如此,成员国仍可以提出投诉并请求咨询以解决贸易争端。鉴于其在WTO创建中的作用,放弃国际贸易规则的做法无疑会削弱美国的国际声誉。此外,WTO可能寻找解决方案来改革上诉机构,以解决贸易争端。目前,中国已经对美国提起了19起案件,如果上诉机构改革,华盛顿可能会输掉这些判决。

除了纯粹的报复之外,北京一直在加强其经济以抵御关税,通过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例如,中国向出口企业提供出口退税,这基本上是在帮助出口商报销增值税和消费税,使其商品在海外市场更具竞争力。然而,在2024年11月,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改变了对成品油、光伏产品和电池等产品的退税率,而铝、铜以及某些油脂的退税则被取消。这使得这些行业的中国企业面临更高的出口成本,可能降低其竞争力并影响全球供应链。这将促使企业建立可持续的国内供应链和市场,这与北京减少对出口依赖的更广泛战略一致,从而使中国经济在冲击关税上涨时变得不那么脆弱。

通过取消对某些对美国供应链或消费市场至关重要商品的税收减免,中国制造商将减少对美国的出口。虽然这可能作为贸易协议的预防性让步,但这一减排将对使用来自中国的这些投入的美国市场造成压力。这种影响可能会在全球大宗商品中成倍增加,例如铜和铝,尤其是对于中国是全球主要出口国的商品。

调整税收减免和激励措施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吸引人的选项,因为它完成了多个目标:纠正国内经济问题,如产能过剩和依赖出口,同时对美国供应链和市场施加压力。北京甚至可以将这些行动标记为非报复性,因为它们在技术上减少了产能过剩——这一做法正是华盛顿对中国的指责。中国政府可以辩称它正在通过减少出口激励来处理不公平贸易行为,从而将重任交给美国。

自2018年贸易战开始以来,中国一直在寻求美国市场的替代品,并实施措施以增强其经济在关税面前的韧性。 从2018年贸易战的首次回合和“第一阶段”协议的崩溃中吸取的教训是,中国不会依赖与美国的谈判。相反,在特朗普政府发起每次升息关税或贸易壁垒时,中国更有可能作出回应。

如果特朗普政府确实希望利用关税来解决芬太尼危机或其他任何希望与中国谈判的问题,他们必须小心不要低估北京对关税的更高耐受性及其更强的反制意愿。在没有清晰指示显示哪些关税与哪些问题相关联的情况下,说服北京某些问题可以通过谈判以互利的方式解决可能会很困难。结果可能是两边都不知道如何结束的经济痛苦的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