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国家安全战略初显轮廓

图片源于:https://www.aspistrategist.org.au/trump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from-pax-americana-to-pact-americana/

在经过100天的行动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战略逐渐清晰。

他的第二任期似乎采取了一种‘通过实力实现和平’的策略,这一说法最早由2024年美国参议员罗杰·威克提出。

这意味着美国的力量将专注于少数主要任务,通过无情的优先排序来增强国家安全,而不至于资源过度耗竭。

自此,‘美国和平时代’的时代已然结束,美国不再支持全球自由秩序。

一个新的框架开始浮现:‘美利坚协议’(Pact Americana)。

软实力不再,联盟关系变得交易化,安全保障也变得有条件,美国的实力主导着交战规则。

六个支柱似乎正在定义特朗普的战略。

首先,特朗普可能寻求自己版本的门罗主义;主导西半球直至中国海岸,同时减少在其他地区的军事存在。

预计会采取激进措施来应对中国和俄罗斯在拉丁美洲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尤其是涉及矿产开采和重要基础设施方面。

与此同时,特朗普希望与俄罗斯实现重置——可能会解除制裁,以鼓励在能源、北极安全和反恐等领域的合作。

这种重新调整反映出一种努力,以防止莫斯科完全成为北京的附属国,尽管这种做法引发了北约盟国的质疑。

其次,特朗普对本土安全的重视将重新塑造美国的全球军事姿态。

在欧洲和中东的部队减少可能伴随军事力量的战略重新部署,重返美国本土和太平洋地区。

预计会对美国北方司令部进行重大投资,将其任务从北极扩展到南部边界,以应对与中国相关的贩毒集团走私芬太尼。

科技将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机、导弹防御系统和先进传感器将成为增强西半球防御的基础。

第三,特朗普的第二届政府意味着严格的交易外交。

联盟和安全保障将依赖于直接的、可量化的回报,例如军售、获取重要矿产或有利的贸易条款。

开放式的安全援助,包括对乌克兰、科索沃和巴勒斯坦的援助,可能会消失。

一种“矿产换军事援助”的理论可能会出现,将美国的支持与资源开采交易挂钩,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

对外军事销售将是美国外交的核心。

例如,预计台湾需要购买更多武器,以维持美国的安全保护。

第四,特朗普很可能会采取更强硬的中东政策。

特朗普可能会放弃两国方案,转而加强对以色列的支持。

区域稳定将通过与阿拉伯伙伴进行军售来实现,确保沙特阿拉伯、埃及和阿联酋坚定站在美国一边。

伊朗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如果德黑兰实现核突破,可能会刺激美国支持伊朗地区对手(如沙特阿拉伯或土耳其)进行核扩散。

特朗普的不惜破坏几十年来的核不扩散规范的做法反映出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地区力量平衡比外交礼节更为重要。

第五,预计美国将加大力度经济和技术上孤立中国。

关税、出口管制和财政压力旨在切断关键领域(如半导体、药品和稀土矿物)的供应链。

特朗普将加深与印太地区国家(包括印度、日本、越南、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以创造替代供应网络并增强地区防御姿态。

盟友之间的合作将被视为不可协商的。

对这些不愿削弱中国技术影响的国家,如华为或TikTok的限制,可能面临关税和减低安全合作的压力。

最后,预计五角大楼将优先考虑一种致命的、不花架子的军事力量,聚焦于力量投射。

这意味着将重心放在提高致命性和优先发展作战能力上,而非行政开支。

预计对无人系统、高超音速武器、核现代化和太空监视的投资将激增。

海军扩张可能成为标志性倡议,目标是将舰队从350艘增长到600艘,以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海洋优势。

然而,特朗普的战略必须承认,未来战争不仅仅是用导弹和舰艇进行的,信息战、网络战争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响战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遏制中国的非动能混合威胁。

总而言之,特朗普即将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将对后冷战秩序造成战略重创。

交易主义将取代多边理想主义。

联盟必须提供切实利益,否则就会面临边缘化。

安全保障将通过军售、贸易激励和资源获取来获取,而非理所当然。

这一系列涟漪效应意味着欧洲可能向中国采取对冲策略。

印太地区国家将面临日益增长的军事化压力。

但对特朗普来说,这正是问题所在:迫使各国在适应美国实力优先的模式和面临边缘化之间做出选择。

这并不是孤立主义;而是设计上的战略主导。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警察团队’的时代已经结束。

不再是温和的霸权,美国将设定条款、制定规则并毫不犹豫地追求自身利益。

‘美利坚和平时代’已结束,‘美利坚协议’开始浮现:只有拿出东西才能坐上谈判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