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西雅图的唐人街国际区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市政府与金县交通局联合公布了更新后的西雅图街车外观设计,其中新增了“菲律宾镇”的标识,和“唐人街”、“日本镇”、“小西贡”一并展示。
这一进展源自辛西娅·梅贾-吉迪奇(Cynthia Mejia-Giudici)和德文·以色列·卡巴尼拉(Devin Israel Cabanilla)的努力。梅贾-吉迪奇曾是菲律宾美国国家历史协会(FANHS)的前理事及西雅图分会的前会长,而卡巴尼拉则是公共历史学家和菲律宾镇西雅图的创始人。
梅贾-吉迪奇和卡巴尼拉向西雅图市和金县交通局正式提交了更新街车设计的请求。卡巴尼拉对此过程表示:“这是我经历过的最简单的政府互动之一,完全没有讨价还价。”
然而,更新后的街车设计背后却是菲律宾裔美国社区多年不懈的倡导。卡巴尼拉提到:“这就像长时间低温慢炖,有时候要煮出美味需要几个小时。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和无数人的努力。”
自2015年原始街车设计首次发布时,就只提及了社区中的三个族裔文化区,而没有包含菲律宾镇。
2017年,西雅图市议会通过了第31769号决议,承认国际区的菲律宾镇(当时称为“马尼拉镇”)。但这个称谓在某些人的施压下被删除,以防止其作为社区的一部分而被独立认知,后续又进行了纠正和修正。
此次新的设计是多个世代努力争取菲律宾历史认同的最新成果。卡巴尼拉表示:“所有在这里的前辈们都做了基础工作。”
菲律宾人自19世纪末到达西雅图后,便开始在唐人街定居。市档案记录显示,1950年代官方文件和地图中曾提到“菲律宾区”。菲律宾裔美国人在保护和传承国际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卡巴尼拉特别提到了传奇活动家及领导人“叔叔”鲍勃·圣托斯(Bob Santos)作为这一项目的灵感来源。
“菲律宾人并不是孤立工作的,”卡巴尼拉强调,“我们的朋友来自国际区的各种族裔和文化。”
近年来,随着社区的共同努力,菲律宾镇的认同终于受到重视。更新的街车设计得到了包括西雅图唐人街国际区保护与发展局(SCIDpda)、小西贡朋友协会、历史南市中心、国际区商业改善区(CIDBIA)、温卢克博物馆、菲律宾镇西雅图等多个组织的支持。
在5月21日的揭幕庆典上,演讲者和与会者提到,缺乏对菲律宾裔美国人存在的官方标识,加剧了历史的抹杀感。
梅贾-吉迪奇回忆道:“我在70年代曾在唐人街工作,看到过日本镇、唐人街和小西贡,但菲律宾镇在哪里呢?”
长期以来,多萝西·科尔多瓦(Dorothy Cordova)也觉得国际区对菲律宾裔美国人缺乏认可。科尔多瓦是西雅图的资深菲律宾裔美国活动家,在会上获悉她的贡献被致敬,卡巴尼拉说她是本项目的重要灵感和声音。
“菲律宾人,我们在这里,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不要忽视我们!”科尔多瓦坚定地说。
如今93岁的科尔多瓦,已为提升和保护西雅图以及全美的菲律宾裔美国人遗产奉献了整整一生。作为出生在西雅图的菲律宾移民后裔,她于1957年共同创办了菲律宾青年活动组织,并于1982年共同成立了菲律宾美国国家历史协会(FANHS),该组织后来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机构,拥有庞大的国家皮诺伊档案。
科尔多瓦还是菲律宾裔美国历史月的推动者之一,数十年来一直担任年轻领导和学者的导师,被称为“多萝西阿姨”,其无私奉献使得菲律宾裔美国人的经历得以被记录和发扬光大。
揭幕仪式上的庆祝活动展现了社区的热情与骄傲,梅贾-吉迪奇、卡巴尼拉以及雨果著名咖啡馆创始人切拉·阿姆拉格(Chera Amlag)等人发表了重要演讲。
阿姆拉格指出,这趟在其商业几条街之外行驶的街车对她来说意义重大。
“当我看到这辆街车时,就感觉像是受到了这个城市的关注和认可,”她在演讲中说。“在这个许多人被边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包容。”
“我相信朋友告诉我,我们可能是唯一的国际唐人街,”阿姆拉格补充道,“我站在这里是支持为许多其他菲律宾裔美国人的经历而倡导的人们。我们和我丈夫开这家咖啡馆时,我们知道必须在国际区的唐人街开。”
梅贾-吉迪奇和卡巴尼拉都强调,真正的认可不仅仅是街车上的一个名字。“要真正理解我们历史的深度,可以参加一个步行旅游,”梅贾-吉迪奇提到,“与FANHS西雅图分会预订一个旅游,探索HistoryLink、国际评论员档案,或参观温卢克博物馆的‘我是菲律宾人’展览,看看在科尔曼码头的新展览‘滨水区的菲律宾人’。支持菲律宾作家,光顾菲律宾商家。”
“我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阿姆拉格说道。“在这个区里,还有许多优秀的菲律宾裔美国从业者推动着菲律宾镇的前进……我们的根深蒂固与多样性值得被认识。”
在庆祝活动结束后,社区领导者、长辈和居民聚集在第八大道与迪尔伯恩的交叉口拍照,然后在第五大道与杰克逊的地方乘坐了首次运行的街车,最终在雨果著名咖啡馆结束了庆祝活动。
整趟车上,人们表露出惊喜、回忆的交织甚至是泪水。
“我曾经经常坐这趟街车,”科尔多瓦回忆道,“我用它去看医生,上学,到处都在用。比轻轨或公交车使用得多。这是历史的再次创造。”
图片源于:https://iexaminer.org/seattle-streetcar-adds-filipinotown-to-wrap-design-recognizing-overlooked-chinatown-id-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