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merics.org/en/merics-briefs/chinas-national-peoples-congress-2025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三月初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提升国内消费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比仅为40%,而欧盟和美国的占比分别超过50%和70%。
就在几天前,党的总书记习近平表示,提高消费对经济安全至关重要,进而隐含提升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这使地方政府面临更大的压力,地方政府负责85%的公共支出,必须通过社会保障和福利措施恢复消费者信心。
李强承认,国家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技术竞争以及国际环境的安全挑战,还有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例如中国的金融和财政系统。
他还承诺到2025年,中国的GDP增长目标为5%,这是连续第三年设定这一目标,显示出北京期望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因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威胁着这一世界最大贸易国家间的贸易战。
多年的经济不确定性以及疲软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让消费者变得谨慎,但中国领导层现在显然决心扭转这一趋势。
然而,这一切并非易事。北京已显著提高了允许的债务上限,将赤字率设定为大约4%,比2024年高出一个百分点,并使新增政府债务总额预计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约1.5万亿欧元)。
中国将发行1.3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其中包括3000亿元用于补贴旧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和4.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
与2024年相比,这意味着额外增加2.9万亿元人民币(3700亿欧元)用于提升公共服务和农村发展,帮助地方政府再融资公共债务,增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支持关键领域的研发。
它还将收购在下滑房地产市场中的物业。
提升私营经济、消费和技术发展,确保就业和福利,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清理资产负债表和重组公共债务,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待办事项。
不过,他们仍然有很大的动力将支出引向技术政策,因为其在政策计划中的突出性和持续的人工智能热潮。
此外,鉴于私营经济促进法尚未在NPC上进行表决,地方政府可能会觉得可以继续通过随意对私营企业罚款来弥补预算缺口。
德国东亚研究中心政治与社会项目负责人Katja Drinhausen表示:“5%的增长目标是北京发出的信心信号,尽管经济状况仍然是中国的一个敏感问题。
考虑到政策愿望清单、地缘政治逆风及国内挑战,中国的新财政空间提供了回旋余地。
但地方政府缺乏收入来源来资助其待办事项,意味着提升国内消费仍然是一项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