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报告指出,中国主要的关键矿产生产商正在利用国家强制劳动项目,以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使得他们出口的国际品牌面临人权侵犯的并发风险。
根据总部位于海牙的权利组织全球权利合规(Global Rights Compliance)的报告,77家企业及其下游制造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XUAR)运营,使他们面临参与锂、钛、铍和镁产业的劳动力转移计划的风险。
这些发现可能会加大外资和跨国公司对采购这些产品的尽职调查担忧。强迫劳动是新疆已记录的严重人权问题之一,美国政府在2021年确定中国在该地区对维吾尔族实施了种族灭绝。
新疆地区是四种关键矿产的重要来源,它是铍的最大来源,铍在核应用和先进电子产品中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中国五个省级行政区之一,生产原镁。该地区还在锂勘探、采矿和电池生产方面持续增长,以支持电动车行业,同时新疆占全球钛海绵的11.6%,钛是一种在航空航天和国防中使用的重要原材料。
在过去十年里,北京扩大了对XUAR关键矿产的勘探、采矿、加工和制造,全球权利合规在其名为《来源风险:关键矿产供应链与新疆地区强制劳动》中指出这一区域已经转变为一个主要的“提取中心”。
中国在全球矿产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领导着美国政府认为的44种关键矿产中的30种的生产。
报告中提到,作为提取中心的兴起,部分依赖于国家强制劳动转移程序,针对维吾尔族和其他突厥族群体。
该报告强调了这些关键矿产——在新疆丰富存在——对全球供应链及跨国品牌的“重大影响”,其中包括知名涂料公司、航空航天应用、保温瓶生产商以及国防和核工具及组件的制造商。
报告揭示过去两年有15家公司与来自新疆地区的公司有直接采购连接,同时有68家来自中国生产商的下游客户从新疆地区采购原料,突出这些公司在强迫劳动项目中直接或间接参与的风险。
全球权利合规表示:“新疆地区的系统性强迫劳动实践不仅是补贴运营成本的手段,同时也促进了政府对维吾尔族群体的迫害,包括家庭分离、土地征收和强制再教育。”
报告还指出,中国在新疆地区的做法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和超越人权问题的贸易及环境违规现象。
宽松的环保标准和对煤炭的高度依赖使得该地区成为能量密集型矿产开采和加工行业的中心,促使商品以人为低价进入全球市场。
全球权利合规补充道:“在该地区开采和/或精炼的矿物,通常通过不受监管或不透明的矿物分销渠道进入全球供应链。因此,世界经济的相当一部分可能暴露在受强迫劳动和高碳足迹影响的产品中。”
该报告的发现基于对国家媒体、航运记录以及市场和企业年报的分析。
图片源于:https://www.rfa.org/english/uyghur/2025/06/12/uyghur-china-forced-labor-critical-minerals-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