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bjreview.com/Opinion/Pacific_Dialogue/202505/t20250507_800400684.html
在全球注意力大多集中在美国对盟友和被视为对手的国家施加关税的经济后果时,这只是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美国政策制定者自己声称,这一战略旨在保持美国作为“世界主导超级大国”的地位。
专家彼得·纳瓦罗在2023年为传统基金会的《项目2025》政策文件撰写的“贸易”章节中使用了这些言辞,该文件现在正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中实施。
传统基金会是一个位于华盛顿的保守主义美国智库,该智库预见到特朗普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的胜利,并于2023年4月发布了这一计划,旨在重组美国联邦政府并集中行政权力。
根据《项目2025》,西方媒体现在承认,这些关税与“重新工业化”美国的目的相比,更加旨在“孤立”中国,从而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在许多方面,最近的美国政策旨在通过关税孤立中国,这与前乔·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制裁孤立和削弱俄罗斯的做法相似。
正如对待俄罗斯的方式一样,美国也在部署自己的及其盟友的军事力量——包括菲律宾,试图包围和遏制中国,甚至通过与中国的冲突来为进一步的孤立提供理由。
这一战略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中国自己的岛屿省份——台湾。
系统性违反
尽管数十年来美国一直坚称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近年来其不仅频繁且严重地违反这一政策,作为利用该岛对抗中国大陆的手段。
美国政府与北京之间的协议,记录在1972年《上海公报》中,指出:“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不质疑这一立场,重申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兴趣。”
在公报中,美国还确认其最终目标是“从台湾撤回所有美国军队及军事设施”。
起初,美国确实将其军队撤出该岛,但随后“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等法律的制定使美国对北京的承诺和国际法中的义务失效。
美国与台北当局保持联系,继续通过军售提供军事支持,近年来,尤其是在特朗普及拜登两届政府期间,又将美国部队重新部署到台湾。
美国还继续扩大对该岛的武器供应,包括在2024年末CNN报道的20亿美元武器交易。
在特朗普政府上任的前几周,美国军舰便穿越台湾海峡,以此作为挑衅北京的手段。
美国还增加了未经授权的政客访问台北的频率,包括2022年时任众议院议长的南希·佩洛西,以及今年访问的几位参议员。
加剧的美中紧张关系的根源在于美国拒绝接受中国的崛起及其作为“世界主导超级大国”的衰退。
为了破坏中国崛起并重新确立自身的主导地位,美国寻求利用台湾岛及邻国来包围和遏制中国,正如其试图在欧洲遏制俄罗斯的做法。
一个熟悉而危险的模式
这一过程反映了苏联解体后与俄罗斯达成的类似协议,涉及北约向前苏联领土扩张、某些类型武器的发展与部署,以及随后几十年对俄罗斯的逐步侵扰与遏制。
如今,美国在东欧和亚太地区驻扎数万名军队,以遏制俄罗斯和中国。
如果说乌克兰是对俄罗斯进行重大升级的催化剂,包括迫使全球国家与俄罗斯中断外交和经济关系以孤立莫斯科,那最近的关税和可能对台湾的冲突则威胁着要以同样方式对中国进行孤立。
美国还试图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进行政治颠覆和渗透,包括中亚、东南亚和东亚。
由于这些政策,导致了正在进行的缅甸战争,缅甸就位于中国的边境上。
最令人担忧的是利用菲律宾、日本和韩国来部署越来越多的美国军队和武器,特别是针对中国。
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瑟斯的首访便是前往菲律宾,这是距离中国台湾最近的国家之一,以“反击中国在印太地区的侵略”。
CNN报道指出,美国所称的“中国的侵略”仅是南海的轻微海洋争端,而这些争端此前通过双边关系进行管理。
美国借此插手,企图将争端升级为地区甚至全球危机。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承认,大多数通过南海的贸易要么源自中国,要么正奔向中国。
自2023年以来,菲律宾已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出口和进口伙伴。
因此,美国并不是为了保护菲律宾免受其最大、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的威胁而在与菲律宾建立军事伙伴关系,而是试图将其转变为类似乌克兰的代理,以对抗中国——而且这种行为带来的成本完全由菲律宾自身承担。
这些成本已经在上升。美中之间旨在改善菲律宾经济及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已被取消,公共资金转而用于针对中国的军事项目。
尽管美国声称其旨在维护航行自由,捍卫“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华盛顿反而是该区域最大的威胁——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美国毫无根据的主导地位,而这一地区其实并不在美国地理范围之内。
考虑到数十年来的两党政策使美国走到了这一境地,华盛顿很可能不会改变其方向。
因此,中国及其合作伙伴有必要坚持地区与两岸的和平与合作,同时建立防御措施,以抵御美国及其代理的军事力量,以及美国多年来在亚洲及全球推动的间接政治及经济干预和胁迫(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