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台灣—在一個風大的瞭望台下,三部美製高機動性火炮火箭系統(HIMARS)在台灣的一處軍事基地外向前移動,準備進行首次實彈測試。
“3, 2, 1…發射,”一位台灣軍官在擴音器上倒數計時。隨著倒數,33枚火箭向太平洋發射,與中國大陸相反的方向。每枚火箭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噴出火焰,並拖曳著白色煙霧直衝高空。
這次HIMARS的歷史性實彈測試發生在本月,地點位於台灣南部屏東縣的一個不公開位置,正值台北在迅速改革軍事體系的同時,期望能獲得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支持,以應對來自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
這一火箭系統對於潛在抵禦來自北京的攻擊至關重要。中國至今未排除使用武力來併吞這個自我治理的民主島嶼。
由美國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HIMARS移動發射器,配備有射程約185英里(約298公里)的導向火箭,足以攻擊位於台灣海峽對岸的中國福建省沿海目標。
這一火箭系統與烏克蘭軍隊用於攻擊俄軍目標的火箭系統相同,但與烏克蘭不同的是,台灣為這些武器支付了超過10億美元的費用。
台灣已接收11部已購29部HIMARS發射器,而其餘發射器預計在明年提前到貨。
儘管美國與台灣並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但台灣堅決拒絕北京的主權聲索,美國卻是台灣最大的武器供應商。與美國的數十億美元軍售交易幫助台灣建設了不對稱的防禦工具,包括無人機、導彈和升級版戰鬥機。
來自中國的軍事壓力日益增加,台灣已將義務兵役從四個月延長至一年,並將預備役每年接受的強化訓練增加到兩週,還承諾將國防預算提升至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以上。
台灣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表示,雖然美國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夥伴,但台北“完全認識到”增強自身防禦能力的必要性。
“確保台灣的安全是我們的責任和首要任務,”他說。
孫立方指出,台灣在面對中國“固有不對等”的威脅下,組建現代化作戰部隊的挑戰。
中國的2.8百萬成員軍隊是台灣現役軍人的18倍以上。
自從台灣總統賴清德上任以來,中國已進行了多輪大規模軍事演習,美國印太指揮部司令薩繆爾·帕帕羅上將本月警告這些行動不是演習,而是在“排練”。
中國軍方幾乎每天都有戰機和軍艦進行對台軍事行動,最近還在台灣海峽舉行了兩棲登陸演習。
為了應對這些“明顯且真實”的威脅,孫立方表示繼續加強美台軍事合作是“至關重要”的。
除了HIMARS,最近美國還與台灣推進了情報分享的合作,孫立方稱這一舉措是“改變遊戲規則”。
他在政府首次公開評論此事時表示,”我們通常不會詳盡說明,因為情報和信息共享的敏感性。但這類型的情報交流對我們了解敵方威脅及適當進行防禦部署極其有幫助。”
本月的一次國會聽證中,一名退役的美國海軍上將首次公開承認,約有500名美軍人員駐守台灣,數量超過之前披露的10倍。
儘管與美國合作,台灣卻不確定華盛頓安全承諾的範圍,因為美國長期以來實行“戰略模糊”的政策,對於美軍是否會捍衛台灣免於中國攻擊尚不清楚。
另外,特朗普曾對台灣表達過關於其全球先進半導體製造領導地位的批評,稱台灣“竊取”美國的芯片業務,並認為台灣對自身防禦的付出不夠。
台北的官員們也因美國對烏克蘭支持的減弱以及對台灣出口的高關稅威脅而感到不安,特朗普已將此稅率設為32%,外加10%的基本稅率。
“在美國有不同的聲音出現,這對台灣造成了更多不確定性,”台灣前國防部長楊念祖表示。“我們該聽取哪些聲音或論述?”
在台灣,30歲的預備役士兵朱顯彭表示,周圍的人越來越有責任感去保衛台灣。
“我們的心態有了最大的改變,”這位工程師說。他認為,雖然許多人剛開始將訓練視為義務,但後來會開始將其視為保護國家的責任。
台灣民眾對烏克蘭戰事的擔憂加劇,另一個被更大專制鄰國瞄準的民主國家,部分人甚至這次去烏克蘭參加對抗俄國的戰鬥。
羅Tony Lu在2022年去烏克蘭,最初是以志願者身份,後來成為一名戰士。他認為,台灣人民需要做好準備。
“沒有人想要戰爭——我也不想,”他說。“但我們沒有選擇。”
图片源于:https://www.nbcnews.com/world/taiwan/taiwan-looks-us-military-support-builds-defenses-china-rcna20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