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船舶制造业面临严重挑战,因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领头羊

图片源于:https://www.defensenews.com/global/asia-pacific/2025/03/11/chinas-shipbuilding-dominance-a-national-security-risk-for-us-report/

在仅仅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已成长为船舶制造行业的主导者,占据了全球商业船舶建造市场的一半以上,而美国的市场份额则下降至仅0.1%。这给美国及其盟友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挑战,华盛顿智囊机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2024年,一家中国船舶制造商建造的商业船只总吨位已超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整个美国船舶制造业的建造总吨位。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军舰队,该报告指出。

报告称:“美国及其盟友船舶制造能力的削弱,对军事准备构成了紧迫威胁,减少了经济机会,并助长了中国的全球力量投射野心。”

近年来,对美国船舶制造业低迷状态的担忧日益加剧,因美国正面临来自中国的日益挑战。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有意重塑世界秩序。在去年12月的一次国会听证会上,高级官员和立法者纷纷呼吁采取行动。

上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告诉国会,他的共和党政府将“复兴”美国船舶制造业,专注于商业和军用船舶,并将成立“白宫船舶制造办公室”。

特朗普表示:“我们过去制造了很多船,现在几乎不再制造了,但是我们将非常迅速地开始制造。这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今年2月,四大主要工会的领导人呼吁特朗普加强美国船舶制造,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该行业主导地位实施关税和其他“强有力的惩罚”。

中国船舶制造的战略重要性以及安全港口的相关挑战引起了广泛的认同,CSIS中国力量项目的高级研究员马修·富纳伊尔表示。富纳伊尔指出,船舶制造领域的担忧是“相当两党间的问题”。

报告指出,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在过去二十年间经历了“惊人的变革”,从一个“边缘角色”转变为全球市场的主导者,中心则是国有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

与此同时,中国大幅扩大了其海军。去年,CSIS的评估发现,中国正在操作234艘军舰,而美国海军有219艘,尽管美国在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方面仍占优势。

在为美国提供与中国竞争的建议时,研究人员关注了中国公司利用北京的“军民融合”战略,这模糊了该国防御与商业部门之间的界限。

他们发现,CSSC同时建造商业和军事船只,向包括美国盟国丹麦、法国、希腊、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国外客户出售其三分之三的商业产品。这些外国公司因此向也制造军舰的中国船厂注入了数十亿美元,推动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并为中国防务承包商提供了关键的双用途技术,报告称。

CSIS的研究人员建议,作为长期解决方案,美国应投资重建其船舶制造业,并与盟友合作,在中国之外扩大船舶制造能力。为短期内,他们建议采取措施恢复竞争环境,并“打破中国模糊的双用途生态系统”,例如对中国制造的船只收取停靠费,并切断与CSSC及其子公司的美国金融和商业联系。

特朗普政府提议对与中国有关的船只在美国港口停靠征收新费用。由黑石集团牵头的财团上周同意收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侧的两个港口在内的全球43个港口的股份,这些港口的原拥有者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综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