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首份国家安全白皮书,强调全面安全观念

中国于今年5月发布了首份国家安全白皮书,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

这是一份详尽而全面的文件,将安全的定义扩展到了几乎所有可能的领域,从人工智能到空气污染,从外太空到网络诈骗,甚至包括文化领域,北京几乎将每一个领域都纳入了国家安全的范畴。

这不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中国共产党(CCP)如何看待世界及其位置的宣言。

为了深入分析这份白皮书及其含义,我们采访了中国和亚洲研究组织的高级研究员拉胡尔·卡兰·雷迪。

他在接受《大旨》采访时表示:“对国际观众而言,这传递了中国在面对西方不确定性时的可靠性信号。”

“这份文件所释放的信号颇多,其一是展示中国作为一个积极力量的形象,并传达出中国强大且会相应行动的信息。尽管如此,这份白皮书确实反映了中国日益增长的不安全感,或者说是对日益不安定因素的关注。”

“党在各个领域都 sees 威胁,试图提前识别这些威胁,并在其产生不利影响之前遏制并反击,以确保中国现代化和投射力量的能力。”

这一白皮书发布于全球动荡加剧的时期:乌克兰、中东和南亚的冲突,以及与美国日益敌对的贸易和科技对抗。

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项目自身作为稳定力量的机会,同时指责美国是全球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虽然白皮书将美国描绘为主要的外部威胁,但也提及了中国在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协调”方面日益增长的伙伴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与巴基斯坦有着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白皮书中却没有提及巴基斯坦。

雷迪指出:“白皮书列出了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的安全关系。我发现有趣的是,巴基斯坦在这一部分讨论中完全没有出现,尽管中国与巴基斯坦也有战略伙伴关系。”

“这种关于与其他国家关系的讨论中选择性缺席,传达的信息同样重要。”

白皮书的语气虽然自信,但也暴露出了深切的焦虑。

它对内部威胁的关注显得极为执着,包括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意识形态异议、民族骚乱以及被视为西方企图动摇政权的“颜色革命”。

党显然视国家安全与党自身的生存为一体,白皮书中奇怪地没有提及腐败,尽管习近平长期以来与腐败的斗争一直在进行。

取而代之的是,文件重申了在每一个领域,包括西藏和香港等动荡不安地区,维护党的绝对控制和权威的必要性。安全,在北京的观点下,就是对党的忠诚。

台湾在白皮书中仅被简要提及,表面上似乎是一个温和的态度,但很快回到了强硬立场,即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统一,并不排除使用武力。

雷迪分析道:“台湾问题的提及很有趣,因为表面上看,党似乎在采取一种和解的态度,给人一种中国在采取温和立场的印象。但这种初步的胡萝卜实际上更像是一根棍子。”

这种双重性——在展现冷静的同时发出微妙的威胁——在中国提到其全球安全倡议时也有体现,这是一种根植于领土完整和多极合作的和平模糊承诺。

鉴于在台湾海峡和亚太地区不断增强的军事存在,这一信息更倾向于出于表面而非实质性的行动。

总之,这份白皮书真正的目的在于战略信号传递,显示出面对内外压力的力量。

然而,它对安全的广泛定义以及随之而来的广泛权力,引发了对国内权威主义日益加剧和国际上锐意进取的担忧。

图片源于:stratnewsglobal