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深海采矿布局中的经济与地缘政治策略

图片源于:https://www.sfweekly.com/news/national/china-carefully-assembling-a-deep-sea-mining-strategy/article_29b7db4b-ddb6-533e-8b5b-2b54e9280261.html

在一个渴求关键资源的世界中,中国可能并不急于开始深海采矿,但它正在为此类操作种下种子,这是一项经过精心规划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战略。

世界的海洋,无论是国际水域还是国家管辖水域,都富含矿物和金属,如钴、镍和铜。

这些资源对电动汽车电池的制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各国努力转型以摆脱化石燃料的背景下。

上海交通大学的朱莉亚·薛表示,中国是一个渴求能源的国家,”它会在各个地方寻找资源,包括深海。”

但她表示,中国对这一问题并不是特别焦虑,尽管近期的进展-一家企业急于成为首个在海底开采的公司-可能会对北京施加更多压力。

一家加拿大公司金属公司(The Metals Company)已向美国提交申请,希望在国际水域开始进行深海采矿。

该公司通过其美国子公司进行此申请,这是在特朗普总统绕过国际谈判和签署行政命令,以加快在美国及国际水域颁发此类采矿许可证的背景下发生的。

特朗普引用了一项1980年的不知名美国法律,该法律规定美国公民可以在国家管辖以外的区域勘探和开采深海矿产。

环保组织对此行政命令表示愤怒,认为寻求开采这些含有金属的土豆大小的矿块可能会危害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

金属公司最初表示它将向国际 seabed authority(ISA)提交请求,该机构负责国际水域的海底。

金属公司表示,它之所以忽略这一机构,是因为在制定开采海底资源的规则方面谈判进展缓慢。美国并不是ISA的成员国。

一位长期观察相关谈判的人士在不愿透露姓名的情况下表示,中国并不特别担心谁首个开始采矿。

“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矿藏中的主导地位,保持竞争力,给人一种‘你不能和我们作对’的印象,”这位观察者表示。

考虑到这一目标,“他们肯定在开发技术并制定战略协议,”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佩恩公共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亚历克斯·吉尔伯特告诉法新社。

例如,中国与库克群岛达成协议,探索在该太平洋国家水域内的矿藏。

另一个太平洋小国基里巴斯也表示正在与中国探索深海采矿的合作关系。

这种方式是“更多的地缘政治而不是经济”,“法国国际与战略事务研究所的埃曼纽尔·哈谢表示,

指出北京利用海底采矿作为诱饵,以巩固更大的外交支持,增强其影响力。

中国持有ISA授予的五份合同,以寻找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床的资源,而这些合同涵盖所有类型的海底矿产资源。

中国是22份合同中占最大的份额。

“从研究角度来看,我们一直在不断接近。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也在不断提高,”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员陈旭光表示。

在2024年,一台名为“先锋二号”的中国深海采矿原型,开发于上海交通大学,在超过4000米(13100英尺)的深度操作时打破了国家纪录。

国有的北京先锋高科技发展公司向法新社表示,该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海底矿块收集测试。

然而,专家表示,中国在技术上尚未达到金属公司所处的先进水平。

吉尔伯特在科罗拉多表示:“我认为中国在技术上落后于他们大约两到四年。”

法国专家哈谢则认为,差距约为五年。

不过,中国在回收和处理矿块方面相较于金属公司则有优势:旗下企业受国家支持,且中国拥有金属处理的基础设施。

一位国际海床谈判的观察者表示,中国并不需要海底采矿来满足金属供应,

但可能在地缘政治方面,需要保持对商品市场的控制。

中国希望保持其选择的灵活性,这位观察者表示。

同时,中国支持一个国际矿业代码,但目前并不需要它,

“他们不会施压,直到他们战略上决定准备好,”吉尔伯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